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植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一组矛盾

“就业难”是因为中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的大量工作岗位大都达不到劳动者的心理预期。

“招工难”也是因为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大都达不到劳动者的心理预期。

显然,这个矛盾不能用“提供达到劳动者预期的岗位”这一方式来解决。这只是问题的第二层。站在这一层,任何人都能高谈阔论几句,比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再稍微高级一点的,比如建立晋升制度,让工作变得有趣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企业会委屈地说:臣妾做不到啊!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这些企业缺乏提供符合劳动者预期的岗位的能力。

而它们之所以缺乏这种能力,是因为它们处于低水平竞争之中,盈利不多,风险挺大,增加劳动力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失去市场竞争力。所以他们宁可缺工,抱怨招不到工人,也绝不愿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提供更好的招工条件。

企业的低水平竞争,源于市场需求。商超、购物平台等销售渠道总是希望并且要求企业以尽可能低的商品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而根本原因——也可以说是底层逻辑——是因为消费者总是希望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商品,甚至可意放弃质量、品牌等商品要素。

这里的消费者主要指那9亿中低收入群体里的绝大部分,以及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

他们占据了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当中有不少人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他们是廉价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时他们也是廉价商品的生产者。

他们作为消费者,只想花更少的钱买到与他们处于同样位置的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此,当他们作为生产者的时候,与他们处于同样位置的消费者也同样只想花更少的钱买他们所生产的商品。

因为提供的都是廉价商品,所以这一群体的收入不高,且增长相当缓慢。

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于是选择逃离他们所在的企业、行业,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这大概是“就业难”与“招工难”这对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对矛盾,目前看来,消费者(生产者)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企业没有能力去解决,商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商超和购物平台——没有意愿去解决。

毕竟这是市场环境决定的,人力有时而穷。

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

然而这只“看得见的手”,目前也只是站在第二层或者第三层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呼吁企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待遇,比如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减免税收,比如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比如财力支持企业创新,等等。

然而这些方案都是暂时性、局部性的,而非长期性、全局性的。

企业因此而获得的利益,也不过是增加了一点市场竞争的筹码,延缓了被市场淘汰的时间,对其本身没有多少促进作用,更不用说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了。

需要站到更高层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三重压力

我们大概能够断定:中低收入群体买到的廉价商品大多数都不会具备物美价廉的特性。

商品之所以廉价,是因为生产成本低。虽然购物平台宣称从厂家直达消费者,省去中间环节,省下不必要的成本,听起来像是那么回事。然而,实际上许多提供廉价商品的企业大都会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员工待遇偏低、福利没保障、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安全卫生条件差、抄袭爆款、降低品质、商品健康性和安全性存在问题,等等。

用这些方式取得成本优势,其实已经达不到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此外,还有一些法律法规之外的内容,虽然花费一定成本,但能为商品增加附加值,也都被无视了,比如市场营销、品质管理、品牌建设、优质服务、企业文化、数字化升级、专业产品测试,等等。

这就导致这样一个现象:由于廉价商品去掉了许多必要的环节以及虽非必要但能为产品增加附加值的过程,那么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如消防器材生产商、环保服务供应商、设计公司、产品测试机构、认证公司、咨询管理公司、网站建设公司、数字化服务商,等等——也都随之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于是当中不少人被“结构性优化”后加入外卖大军,把廉价的餐食从饭店送到消费者手里。

事情还远不止这么简单。众多受到影响的公司因为被它们的客户抛弃,生意锐减,导致它们的需求也减少了,它们原本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也都不去做了。它们的从业人员,原本习惯性地消费中端或中高端商品,也都向廉价商品靠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影响不断地传下去,多米诺骨牌肆无忌惮地吞噬各个行业。

如此这般,大概能解释为什么内循环总是不那么顺畅,为什么人人都觉得寒冬到了,为什么众多知名企业股价跳水并开启大裁员模式。毕竟许多必要的和能增加商品附加值的环节都被跳过去了,原本活力四射的市场处于半休眠状态。

也大概能解释为何我国经济当前面临这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需求收缩表面上看是因为就业、疫情等问题,消费者不太敢乱花钱了。实际上是被廉价商品搅乱了原有的市场格局。

供给冲击表面上看是各行各业都生产过剩而需求不足。实际上生产的廉价商品太多了,并且是有生产廉价商品的能力也太多了。

所以当今年部分物价上涨,很多人都抱怨吃不起方便面,加不起汽油、供不起房子。其实无关物价上涨,而是他们的收入没有随着GDP和全国人均收入一同上涨。

他们只能继续生产廉价商品,也只能继续消费廉价商品。

9亿人被困在这个怪圈里。

如何破局,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