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 “美国对华决策:机构调整与团队转换”学术报告会,参加会议的各位中国顶点战略学者就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达成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会议视频现场

中央党校教授樊吉社认为,美国现在已经完成了对华政策的第四次战略调整,核心特征是美国已经凝聚出了反华共识、调集了国内力量、成立了专门决策机构、培育了决策机构所需的人员,从历史上看,这四个特征一旦出现,就意味着美国战略决策的全面实施,绝对不可能是烟雾弹,也绝对不可能短期内更改。

清华大学教授达巍则认为,美国一般在困难时期和顺利时期会执行截然不同的国家战略,而目前美国的国家困境主要表现在国力衰退、内部撕裂、经济疲软等各种问题上,而聚焦中国问题,是美国精英们普遍认为可以重新团结美国、找到美国新定位的核心手段,除非中美发生结构性的重大变化,否则这种战略绝对不会改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文宗则同意两位教授的观点,他特别指出,美国打压中国就是为了服务国内政治,所以这一点无论以后是什么总统上台都不会改变,中国不应该对未来美国总统更迭抱有希望。

其他还有来自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观点基本都认为中美关系短期内看不到缓和的希望,现在是中美相持时期,应该以做好我国的高端学者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并尽可能的争取中立国家。

▲各位专家都认为中美关系回不起与总统无关

从各位学者的表态来看,中美双方目前的战略态势进入拜登所定义的“竞争、合作、对抗”时代确实应该是国人要认清楚的现实,对国内亲美群众而言,应当早些承认中美关系回不去的事实,因为这不是中国一厢情愿就能决定的。对于国内群众而言,也应该认识到,现在中美之间进入了长期相持阶段,争取中间国家极为重要,因而在外交手段上应当减少非黑即白、打打杀杀的偏颇看法,充分理解国家外交手腕和智慧。

各位专家学者都同意,中美竞争,最关键的是人才和中间国家的竞争。从中间国家方面来看,美国主要铁杆是五眼联盟和日本、韩国,中国的铁杆是俄罗斯、朝鲜、伊朗、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虽然国家总数上比起来差不多,但经济实力差距比较大,因此,中国应当比美国更需要拉拢中间国家为己所用。

这些国家中,最关键的是欧盟。欧盟国家虽然看起来和美国走得更近,但对美国是既无奈又反感,因为美国一直都是在通过操弄欧洲阵营对立压榨欧洲国家,就本次乌克兰危机而言,美国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打得越激烈,时间越长越好,而欧盟国家则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双方有根本性分歧。

中国如果能够利用中俄关系、中欧关系良好的优势,彻底消除俄罗斯和欧盟国家之间对彼此的安全担忧,促成欧洲一体化,则欧洲在中美竞争之间实现中立是可以期待的。而一旦欧洲中立于美中,那么中国在世界其他区域的外交影响力是全面优于美国的,譬如在中东地区,中国可以和沙特、土耳其、以色列、伊朗四个敌对国家同时交好、进行军火贸易,而美国却不能;在非洲,中国组织非洲峰会40多个国家参加,连台湾学者都惊呼“中国是非洲霸主”;在拉丁美洲,中国也逐渐成为第一大贸易对象,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依赖美国的程度已经达到降低,反抗美国的声音此起彼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争取欧盟国家是最关键的

而在人才梯队方面,中国虽然这些年来培养和成长起来不少拔尖人才、高端学者,但就对全世界人才的吸引力来看,仍然还不如美国,这其中有外国人来中国生活不习惯的原因,有中国在多语种、多族群融合性上还不足的原因,总而言之,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依靠八个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其实这八个字从1978年开始,已经成为发展国力的重要法宝,也是各级官员普遍共识,不存在任何疑问,中国再也不可能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相比美国的朝令夕改,没有社会共识,这点我们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总而言之,中美竞争是长期的,但中国的制度性优势会带我们走向胜利,只要我们自己不折腾自己,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第一强国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