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点

如果哪间店突然开售终身会员,不一定是老板开恩,反而是准备跑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门大学爆雷了

近日,一家知名教育机构突然跑路。

22日一早,万门教育的用户和员工一觉醒来懵了——公司运营的App无法登陆,苹果商店无法搜到,收费的vip群要么解散、要么被踢。

有一位万门的员工表示,公司大门紧锁,员工工资也没有发放,此外,其中一间分店所租赁的场地也因拖欠租金,被物业勒令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公司CEO方面,童哲于21号晚就改了自己微信的头像和昵称,但一直未对员工有任何回复,据传,他人已经飞往日本了。

万门大学是啥?

可能,“万门大学”这个品牌并不出名。

但要知道10年前,创始人童哲以北大学霸的身份出道,曾轰轰烈烈地打出了“降低教育门槛”、“中国第一所网络大学”的名号。

2012年10月,万门大学在人人网的公共主页正式开始运营;2014年4月,获得人人网投资,“北京万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创办。

“万门的意思是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优质的网络资源为自己打开千万扇门”,童哲如是解释万门大学一名的由来,并将其英文名命名为“One-Man University”,寓意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大学。

童哲曾设想,“50年后万门大学依旧在网上,不但能发学历,还人才济济。”他的理想主义和高调行为,以及他身上的北大光环,一度让万门大学收获了许多关注和非议。

简单来说,万门大学就是比较早期的知识付费网课平台。

值得警惕的预付费

实际上,万门跑路早有预告了。

几个月前,万门大学曾举办“学够3600小时返全款”终身 VIP 班活动,售价18000到25000元不等。有网友称,全部终身VIP学员约3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对所有预付费的产品都要多留心,毕竟最近几年,健身房和教培机构让大家预付费、割一波韭菜就跑路的例子可不少——

韦博英语,2019年9月跑路,无关疫情也无关双减政策,诱导学员分期贷款来交学费,还声称“不一次性交完学费,老师会更上心”,没多久就说资金链断了、跑路了。

浩沙健身,作为健身行业老兵,浩沙辉煌时曾一度坐拥全国160多家门店、数十万会员,单月总门店营业额能达上亿元。

在某个时刻,浩沙销售突然卖命推销五年卡、十年卡,其实都在上演末日前的疯狂敛财,紧随而至的同样是熟悉的味道——跑路。

除此之外,还有“学霸一对一”、“成长保”、“太傻留学”等各领域教育辅助平台,健身房则还有“奥森健身”等老品牌,一样是收取了数千万预付费后集体失联,此类新闻层出不穷,根本无法一一罗列。

对此,知名大V直言,“当一个机构开始卖终身会员,或者是看起来隐含收益极高的特殊新项目的时候,那估计就是要跑路了。”

一语中的,该跑的总会跑的,只是时间问题。

这下被踢出群的学员估计肠子都后悔青了,当初为啥自己一下子给那么多钱,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万门教育要是能运作50年甚至更久,怎么会这么早就出终身会员呢?

预付费的前世今生

其实,预付费模式本身是可以双赢的——对于消费者,可享受更多优惠;而对企业来说,充足的现金流可以用于下一轮扩张。

问题是,这个双赢的前提不但要企业自身的信用,还需外部的强力规制,一旦出现频繁跑路,这个模式便难逃质疑。

那么这种用户在享受完所有业务之前预先支付全额费用的模式,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其实,预付式消费并非是近几年才诞生的事物。

1998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颁布《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其中第二条就明确规定会员卡是指发行人和其会员之间,以契约形式确定的会员消费权利的直接消费凭证。

这是“会员卡”第一次现身在法律文件上。自此明确了会员卡的定义、使用范围、使用规则等,更确定了预付式消费模式的合法性。

初期仅限定在“高尔夫球俱乐部等高消费体育运动项目”,后续逐渐在娱乐、健身、美容、旅游、餐饮以及商场、会所、宾馆、俱乐部等行业和机构迅速落地铺开。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商业预付卡概念。

2012年9月,商务部发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根据该规定,商务部对商业预付卡业务有监督管辖权,这也是目前我国规范预付式消费的唯一一部法律法规。

北京七部门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 7 份文件,涉及对教育培训、健身机构、分时租赁汽车、共享单车、在线旅游等行业的监管。

然而就是因为上述种种暴雷,2019年11月,

新规一出,无疑触动了很多机构的根基。

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结束了

良币的春天要来了?

以往的预付费模式,让不守信用的人钻了空子,从而形成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最后让消费者蒙受损失。

但随着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这个时代也迎来了最后的疯狂。

新环境下,经营者只有打磨好产品,消费者才会继续买单,而不会因为一次的预付费而约束了后续的消费决策。

这对于身处企业来说,一场硬实力的比拼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