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件大事。

新华社3月25日报道,高层发了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终于浮出水面。

意见里,还划出了时间表和部门分工:

人民银行牵头,发改委、司法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月底前,完成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相关工作,年内将要持续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这些部门的规格,就知道这个基金有多么重要。

这个基金,是用来干嘛的?

一句话:防范金融风险。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现在,咱们已经有了保险保障基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信托业保障基金、存款保险基金这些制度。

这几个制度是干什么的呢?

举个例子,只要你在银行存款,不管是商业银行、城商行、还是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都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

每个银行都要为自己的存款买保险,交到名叫“存款保险基金”的机构中,费率也不一样,这笔钱一般银行出,和我们储户没关系。

哪怕银行破产了,只要不超过50万的限额,都不用担心你的钱会打水漂,都会赔付,这是硬性的保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是核心驱动力,是你我身上的房贷、信用卡、存款,是企业运行的血液。

出不得半点差错。

前段时间,银保监会负责人曾说过: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用于系统性隐患的重要风险处置措施。

发挥常规化的功能处置,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

既然是基金,那肯定要有费用和出资人。

在基金的收费方面,会区分不同行业、不同主体实施差别化收费,以更好地平衡好风险收益和责任。

大家可以发现,最近几年,高层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视,前所未有。

我们看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2018年说起。

2018年的表述是,“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取得明显进展”。

2019年,变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强化底线思维”。

2020年,是“加强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1年,是“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

直到今年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大家发现了没?

措辞,一年比一年严谨。

态度,一年比一年重视。

从划出底线,到压实各部门责任。

再到今年,直接提出要设立金融稳定基金,这是一个“由宏入微”的过程。

央行之前提出过建议制定“金融稳定法”,现在还没有出来。

估计到面世的时候,大家就能明确地看到,相关条例对“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定位、责任边界、资金募集和使用的规范。

最可能是哪种设立形式呢?

我找了一份报告,东兴证券刘嘉伟说,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子行业的保障基金整合起来,在政府和央行层面统一管理,该形式将整合当前现有保障基金体系,不涉及新增规模、设立更加简便,这种形式目前最为可行。

为什么时间点选在今年?

年初以来,国内外的经济和金融环境,错综复杂。

从全球来看,俄乌局势导致原油、天然气、有色、农产品纷纷大涨,大宗商品飙升后,必然会导致PPI走高,抬高企业进货成本,在CPI无法有效传导的环境下,输入型通胀可能会演变成“滞涨”。

美联储加息的靴子已经落地,按今年的点阵图,极有可能加息5-7次,下次甚至会大幅加息50BP。

当资源品的供给收缩,遭遇美元加息导致的全球资本涌入美元,世界形势大有重演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势头。

IMF已经准备下调2022 年的全球增长预测,并认为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衰退风险,约六成低收入国家面临“债务困境”。

从国内来看,地产与消费又是目前的两大堵点。

随着债券展期,无法兑付直接躺平的房企越来越多,拿地的房企变少,各个城市的土地出让收入都受到了影响,还要考虑到上下游的供应商、债权人,以及千千万万个购房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人口流动受限,酒店、旅游、餐饮、交运、商务活动等第三产业受到影响,社零增速也会受到影响。

自年初以来,沪深两市已蒸发10万亿以上的市值。

房企信用债持续走弱,80元以下的房企数量大幅增加,比去年11月份还要高。

股、债、汇、楼,这四大市场,就是经济的四大“动脉”。

这个时候,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设立,就可以看做是股债汇楼的“定海神针”。

平时虽然不出手,但只要这个基金在那里,市场心里就有底,不用担心自己的存款、证券、债券、外汇“突破底线”。

说白了,有了金融稳定基金在背后“负重前行”,大家就不用担心自己会遭遇危机侵袭,才有了我们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