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张氏”女子:

一个是英国公的独女张桂芬,虽然曾因婚姻不顺而意志消沉,但终于看透生活、重振精神,更因仗剑临敌之时的飒爽英姿而震慑了整个沈府,后半生再无人敢小瞧于她;

另一个是忠勤伯爵府的张姨娘,以二十多岁的年纪,嫁给了子女早就成年的忠勤伯(即盛家大小姐华兰的公爹)做妾,于不吵不闹、不动声色之间,居然在霸道的袁夫人身边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张桂芬的故事知者甚多,而张姨娘由于并没有在电视剧中出现,所以很容易被忽视。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知否》故事里,正面形象的妾室实在不多,有好结局的妾室更是寥寥;

而这个张姨娘,明明一出场就是一个明确的“工具人”,最终却活得既有好人缘,又有好结局。

——没有大女主的命,却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张姨娘究竟靠的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后宅纷争急需利器,张姨娘应运而生

张姨娘之所以能够出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忠勤伯爵府袁家后宅矛盾激化的结果:

忠勤伯袁伯爷的妻子袁夫人多年来偏心长子,对次子袁文绍、尤其是儿媳盛华兰只有一味的盘剥。

华兰被婆婆袁夫人以各种理由整整欺压了十年,却碍于礼法始终只能忍气吞声。而袁夫人得寸进尺,甚至将黑手伸向了华兰好不容易生下的儿子实哥儿。

明兰实在不忍长姐这般苦熬日子,给华兰出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让华兰请求袁伯爷的姐姐寿山伯夫人出面,给袁伯爷纳一房“贵妾”;

而这个贵妾的作用,就是用来在袁伯爷身边吹枕头风,让他制止袁夫人的种种极度偏心行为,“避免袁家兄弟反目,家族分崩离析”。

——明兰的聪慧之处,就是将看似普通的婆媳矛盾,一举提升到“郑伯克段于鄢”的手足相残;

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果然也点醒了寿山伯夫人,她迅速开始寻找合意人选,于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张姨娘终于登场了。

02 她选择不了自己的命,却能选择该走的路

不得不说,寿山伯夫人眼光很好,她挑中的这个张姨娘,着实是个有决断、有担当、识时务、有智慧的女子。

张氏出身于清贫的读书人家,生得端庄秀丽,也能读书识字。

可惜张氏命不好,父母早早过世。身为长姐,张氏毅然挑起了抚育弟弟妹妹的责任,但也耽误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待弟妹都成人、成家,张氏已经二十多岁,在当时已经属于大龄老姑娘了。

这个结果,张氏一开始肯定也是预料到了的,但她依然在“自己嫁人”与“抚育弟妹”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份担当着实令人钦佩。

寿山伯夫人看中张氏,也正是因为看中了她的人品,毕竟此次给老弟纳妾,并不是真的要找个妖娆的小妖精祸害袁家,而是制衡袁夫人;

恰好张氏出身清白,模样秀丽,贤惠明理,又能读书识字,俨然就是上佳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张氏敢于接受寿山伯夫人的安排,嫁入忠勤伯爵府做妾,再次体现了她的胆识与决断。

因为在一开始,寿山伯夫人就是一切都摊开了对张氏说的,包括袁夫人的霸道、愚鲁,包括袁家长子的平庸、次子的出息,包括此次纳妾的终极目的“制止袁夫人肆意胡闹,不要让袁夫人把袁家搞散了”。

信息量之大,任务之艰巨,寻常女子几乎是无力应付的,只想夺路而逃。

但张氏没有逃,她明白自己当前的处境:普通人家出身,早已错过婚嫁韶华,且并非花容月貌,即使执意要给别人家做正室大娘子,也几乎没什么挑选余地了。

既然生活怎样都是苦,倒不如抓住机会,尽力拼一次。

若是能在伯爵府站住脚跟,再生下个一子半女,对于张氏来说,便是此次风险投资之后的大回报。

03 识时务、有智慧的人,往往不会过得太差

嫁入袁家之后的张氏,很快凭借着自己的温柔体贴、知书达理,成了袁伯爷最宠爱的姨娘。但更厉害的,是她在面对正室袁夫人、面对袁家后宅事务时,所体现出来的智慧。

第一,面对袁夫人,既表现得本本分分、恭恭敬敬,又不让自己吃亏。

不同于盛家曾经的林小娘,也不同于梁家风光一时的贵妾春舸,张姨娘非常清楚自己的“妾室”地位,于是绝不在“身份”二字上授人以柄。

在袁夫人面前,张姨娘从言谈到举止一概让人挑不出错处,不给对方找茬的机会;

即便袁夫人无缘无故对她掌嘴、罚跪,张姨娘也一概接受,绝不出言顶撞。

然而,张姨娘并非一味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否则过不了十天半月就先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又如何完成使命、如何挣下后半生的好日子?

