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雨夜。

帽檐压低的一名少年拖着身躯,走向警察局。

屏息凝神,浸着血渍的手从怀里一把斧头。

“我要自首。我杀人了。”

什么样的仇恨?

竟需要一个少年如此疯狂。

这一切的困惑、愤怒、挣扎、彷徨,以及争议。

全都来自它——少年法庭。

01

韩剧迷都知道,韩国真的很敢拍。不过这次不是一贯的爱情神作,而是很少被影视剧触及的题材。

争议在哪?

一边,随着此类案件增多,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重点话题。另一边,是它永远探不见底的道德黑洞。

题材,未成年人恶性犯罪。

十集,近600分钟的长度,更细致,更生猛。无意外,开播就拿到9.0的高分,甚至超越《鱿鱼游戏》。

为什么?

曾经的“隐秘的角落”,依然是“哀之但不可鉴之”的社会逆鳞。 它就像一把屠龙之刃,亲手递到你手里。

02

第一起案件,就是尺度惊人的男童分尸案。 十几岁的富家少女,把毫无恩怨、素昧平生的8岁男童骗到家中,用登山斧将其残忍杀害、分尸、抛尸。

手段之残忍,事态之恶劣,令人咋舌。

比起这些,还有更绝望的,凶手自己,比所有人都清楚这一规则。

“我听说年纪未满14岁的话,就算杀人也不用入狱”

“太爽了”

回看这个细思极恐的细节,凶手对着镜头志得意满,嘴角上扬。

这就是这起案件里,最吊诡的地方:施暴者,高高在上。受害者,畏首畏尾。

百密一疏,终有一漏。

沈恩锡发现了纰漏,白成友说自己有“思觉失调症”,会出现严重的幻听和幻觉。

一个思觉失调的少年,如何能不慌不忙的独自完成分尸、清理现场?

沈恩锡断定:白成友不是凶手,凶手另有其人。

通过调查白成友的社交软件、通讯记录等内容,真凶很快被锁定了,是一位年满16岁的女高中生,名叫韩睿恩。

然而相比杀人过程而言,她的犯罪动机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简简单单两个字:游戏。为了杀人而杀人。

不得不说,当少年出现人格扭曲,心生邪念的时候,其危害力一点也不亚于成年人。甚至会因为无知,而更加肆无忌惮。

更狂的还在后面。

韩睿恩犯下如此凶残的案件,她的父母却全程缺席。

并花钱雇佣了一批价格不菲的律师团队,试图帮女儿无罪脱身。

法庭上,白成友和韩睿恩从互相指证,到互相揭发,最后到互相辱骂,两人在杀人这件事上均无悔意。

最终,韩睿恩被判处顶格刑期二十年,白成友则裁定“十号处分”,需要去少年院待两年。

但即便是严厉的惩罚,少年犯们就会改过自新吗?

答案是:并不会。

03

当年,沈恩锡的儿子被两名少年从楼顶丢下来的砖块砸中,当场毙命。但因为两人年仅11岁,初犯,且都道歉反省。

审判无罪释放两名少年。

沈恩锡的儿子被砸死,两个少年犯得到“保护”。她仍然耿耿于怀。

这也是她常说的一句话:“我对少年犯,厌恶至极。”

五年后,沈恩锡再次见到这两名少年。

此时的他们已经是“逃家犯罪集团”成员。以金钱诱惑混社会的男性,扩张帮派成员。

然后,再强迫他们去欺骗女生做援交,并拍下视频,以类似“N号房”的形式做直播或销售赚钱。

更残酷的是,这一切,还被那两名恶少全程拍成录像,存档纪念。

这个被韩国网友称为21世纪最泯灭人性的案件的“N号房”,再一次将人性的丑恶揭露到了极致。

因为年龄逃过一劫的黄仁俊正眉飞色舞地跟受害者父亲讲述整个性侵的过程和快感。他知道女孩父亲开着录音,可依旧有恃无恐。

他的自白成功地激怒了父亲,遭到了一顿毒打。最终,女孩的父亲被拘留,录音因为含有胁迫的成分,被判无效。

你看,他根本不怕。

因为他早已再三检验,得出结论:法律,不过如此。就连警察也不待见少年案件。

是什么让他们,走到这一步的?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肆意妄为、燃起邪恶火苗?

除了家长的缺席,还有学校的失守。

04

最讽刺的是,平日小案无人理睬,走流程办事,速战速决。

突然出现一个大案让媒体、民众、高层等社会各界集体高潮,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盯着法官的裁决。

韩国,升学大国。

七成学生在疯狂上补习班,全国每年支出的补习费高达20兆亿元,为了考上首尔大学,学生可以反复复读。

韩国上流阶层的孩子们,加入学校官方组织的名为“笛卡尔”的泄题组织,通过提前拿到考题作弊。

剧中,检察院部长的儿子,被卷入集体舞弊案。

因为成绩不够好,他总被父亲打骂,甚至和弟弟比较。为了学习,得到父亲的认可,他每天只睡三小时,入睡只能依靠药物。

看到儿子如此煎熬,母亲的决定让儿子加入“笛卡尔”。

为什么学校会创立“笛卡尔”这样集体作弊组织?

为了保住重点高中的地位,为了更多的学生考上首尔大学,为了让升学率变好看,为了有更多的学生报名......

