在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现场中,有这样一个人,在飞机挡风玻璃破裂,机舱内压力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他用34分钟救下128人,创造了世界民航史奇迹,他就是“英雄机长”刘传健,也是电影《中国机长》中刘长健的原型。

当全中国人都在为321事件祈祷的时候,才让我们更加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这个传奇创造的经过。

2018年5月14日凌晨,刘传健来到机场,和川航3U8633航班的机组员一起,像往常一样,在出发前做好了一切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飞行规则和手册检查飞机状态、驾驶舱状态、应急设备和通信设备。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之后刘传健和机组人员才放下心来,再加上他们对这条航线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所以整个机舱内的气氛也变得活跃了起来,起飞之前,大家各司其职,一切就绪之后向地面申请了起飞。

6时27分,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声,3U8633号航班搭载9名机组人员和119名乘客,共128人,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不出意外的话,不久之后,这架飞机将会落到拉萨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9分钟后,飞机早已穿越云层,飞行高度达到9800米,然后飞机处于巡航状态。

飞机上,有人趴在窗户上欣赏高空下的风景,有人坐在座位上开始酣畅淋漓,但没人知道的是,危险也在悄悄来临。

7时7分,驾驶舱传来“嘭”的一声,副驾驶徐瑞辰发现右风挡玻璃出现放射网状裂纹,右风挡玻璃加热功能失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长刘传健伸手摸了摸,十分划手,他敏锐的意识这是风挡玻璃内层裂了,必须马上返航。

紧接着,刘传健接除了自动驾驶模式,改用手动驾驶。并在第一时间将故障信息上报成都地区管制中心,发出回航申请,申请下降高度,选择在成都备降。

话音刚落,驾驶舱又传来“嘭”的一声,前风挡玻璃整块爆裂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驾驶舱内发生爆炸减压,副驾驶还没反应过来一半身子就已不受控制被强大的气压吸出了窗外,脸上的肌肉已经不受控制,幸亏有安全带的束缚,才没让他整个人都飞出去。

幸运的是,被吸出驾驶舱30秒后,徐瑞辰又被气压推了回来,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徐瑞辰的身体被驾驶舱仪表、风挡边框等硬物刮伤,身上的衬衣几乎全被撕烂。

飞机巨大的晃动,也让机舱内的乘客们不受控制的来回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机长的刘传健很清楚,在这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么重大,所以谁都能慌,但是他不能慌,最终,他努力稳住双手,用高超的操作技能成功将飞机紧急备降至成都,挽救了飞机上所有人的生命,创造了一个奇迹。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飞机高空失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更不能体会到川航机组在此次事件中面临着怎样的生死考验,也就不能懂刘传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当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暴露在低压、低氧的环境中时,身体就会产生各种不适,最常见的是出现头痛、呼吸困难等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出现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高原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飞机飞到高空后,人体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飞机的增压系统会缓慢的给飞机增压,所以尽管高空压力变小,飞机依然能为机舱内的乘客提供充足的氧气,不会让人无法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机舱内不能出现任何一点的破裂,哪怕是一条缝隙,就会破坏这样的平衡,从而出现比“高原反应”严重几十几百倍的状况,如果不戴氧气面罩,很快就会因窒息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也并不证明,有了氧气面罩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因为氧气面罩的供氧时间只有一刻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飞机没有完成迅速备降,那么所有人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最糟糕的是,突然爆破脱落的还是驾驶舱的挡风玻璃,直接威胁着机长和副驾驶的生命安全,如果这两个关键人物出了问题,难以想象这一百个人会面临怎样的后果。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的事故能成为中国民航史上最严重的突发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哭泣声、惊恐声充斥满了整个机舱,尽管机组广播一遍遍重复着:“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处理好。”

也无法稳定每个乘客的情绪,在死亡面前,每个人的内心只有害怕和恐惧。事后,有乘客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依然不敢相信在那样的情况下自己还能活生生的从飞机上走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此刻,机长和副驾驶的情况才是最不乐观的,机舱内的乘客至少还有十几分的吸氧时间,但是对于机长和副驾驶来说,如果不采取有用的措施,能撑得住一分钟已经是身体极限了。

再加上当时时速接近八百千米的寒风,就像刀子一样刮在身着短袖的驾驶员身上,整个人处于失重状态,身体不受控制,也无法自主呼吸。这样的生死关头,是对人类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极限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要克服恶劣的生存环境,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备降,而机长刘传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他挽救的不仅是128条生命,更是无数个家庭,如果没有刘传健,可能有些人就再也等不来自己要等的人了。

再后来接受采访时,机长刘传健说:“当时根本想不了那么多,当时第一个信念就是,只要飞机没有摔,就一定要想办法让飞机变得可控,根本顾不上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当时噪音极大,自己只能完全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返航迫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民航局调查,从飞机出现故障到刘传健备降的36个操纵动作里,但凡有一个动作不精准,3U8633号航班都将面临坠机的可能。

民航局又对类似的情况下进行了10次飞行模拟实验,最终的结果都一样,全都是飞机坠毁,所以说,刘传健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的“世界级”奇迹!这个奇迹很难会发生第二次,况且这个奇迹的背后承载的是128个人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造奇迹之后,刘传健先后被评为“中国民航英雄机长,”“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最美退一件军人,”还获得了500万元的奖励。

在我看来,刘传健不管获得多少的荣誉都不算多,与能够让乘客安然无恙的走下飞机相比,这些荣誉又能算得了什么,毕竟没什么东西是可以和128个人的生命相提并论的。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危机关头,刘传健表现出来的令人佩服的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和他背后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飞行学习训练中,每一名学员都要进行特情应急处理训练,模拟“座舱盖爆破”。“风挡玻璃爆裂”,然后将仪表蒙住,靠地标、罗盘领航手动飞行,这些都是每个学员的必训科目。

不仅如此,飞行员在一月份气温大概零下20度左右的大冬天,5点钟就要起床,顶着寒风穿着背心短跑1万米,刘传健正是因为长时间在极端天气状况和各种特情状况的培训下,使得他在面对困难时依然能保持沉着冷静,保障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刘传健也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在一年一次的考核中,他每次都能轻松通过,并且获得不错的成绩,在他的飞行生涯中,他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坚持长跑练体能,不断挑战身体极限,让自己的身体更能应付高原航线中的突发状况,也正是他的这种工作精神,才塑造出了如今人们心中的“英雄机长。”

这样优秀的人,背后也有一个贤内助,刘传健的妻子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她认为,刘传健只是去飞了一个航班,履行了一个机长应尽的职责。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曾经有一位资深机长说过的一句话:“民航不需要英雄,我们要的是安全。”时至今日,相信会有更多人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飞机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每位飞行员肩膀上都是扛着千万斤的重担的,我们不希望这样事情再次发生,但是希望将来会有更多像刘传健这样优秀的飞机驾驶员为我们保驾护航,现在才明白,飞机驾驶员的那句“收到”听着让人有多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