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430期】

把脉风云雷电,守望飞天窗口。

西昌发射场,地处川西高原腹地,是全球十大发射场中局地气候条件最为复杂的发射场之一,强对流天气、强降水是影响发射的主要气象因素。

文昌发射场,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我国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场,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和“强降水、强雷电、强台风”等“三高三强”气候特征,为航天发射气象保障带来巨大挑战……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这样一群气象科技工作者。他们观天测雨、航天报国。今天,让我们走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天测雨”的气象人,揭秘火箭腾飞幕后的坚强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山巍峨,草木葱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深山峡谷中坐落着一个别致的小院,这里便是发射场区气象台。据气象台航天工作者介绍,他们主要负责对西昌发射场区地面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并对高空风、温度、压强、气压等高空气象要素开展探测。一个个气象数据在这里汇总,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宛如关系火箭安危的“心跳”,一切努力只为火箭安全飞天寻觅“最美天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昌发射场气象台

距离西昌发射场45公里外,西昌城郊,一座形如“田螺”的天王山上,驻守着3至4人组成的气象保障小队,其任务主要是担负日常和任务重要节点的气象探测。

39岁的赵景申已经在工作岗位18年之久,每6分钟上传一组数据,每日24小时工作不间断,是他和同事守岗尽责的常态。作为设备主操作手,赵景申深知,数据采集的绝对准确、判定上报的绝对可靠,是火箭能否按时发射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王山点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守岗尽责的天王山点号气象工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里之外,椰风吹拂着沙滩,卷起浪花朵朵。

战台风,斗酷暑,测风雨,观雷电……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台风雷暴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带来了不小挑战。气象系统作为文昌航天发射场五大系统之一,在嫦娥五号任务中,短短半个多月,就观测了7次台风过境。“鏖战了两天两夜,最终保障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系统指挥黄红艳说,由于担负着为火箭发射探寻“天窗”的使命,气象系统也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发射场的“凌云天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昌发射场气象观测员正进行现场测风保障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为实现火箭精细化保障,文昌发射场气象台大力引进毫米波测云雷达、高精度测风等一系列新装备,针对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不同型号火箭的飞行特点,因地制宜提供关键点位的气象数据,最大程度满足上级气象部门预报与复核。此外,该系统也对现有气象设备积极开展设备中修、升级改造,开展设备巡视巡检、测试调试,科技人员也在持续跟岗学习过程中拓宽了知识范畴、强化了业务技能。

伴随着一发发大火箭腾飞,文昌发射场气象台圆满完了历次重大航天发射气象保障任务,以唐安志为代表的业务骨干,也在一次次任务洗礼中带出了一批专业性强、实操经验丰富、年轻化的队伍,为预报火箭发射窗口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气象数据资料,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气象保障综合台站的目标勠力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昌发射场气象工作者放飞探空气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或许伴随着 科技发展、时代变迁,新一代航天气象工作者早已淘汰了老一辈气象人使用的气象探测和记录手段,而用上了现代化的新设备,但那份航天报国的初心,和放飞探空气球的浪漫,永不改变!

今天,世界气象日,向气象工作者们致敬!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黄国畅、胡煦劼、张立超、魏后福

编辑 | 倪佳晨

校对 | 安莲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