学校教务处偷偷吸纳家境富裕且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笛卡尔”。

教务处老师理直气壮:

“这些孩子不是因为成绩差才需要试题,他们取得试题是为了节省时间准备其他项目。别人可能觉得我们是疯子,但法官你知道吗,升学是一场溅血的战争。”

这些成年人以“为孩子好”为借口,满足自己的私欲。

成年人的贪婪,最终毁了孩子。

这起案件有原型。

它改编自2020年爆发的首尔江南辅导班SAT作弊案。

一名中间人在2014年到2019年期间,涉嫌利用SAT考试在全球考场的时间差,先后10多次从先进行考试的国家获取试题,并交给首尔江南补习班的某“明星讲师”。

这名老师做出答案后,将答案以2000万到5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5万至29万元)的高价售卖给学生家长。这些学生通过作弊,进入了美国各大常春藤名校。

孩子们的犯罪行为背后,是那些缺席的、未尽到责任的、或为满足私欲而利用孩子们的大人们的责任。

犯了错的大人们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对法庭也无敬畏之心,只会怪别人,把错都归咎在大环境。

升学竞争太过激烈大家都是这样舞弊的,自己孩子要是没这样就吃亏落后了,这是一种将犯罪合理化的行为。

在这个案件中,参与舞弊的孩子们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

05

《少年法庭》中的少年犯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背景:父母的缺席。

白成友的母亲是一位单亲妈妈,是补习老师独自抚养孩子。得知孩子成了杀人凶手,她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又给我惹麻烦。

然后跑去纠缠法官,只想着恳求法律宽容求轻判。

她从未向受害者家长说一句“对不起”,更是从来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直到,审判结束,她回到家看见地板上有一道血迹,那是被害人的血。

她用力地去擦,却怎么也擦不掉。那一刻,她才意识到:

我的孩子,杀了人,我有罪。

遭受家庭暴力的徐有俐把自己父亲告上法庭,可父亲却依旧在法庭上侃侃而谈,“她出卖自己肉体,我只是在管教我的孩子”。

知道奶奶出庭作证后。他抓起自己的母亲,当着众人就是一顿打。

父亲把她打得不成样子,搜刮走她所有钱财。唯一给她温暖的奶奶劝徐有俐忍一忍。

因为“我是你爸爸”,所以就可以把她打得半死。

因为“可怜可怜你爸爸吧”,她就必须无止尽地受着折磨。

那么,这个女孩是谁?她在哪儿?

那颗在幼年时初次燃起的邪恶火苗,一次次被助长,直至成为再也无法浇灭的大火。

得知自己的妈妈患得了癌症的崔瑛娜,逃出看护中心,看一眼妈妈。

门被打开,佯称患癌的妈妈,妆容精致、倚在门边,被亲生母亲当成陌生人拒之门外。

一瞬间,爱和委屈爆发为愤怒,她一遍又一遍地砸门、咒骂。妈妈情人上来一通暴打。这位妈妈,倚在门边,静静地看着女儿被拳脚相加。

世上所有的悲剧,都源于爱的匮乏。

因为家长的习惯性忽视,孩子们才会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周遭世界,甚至不惜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来引起关注。

可是,没有一个孩子是独自长大的。

但凡父母能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多一份关心,那些阴暗的内心风暴,或许就不会酿成无可挽回的海啸。

06

《少年法庭》结局有一段长台词:

教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落的力量

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

如果整个村落都漫不在乎

就会毁掉一个孩子的人生

对于被害人来说

加害人真的只有那些孩子吗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批判他们

所有人都是加害人

在韩国司法界,这里是不太招人待见的地方。

在这里,法官面对的是少年,需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心智、家庭等等,审判因素很复杂。

一旦罚得重了,会被说没人性。罚轻了,又会被舆论声讨。

所以,剧中就出现了一个,没有那么苛刻的中庸法官罗瑾熙。

沈恩锡五年前的案件。新部长罗瑾熙正是当年审理此案的法官。

沈恩锡质问时,罗部长义正严词拿着法律程序替自己维护,“我的处分没有任何问题”。

她坚持“少年法庭人力匮乏,少年案件必须速战速决”。

于是,黄仁俊和白度炫从出庭受审到接受处分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分钟。

三分钟,结束一场杀人的审判。

走出法庭的黄仁俊和白度炫,和沈恩锡四目相对,满眼嬉笑和无畏。

嘴里还商量着:“我们去吃辣炒年糕”。

他们很多人,直到死也不曾对自己的罪行有过任何反思和忏悔。

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犯错的代价,不知人生的痛苦有多苦。

更不知何为心碎,以及毁掉他人的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背后的法律问题,早已经是一个现代社会的痼疾,而非恶徒们不小心泄露出的恶意。

《少年法庭》最让人无法自拔的便是剧情太真实了,简直就像是在看新闻一样。剧中多个案件均改编自真实事件。

现实中,杀害女童的金某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即使刑满出狱,也才三十多岁。

当被问到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因为缺少了镜像神经元,无法感知他人痛苦的她回答:

“天气那么好,我却无法去看樱花,这令我感到痛苦。”

犯罪少年不懂是非吗?不懂法律吗?

不,他们懂的。

因为懂法,才敢犯法,法律,能奈我何?

那么,他们究竟不懂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