张姨娘不与袁夫人正面冲突,全盘接受她的各种无理惩罚,是因为张姨娘心里有底:

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她陪伴袁伯爷就寝,这一身一脸的伤痕,还发愁袁伯爷看不到么?

用伤痕说话,由袁伯爷出面痛斥袁夫人“善妒”,她自己则既不落下“不敬正室”的坏名声,又能达到震慑袁夫人、保护自己的目的,真是事半功倍。

第二,面对袁家后宅事务时,自身定位清晰,目光长远。

很多人都会犯下“得意忘形”的错,以至于误判形势、前功尽弃。

而张姨娘头脑清醒,她当初嫁入伯爵府,肩负的任务是“制衡袁夫人”而不是“取代袁夫人”,所以即便再得宠,她也没有动过“取而代之”的念头:

一来,以她的出身和资历,不可能;二来,这种做法不会得到寿山伯夫人的支持。

既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就不必为之浪费时间、败坏人缘。

张姨娘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在袁家站稳脚跟。

在偌大的后宅生存,只靠男人的宠爱还远远不够,张姨娘知道自己还需要更稳固坚定的靠山。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张姨娘很明智地选择了二房的袁文绍盛华兰。

从此,当华兰被婆婆袁夫人盘剥嫁妆钱,或者找理由欺凌的时候,张姨娘会寻机在袁伯爷耳边吹风,由袁伯爷替华兰主持公道;

当华兰与袁文绍得到什么好东西的时候,也会实实在在地包上一大份,暗中送给张姨娘,让她能够慢慢积攒自己的体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张姨娘很幸运地生了一个儿子。

在母亲的教导下,这个庶子小小年纪就知道亲近二哥二嫂,长大之后也是袁文绍身边又忠诚又听话的小跟班。

虽然原著没有明确写张姨娘的结局,但能够确定的是,袁文绍与华兰后半生的日子过得不错;按照他们的为人,多半也不会亏待了一直关系亲厚的张姨娘母子。

由此推断,张姨娘的后半生,即使袁伯爷不在了,她有儿子,有体己钱,还有袁家二房作为依靠。在《知否》的若干妾室里,已经是一个相对圆满的好结局。

04 结语与启示

张姨娘本身并非好命:早早就父母双亡,她独自抚育弟妹成人,不仅辛苦,还耽误了自己的婚事。

但是,张姨娘并始终有一股温婉坚韧的生命力:

手里的牌虽然不好,但也要尽力去打,而不是早早认输;

人虽然是个工具人,但也要尽力发挥价值,做个让人离不开的“神器”,而不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让人不禁想起《知否》电视剧版的卫小娘。

卫小娘同样也是妾室,同样也是工具人(被王大娘子买来专门对付林小娘的),而与张姨娘相比,卫小娘就显得过于清高孤介:

只顾自怜身世,只顾心有不甘;宁为玉碎,也不屑于加入后宅争宠的混战之中,不肯放下自己的尊严、去向命运低一低头。

这份风骨固然让人敬佩,但不可否认的是,后果也是相当惨重的:

盛纮走不近她,王大娘子放弃了她,林小娘肆意摆布她;

她不仅自己早早殒命,还害得女儿明兰成了没有亲娘的苦命孩子;若不是盛老太太的收养,卫小娘几乎连女儿的一生也断送了。

人生在世,固然人人都想当主角,过得顺遂、体面、风光无限。

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做不了戏里的主角,也未必能成为现实生活里的幸运儿;摆在我们面前的,只不过是普通人的普通一生。

可是,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小愿望,也可以努力活得热气腾腾,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就像张姨娘,明明拿着一把烂牌,却靠着“懂取舍、识时务、有智慧”,硬生生打出了一个还不错的结局。

当然,时代不同,写本文绝不是宣扬大家去复制张姨娘的路线,而是想说:

即使生活很苦,也别轻易认命;

因为一旦认命,就真的趴在苦水里出不来了;

不如再想想办法,再坚持往前多走一走;

说不定迈过眼前的沟沟坎坎,就苦尽甘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