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刘言

图 |网络

编辑|田田

低气压的股市环境下,号称“中国偶像第一股”的乐华要在香港上市了。

根据乐华娱乐集团向港交所提交的IPO招股书,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杜华女士持股50.18%,阿里影业通过Interform Construction Supplies Limited持股14.25%,字节跳动旗下公司量子跃动通过Afflatus Limited 持股4.74%,华人文化通过CMC Sports Investment Limited 持股14.25%。

信息披露显示乐华近三年盈利持续增长,经营状况甚好。但矛盾的是,如此“钱途”大好的乐华上市长跑七年屡屡失败——在新三板挂牌又摘牌,多次准备A股又彻底无望。

为何资本市场不愿相信乐华,原因就隐藏在照顾书之中。数据显示,乐华2021年的营收数据中,艺人管理占到了总收入的91%。而在总体营收中,2020年因耽改剧爆火的流量明星王一博营收占比31.1%,2021年进一步上升至43.9%。

也就说,乐华的上市入场券,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类似于“王一博”的艺人手中。未来会不会出现更多的王一博,谁都没法判断。而一旦“王一博们”出现塌房,乐华的生死几乎就在一瞬之间。收益与风险,高下立判。

被“绑架”的上市梦

选择上市有很多合适的时机,但绝对不是今天。令人咋舌的股市大跳水让大众陷入焦虑、资本进入收缩,而就在这时乐华宣布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全力冲刺赴港IPO。

乐华真的很着急。在今年1月,乐华娱乐CEO杜华首先退出北京乐华圆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接着几大乐华股东如字节跳动旗下的量子跃动科技、东阳阿里巴巴等短短月余时间纷纷退出,这在文娱行业内无疑是罕见的大动作。

当时,业内多在揣测杜华要另起炉灶,乐华终于难以为继,没有人想到杜华此举是将全部身家转移到现香港YH ENTERTAINMENT公司。实际上,距离去年6月乐华在国内主板上市失败不到一个月时间,杜华就已经无缝连接着手香港上市,将新公司挂牌。

而在杜华围绕上市连轴转时,文娱行业的大事是“清朗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与乐华关联性最强的偶像、影视改编等业务纷纷成为重点关照对象。这或许拖慢了杜华赴港IPO的步伐,在这次公布的招股书中,足足增加了30页的内容来描述政策环境相关风险。

但无论是股市疲态的“天时”,还是监管严苛的“地利”都没能改变杜华毅然决然上市的决心,且如此大刀阔斧的结构调整让乐华本次IPO蒙上了一层不成功便成仁的背水一战色彩。

本次招股书信息显示,乐华公司业务范畴分别为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及运营和泛娱乐业务三大板块。但2021年的营收数据中,艺人管理占到了总收入的91%,并且几乎所有业务模式都是立足流量艺人进行拓展。韩庚、王一博、黄明昊等艺人个体成为公司竞争力的诠释,所谓的“三大板块”实际上还是为几个明星而搭台唱戏。

从2010年成立以来,乐华始终在讲同一个故事。在10年到17年,“专注韩庚一百年”是乐华公司的代名词,其2015年新三板上市的报告书中,韩庚一人流水肩负起了当期30%的营收占比,在2016年这个数字一度攀升到了48.89%。

在此次招股书中,这样的营收比重再次出现,不过从韩庚变成了王一博。数据显示2020年因耽改剧爆火的流量明星王一博营收占比31.1%,2021年进一步上升至43.9%。

乐华娱乐十年前姓“韩”,十年后姓“王”,但从来没有姓“杜”。在如此微妙的时间点选择上市,所有因果中最利益相关的条件或许是在2021年5月,韩庚合约到期身份转变为明星股东,持股2.47%;而王一博以及几个一线艺人的合约将在2024年左右全部到期。

在国内文娱日趋冷静的环境下,谋求成为持股甲方是艺人最理想的身份转变,此类亟待赋值变现的股东永远沉湎于上市的梦想。但对于投资人来说,无法量化甚至无规律可循的造星“玄学”实在难以信服。在韩庚之后,乐华历时10年出了一个王一博,而下一个“紫微星”又在何时何地全是未知数。

偶像经济,换了天地

流量依赖和造星沼泽虽然始终是文娱经济业务无法回避的短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靠铺天盖地的营销手段和人海战术的不断迭代,国内艺人经纪发展还是可圈可点。

在乐华的招股书中显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艺人管理市场的规模预计2025年约为1025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4%。截至2020年12月31日,该市场有超过1200家参与者。”

在2019年至2021年内,乐华的财报同样乐观,同期净利润不断上涨,从1.193亿元上升至3.353亿元。乐华公司估值随之一路攀升,在字节跳动以1.25亿元获得4.99%的股份时整体乐华娱乐达到了25亿元左右的体量。

然而这样的故事或许已经走到了终点。2021年,广电总局发布从严整治艺人违法失德、“饭圈”乱象等问题的通知,明确反对以往流量为王的营销模式,直接禁止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户每一条都打在了乐华的七寸上。作为“养成型”偶像运营公司,乐华现有的经纪经验全都是以综艺、真人秀等节目模式,车轮战积累粉丝的思路,获取流量价值进行转化。

没有新节目,没有流量营销,某种程度上宣告了内娱一代偶像时代的终结。在本次招股书中,乐华给出的愿景泛善可陈,没了偶像经纪和影视运营画的“饼”,以国内娱乐行业情况对标韩国SM公司艺人管理思路显得突兀而牵强。从中传递出了更明显的信息——乐华迄今为止仍未能走出流量偶像经济。而这很难让人信服其能跟上环业态预测的增长。

不过,乐华的娱乐偶像模式在一个新的领域正在尝试破局。去年乐华联合字节跳动推出了首个虚拟偶像组合A-SOUL,目前运营状态良好,5个成员粉丝数在百万量级,整体流量达到了乐华二线艺人的水平。在招股书中,以虚拟偶像为主的泛娱乐业务收入从2020年到2021年上涨了1680万元,几乎全是A-SOUL团队的功劳。

打造虚拟偶像首先能规避娱乐政策局限的风险,另外在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艺人经纪对艺人本身的依赖。虽然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真的以AI实现虚拟,但偶像扮演者这一“中之人”的角色已经大大降低了“偶像失格”对经纪公司的冲击风险。

来或许可期,但远水难解近渴。回到本次赴港IPO本身,乐华给出的答卷仍然深陷行业降温、业务局限和IP依赖等诸多泥沼之中。就在上市之前,乐华的股东纷纷分红套现,将前三年的盈利总额7.46亿元瓜分殆尽。杜华在这场火急火燎的上市中,率先取走了3亿元。

资本市场愿不愿意相信乐华还很难说,但杜华和股东们似乎还没出发,就已经自我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