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因为冒用客户身份办理信用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又一次陷入麻烦中。麻烦中有两点看起来格外眼熟:一是银行员工为了完成任务所为,二是事发于2009年。在类似的新闻中,这两点出现的频率不低。

那么,在2009年,工商银行青岛分行到底发生了什么?

躲在暗处的信用卡

2020年10月,济南的高先生准备买房子,于是查了一下征信记录,发现有一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以下简称工行青岛分行)2009年开办的信用卡记录。

记录显示,开卡时间为2009年3月13日,当年7月销户,办理方为工行青岛分行。

这让高先生大为不解,他不仅对此完全不知情,而且2009年时自己正在济南上大学,没有去过青岛,怎么就办了一张信用卡呢?

一番交涉下来,工行青岛分行表达了歉意,并由一名自称是青岛分行当年办理该信用卡的退休人员打来电话,称该信用卡是她办的,当时是为了完成银行指标,后把该信用卡进行销号处理,电话里,她告诉高先生,自己已于前两年退休。

高先生的疑问并没有解除:银行是怎么拿到身份证信息的?对于这种冒用身份证信息办卡的行为,是否存在监管失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先生的疑问,在十年前就有人问过。

2012年7月,青岛市民范先生在办理购房贷款时,被告知有一张工行的信用卡存在欠款,导致对应的业务受限。

范先生的疑惑和十年后的高先生一样:自己并没有办理过工行的信用卡啊?

查询后发现,范先生这张信用卡的开卡时间为2009年3月10日,办理方为工行青岛分行。这张额度只有1元的工商银行信用卡,三年半时间产生年费及滞纳金共计116元,造成了个人不良信用记录。

和济南高先生十年后发现的那张莫名其妙的信用卡一样,办理方都是工行青岛分行,开卡时间相隔了三天。

当年媒体跟进的结果是:有工作人员透露,可能是当时有业务员为了完成任务,给范先生办了一元钱的额度的信用卡,后来又不慎开通了。

十年未能回答的疑问

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信用卡是如何办理和开通的呢?

十年前,在媒体的追问下,工行青岛分行一直以正在调查为由不予明确回答。

十年后,该行面对媒体,依然未予透露。

曾经有媒体致电工商银行客服热线,得到的回答是:各行都有一定的发卡任务,为完成任务,不少工作人员会想方设法地“推销”信用卡。

想方设法“推销”信用卡,是不是意味着在某些地区、某些时间段,曾经有过失控的“推销”行为呢?这些失控的行为是有组织的吗?企业内部是如何给失控行为下结论的?善后和处理措施是什么?

以及,未来还会发生这样的行为吗?

这些问题,银行方面一直不予正面回应,其实并不是聪明的做法,因为不从根源上厘清事实,只能冒出来一个处理一个。这样的做法不仅被动,而且长期不清不楚地敷衍以对,信誉的磨损难以估量。

正面回应的难处,可能在于需要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