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14时38分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客机具体坠机地点为梧州市藤县琅南镇莫埌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救援、善后处置及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现场图

事发后,中国民航局、应急管理部等有关部门已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处置,并调派广西、广东两地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参与救援。现场救援、善后处置及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现场已经发现了客机残骸和碎片,但是尚未发现机上失联人员。

此次发生事故的机型是波音737-800(NG)机型,于2015年交付东航云南分公司,机龄6.8年。事故发生后,东航已将该公司所有波音737-800执飞航班的飞机控制在地面,空中的航班落地后不再执行航班。对于出事的波音737-800(NG)机型,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介绍说,这是美国波音公司生产较早的一种机型,是目前航空公司配置的是较多的一种机型,这种飞机是短途机型,一般配置是两排座位的窄机体。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网上有很多把这次的事故飞机和此前的混淆了,之前曾因事故频发而被各国停飞的波音737系列飞机是波音737-Max,并不是这次坠毁的737-800(NG)型号,两者并不是一个机型

坠机事故发生后引发了山火,但很快被扑灭。张起淮表示,根据现场的信息,现在救援的难点就是事故发生在山上,空难区域的树林也相当茂密,目前看没有大路可以让救援队伍上去,大型机械不能开,直升飞机过去能不能使用都存疑,这些困难会让救助格外不容易,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尽管火已经扑灭,目前为止来看,救援难度依然没有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发现的飞机残骸 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目前,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在现场发现了失事飞机的部分残骸碎片,以及散落的、烧坏的身份证件和钱包等物品,但飞机的黑匣子尚未找到。3月22日,媒体记者在东航MU5735客机坠毁事故救援现场发回报道。现场救援人员介绍,由于飞机坠毁现场在山林间,针对黑匣子的搜寻主要是依靠无人机以及人力进行搜寻,这也增加了黑匣子搜寻的难度

张起淮说,黑匣子的正式名称为“飞行记录仪”,主要安装在航空器上,是用于调查航空事故和意外的电子记录设备。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现在寻找黑匣子难度比较大。现场的飞机碎片都要捡起来,然后配合仪表、黑匣子等,这就能还原当时飞机的速度、高度,发动机转速、温度,然后就可以判断当时发生了什么。

事故发生以后,广西卫健委组织12名重症、烧伤、骨外科专家赶赴藤县支援。各地首批心理专家50余人正在陆续赶往现场。对此,张起淮表示,空难事故发生以后,家属的善后是工作的一大重点。要重视家属的心理辅导,此外,救援人员也需要心理辅导,因为一些搜救人员可能第一次见到现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也能提高搜救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援现场 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此外,张起淮还提醒,飞机发生事故以后零部件到处散落,事故调查期间肯定会划定禁区,普通人不要因为好奇去试图窥探,更不能用无人机或者去他工具拍摄,干扰救援工作,也不要相信一些网上传播的未经证实的视频和照片,给救援工作带来困扰。

延伸阅读

东航梧州空难 专家:“这是极其罕见的情况”

事故发生后,中国民航局启动应急机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消防官兵赶往现场救援。据藤县应急管理局消息,截至下午5时15分左右,客机坠毁引发的森林火灾已经被扑灭。3月20时左右,@广西消防 发布了一段无人机航拍坠机救援现场画面,山谷处隐约可见坠机残片,未见山火。

“正处于巡航阶段和进近阶段的节点”

飞行数据平台FlightRadar24记录的数据显示,执飞3月21日MU5735航班的波音737-800 NG客机,于北京时间13时15分左右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起飞。14时20分左右,客机正在29100英尺的高空巡航,空速457节,数据正常。但在此之后,飞机迅速失去高度,在3分钟内下降约20000英尺。

国际知名航空安全专家、《Air Transport World》前总编辑托马斯·杰弗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起事故令人震惊和难过,现阶段的信息远不足以判断原因。“中国东方航空拥有几乎完美的飞行安全记录,这是在极佳的空管体系、极佳的航空公司和极佳的飞机的背景下发生的灾难。”

据报道:坠机地点附近琅南镇莫埌村一名村民说,飞机坠落的地方是在一处山谷中,该区域是废弃矿区,没人居住。广西梧州北辰矿业公司一个摄像头拍到飞机坠落情况,视频显示,机头触地前,飞机垂直下落。该公司人士确认视频内容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失事飞机现场的残骸。(图片来源:CGTN)

“没有求救信号,在空中没有烟雾,以垂直姿态坠落,这是极其罕见的情况。”杰弗里说。民航客机完成一次飞行任务,会经过起飞、巡航和进近降落(进近,指飞机下降时对准跑道的过程)三个阶段。杰弗里指出,根据3月20日及之前MU5735航班的飞行记录可以看到,本次客机开始迅速下坠的时刻和高度,正处于客机从巡航阶段转入向机场进近阶段的节点。

