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变得安静起来了。
平日里喜欢分享生活点滴,及心情变化的那个人,似乎已经消失在朋友圈,给人一种功成身退的意味。
其实,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直到成为了最近的热门话题,吸引着大批网友踊跃讨论,诉说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圈,作为一个向朋友展现个人生活日常、工作动态的小空间,曾一度受到大众的喜爱。
甚至夸张到了:美食当前,即使再饿也要朋友圈先“吃”的程度。
可是近些年来,人们对待朋友圈的态度,却经过了从最初的热衷于分享生活动态,到只是刷着朋友圈的内容点个赞,再到连朋友圈都懒得打开。
那么,这样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朋友圈就是一个“心态圈”

一个人从刚开始的经常发朋友圈,到后来的很少或不再发朋友圈,说明这个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转变。
而这种心态的转变,离不开个人的成长经历。
或者说,一个人在经历了某些事之后顿悟了。
顿悟了什么?很显然是参透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一道理。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通俗点说就是:多做少叹,聪明能干。
所以,人一旦经此顿悟,就会习惯并享受独处。
习惯独处的人,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独处中暗下决心提升自己,另一种是在独处中不思进取,自甘堕落。
这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同样的道理。
但不管是哪一种,人一旦享受独处,便也习惯了很少或不发朋友圈。
可见,一个人从愿意吐露心声到秉持沉默是金,究竟是心智的成熟,还是性格的孤僻,都代表着心态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己难求,共鸣难生

除了上述所说,还有另一种原因使人们不再热衷于发朋友圈,便是发的内容不被人所理解,换而言之,即难以产生共鸣。
即使别人理解,也会知而不评,这就大大减退了人们发朋友圈的积极性。
也就是如此,人们就将那些本想分享出去的心里话,搁置于心里。
正如《诗经》所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是啊,不懂我的人,曲解人意。懂我的人,知而不言。
既然如此,不妨就将那些瞬间涌动的思绪,藏于岁月里。
任其在分秒的滴答声中,在灯火阑珊的光影下流动吧。

作者寄语:

其实,发不发朋友圈,这本身是一件蒜皮小事,可它偏偏能成为热门话题。可见,其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不可小觑。
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个人心态的调整。尤其是在独处时,心态的转向至关重要。
都说人生如棋,我说心态亦如棋。面对抉择,是攻是守,一个念头都可影响全局。所谓“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便是如此。
最后我想说,发不发朋友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活得洒脱一点。正如“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般。
即使无人与你产生共鸣,那你就与昨天的自己相交,相知。
告诉昨天的自己:“我今天有进步,我今天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