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女儿特别爱哭,动不动就发脾气,在家还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让着,可到了幼儿园,女儿还是这样,和别的小朋友玩玩具,稍有争执,就大哭不止,乱发脾气,老师为此已经和这位妈妈沟通过几次了。

这位妈妈说,谁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帮她治治女儿这爱哭、动不动就发脾气的毛病?

孩子哭闹、乱发脾气,是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一件事。

我也经常在小区和商场看到孩子哭闹,发脾气,有在地上打滚的孩子,有拽着妈妈衣服不走的孩子、有哭的头上曝出青筋的孩子、甚至还有对爸爸妈妈动手的孩子,面对孩子的哭闹和暴脾气,显然很多父母不知如何处理。

有时候看着年轻父母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那无奈的神情,我也挺同情他们的,毕竟我也有过那样的时刻。

我们都是第 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所以,与时俱进的学习很重要。

那么,面对孩子哭闹、乱发脾气,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有什么方法能够处理孩子这种不好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可以试试这两个办法:

办法一:故意忽视法

故意忽视法,就是对孩子的哭闹行为和发脾气行为暂时忽视,等待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处理。

其实孩子爱哭闹、发脾气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情绪脑与理智脑之间缺乏联结,他们的理性还没有发展好。

这时候,如果家长跟孩子对着干,非要把孩子狠狠教训一顿,其实是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的。

不妨冷处理,让孩子先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等孩子稍微平静后,再和孩子讲道理。

办法二:奖励好行为,忽略坏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正强化”的概念,也叫“阳性强化”。

这个概念的意思就是说,当孩子出现我们所期待的正向的、好的行为结果时,如果家长能及时奖励孩子,就等于强化了这种行为,孩子就会不断出现这种行为。

举个例子:孩子去商场一看到玩具就要买,家长不买的话,孩子就哭闹不止、发脾气,家长碍于面子,妥协给孩子买了。

孩子发现,只要自己哭闹、发脾气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情况就是“强化陷阱”。

我们想制止孩子的这种坏行为,却在无意间“奖励”了孩子这种不好的行为。

对孩子来说,奖励能塑造和决定孩子的行为。当良好行为受到奖励时,良好行为便受到了“正强化”。

所以,如果下次你要带孩子去商场,为了避免孩子当众要玩具而哭闹、发脾气,你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做好约定,告诉孩子:如果跟着爸爸妈妈一整天,不哭不闹、不发脾气,爸爸妈妈就奖励一个你喜欢的玩具。

当然,如果孩子真的做到了,家长一定不要忘了及时奖励孩子,强化孩子这种好的行为。

除此之外,家长也要抓住孩子哭闹、发脾气这个机会,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孩子之前也是特别爱哭、动不动就发脾气,后来我就给孩子买了很多情绪管理和性格培养的绘本,经常给孩子读,通过绘本引导孩子,逐渐孩子有了转变。

当孩子有了情绪时,我们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描述情绪。

家长不可能把孩子内心的任何想法都猜得很准,当家长不能理解孩子,及时作出回应时,孩子通常就会哭闹、发脾气。

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把自己内心所想、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让家长明白孩子的真实目的。

比如,当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哭闹发脾气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是和小朋友相处不好?还是有不喜欢吃的饭菜?

当孩子说出不想去的原因时,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情绪。

比如,孩子说不想上幼儿园是因为小朋友和他抢玩具,老师只批评了他,没有批评另外一个小朋友。

那么家长就要给孩子分析一下,遇到这种事,有很多种可能,也许是老师没看见,也许是孩子没有给老师表达清楚,或者是对方小朋友给老师撒谎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孩子在家哭闹、发脾气不去幼儿园,能解决问题吗?

家长这时候要帮孩子反思情绪,让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更好地解决办法?

帮助孩子反思整个哭闹、发脾气的过程,指出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沟通才能,并引导孩子体会他人的感受,从而使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的情绪和理智能整合得更好。

我在解决我家孩子哭闹发脾气这类问题时,通常用的方法是绘本阅读。因为绘本故事中会再现很多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绘本中的故事,孩子能学到正确的情绪处理办法。

有的家长总爱给小孩子讲道理,其实,对于低龄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锻炼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和性格养成还是要靠给孩子读故事。故事中可爱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带给孩子的影响,比家长的唠叨更管用。

如果您家也有一个爱哭闹、爱发脾气的小朋友,我建议您多给孩子读相关的绘本,相信孩子能通过绘本中的故事学会管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