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买房并不难,只要是经济实力允许,选择一个好的地段,选择一个合适的面积,入手即可。想当初,我也是这样想的,并且,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在房子交房以后才发现,我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楼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买房,经济实力有限,去售楼处看房的时候,我就对置业顾问直言相告:预算有限,推荐一套价格便宜,性价比高的房子,于是,置业顾问就给我推荐了顶楼,还告诉我,顶楼的房子视野好,采光好,居高临下,居住体验非常不错,而且价格也便宜。我听信了置业顾问的建议,买了顶楼。

入住以后,前两年没什么大问题,而且视野和采光也很满意。但是,第三年的时候,问题来了,先是楼顶漏水,后来又出现墙体开裂的现象。询问了其它几栋楼的顶楼业主才知道,整个小区80%的顶楼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本想着通过物业启动公共维修基金来修缮,可是物业却说需要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以后才可以动用公共维修基金,由于大多数业主认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最后,除了我们几位顶楼业主之外,几乎没有其它业主同意,无奈之下,只好把这套顶楼的房子卖掉了。

有了第一次的购房经验,第二次买房我就自觉地避开了顶楼和一楼,在我看来,一楼和顶楼一样,价格便宜一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一楼的采光和视野非常差劲,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采光和视野,没有任何居住体验可言。

最后,在置业顾问的推荐下,我购买了17层,置业顾问告诉我:17层在高层住宅当中属于“黄金楼层”,不仅居住体验好,而且升值潜力大,在二手房市场也比较走俏,流通性很好。

入住以后,整体居住体验确实要比之前的顶楼好很多,17楼的采光和视野虽然不如顶楼好,但是,感觉比较舒服,而且楼层低,心里也比较踏实。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时常会有设备运行的噪音,虽然声音很低微,但是,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来说,也是很难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询问才知道,噪音是设备层的设备运行发出来的。物业告诉我,噪音属于正常现象,所有的高层住宅都有,噪音控制在35分贝以下,基本不会影响到住户的正常休息。

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而且母亲有神经衰弱的老毛病,晚上休息的时候听不得任何噪音,无奈之下,第二套房子住了2年以后,我又把它卖掉了。

后来才知道,设备层除了会产生噪音以外,还有一定的辐射,虽然对于身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但是,给住户的感觉总是怪怪的。一般情况下,多层住宅的设备层会分布在顶楼或者负一、二层,高层住宅的设备层会分布在顶楼、中间楼层或者负一、二层。买房的时候是很难发觉的,置业顾问一般也不会告知,如果想要搞清楚设备在哪一层,需要看一下开发商的项目设计图纸,一看便知。

有了前两次的买房经验,我也算是半个内行人了,而且,在此期间,我的职业也发生了变化,我成为了一名房产经纪人,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决定居住体验的5大要素。分别是:采光、视野、私密性、通风和环境。而且,影响这5大要素的关键在于楼层的选择上。

通常情况下,楼层的选择只要是符合总楼层的三分之一到总楼层的三分之二,就属于“好楼层”,这里的“好”指的是居住体验。

当然,还要避开两个楼层,其一是设备层,因为会有噪音和辐射;其二是腰线层,因为腰线会储存灰尘和垃圾以及雨雪,对于腰线层的住户也有一定的居住影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腰线有的时候也称之为“装饰线”,也就是说,装饰线就是腰线,这个说法在买房的时候需要搞清楚。腰线除了装饰作用以外,并无其它任何实质性作用。

明白了这些,在第三次买房的时候,我选择了11楼,总高32层,我在这套房子里面住了5年多,整体居住体验非常不错,而且采光、视野、通风、私密性、环境都是很满意的。现在这套房子我父母在住,至今没听父母说过不满意的地方。

为了孩子上学,3年前,我又买了一套学区房,也是按照之前的选房原则选择的,我选择了12楼,总高也是32层,居住体验依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