民航业评论员张仲麟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在世界空难史中,以近乎垂直俯冲形态坠毁的飞机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在飞行中途的巡航阶段发生事故、直接俯冲坠毁更属少见。“飞机事故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阶段:起飞和降落。因为飞机飞行高度低,给飞行员反应的空间比较小,而且飞行速度也比较慢。另一方面,越接近地面,气流越复杂,遇到风向变化,也会增加事故可能性。”

本次执飞MU5735航班的波音737-800NG客机于2015年6月10日注册,机龄仅6年10个月,属于“准新机”。737-800NG客机是波音公司推出的737第三代机型,截至2022年2月已在全球交付7088架。截至本次事故前,“航空安全网络”(Aviation Safety Network)记录该型客机仅发生过21起机体全损事件,其中在起飞阶段发生事故的4起,在近降落阶段发生事故的有16起。其中,仅有2006年戈尔航空GOL1907航班空难是在巡航阶段发生事故,但那是一起极为罕见的空中撞机事件,与本次事件没有任何相似性。

当务之急是找到并读取“黑匣子”

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截至2022年2月19日,中国民航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时间已突破1亿小时,创造了中国民航历史上最好的安全业绩,也创造了世界民航历史上最好的持续安全飞行纪录。近5年多来,中国民航责任征候和严重责任征候万时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安全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张仲麟说,中国民航的安全纪录,在过去12年里,一直连续是世界第一。因为中国民航业始终是把安全作为一个最优先考虑的事项,安全是底线、红线。

中国民航业上最近一次发生有机上人员伤亡的事故,还是2010年8月24日的伊春空难。执飞河南航空8387航班的巴航工业E190客机在降落阶段失事,导致44人遇难。当时,中国民航已经保持了2102天的安全飞行纪录。而截至MU5735航班空难前,中国民航历史上唯一一次737-800 NG客机全损事故,是2018年8月厦航8667航班在马尼拉机场降落后滑出跑道,但没有人员伤亡。

新冠疫情持续整整两年,对全球航空业来说是一个漫长的寒冬。在近日举行的一场线上研讨会上,中国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清透露,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疫情对民航业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远超预期,在2021年全行业大幅亏损842亿元后,今年前两个月全行业又亏掉了222亿元。张仲麟说,这相当于用两年时间亏损掉了这个行业5年的利润。

据媒体报道,2021年,只有包括春秋航空在内的几家航空公司获得了盈利,不过主要也是依靠补贴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而伴随着全行业的持续亏损,航空公司的债务压力也在持续加大。民航局财务司司长熊艳华在前述会议上指出,相较疫情前,航空公司的负债规模增长超过30%,机场超过40%,“疫情衍生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安全投入和保障能力下降。”

不过,中国东方航空有关人士21日对媒体表示,东航始终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维修工程服务,2021年维修成本较2019年增长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方航空 资料图

针对3月21日坠机事件,东航已启动应急机制,成立了航空器处置,事故调查、家属援助、后勤保障、法律支持、公共关系、安全保卫、财务保险、客货处置等9个专项工作小组。公司主要领导带队第一时间乘坐调机飞赴事发地点,航班已于18点起飞。

专家们指出,现阶段网络上流传对空难原因的猜测,多不足为据。针对飞机可能存在机械故障的传闻,亦有服务于国际知名航空工业企业的工程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单纯的内部机械故障,亦或是液压失效,都不会导致飞机完全失去控制。“所有飞机控制系统至少有两套互为备份,波音737还有一套钢索作为人力备份,因此除非出现维护的重大失误,不太可能三套系统全部失效。”

“空难调查员的第一步肯定是找到黑匣子——语音记录仪和飞行数据记录仪,然后转录它们的数据。如果它们完好无损,这将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证据。”杰弗里说。

前述资深航空工程师亦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分析飞机失事前的状态,才能正确地确定原因。“‘黑匣子’是记录飞机最后状态的最为重要证据,在那里可以找出失事前发动机的状态、机体的情况、飞行控制系统情况、是否失压和解体等。不能盲目判断。” 数据显示,该型客机装备的“黑匣子”可以承受3400G力的冲击。

一位民航副机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次事故之后,行业应该会迎来大整顿,包括管理风险、理论和技术以及飞行员行为规范等等。另一位行业人士指出,在没有进一步调查进展之前,不应贸然猜测空难的原因,“这对民航系统的工作者来说是极有伤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