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货币是消费的物质支持,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钱币从以前的金属变成了纸质。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数字货币,国家对金融方面的监管也越来越大。

2020年开始,我国有序开展了2年时间的大额度现金存取款登记制度,不久前央行等相关部门更是发布文件政策规定:该项等级制度从2022年3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日期临近时,却又发文表示暂时取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国又在释放什么信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央行发布了该项政策规定从3月1日起执行大额度资金银行存取的信息登记,只要银行客户在行办理存取款业务超过5万人民币都需要核实身份并办理登记,主要登记内容为资金的来源和接下来的用途。

在2022年,央行就在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进行试点工作,为期两年。三个地区对大额度资金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河北省为单笔10万元以上,浙江省为单笔30万元以上,深圳为单笔20万元以上。

其实美国也有类似的规定,只要存取款超于1万美元都需要提交现金交易报告,而我国之所以执行这项政策,是因为国内的金融机构行业与企业和个人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银行是大家保存和转移金钱的首要选择,为了资金的安全,国家因此推出了这一项制度。

该制度推行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打击不法分子的洗钱犯罪活动,通过限制金额的交易来遏制犯罪分子洗钱的目的,在推行这项政策时有国内的11个相关部门联合在2022年至2024年这3年间开展打击洗钱违法犯罪行为的活动,这些政策的实行都是有关联性的。

很多不法洗钱分子都会通过银行这个渠道来进行交易,这项大额度资金登记的制度就是为了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2017年8月9月统计数据得出,当时国内流通的现金去向不明的金额达到了万亿元以上,这些现金的流通并不在央行的监管范围之内,这涉及了多少犯罪领域我们不敢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正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一个巨大隐患,在制定这项政策时也需要去考虑这些去向不明的现金因素。2017央行还发布了一则数据,里面提到个别地区的金融机构存款超过10万元的次数还不到总数的1%,但金额却达到了总交易的27%。这也就说明只要大家存取现金的方式和用途是合法的,这项规定对于一般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然而,国家却紧急取消了这项政策,央行公示的原因是因需要技术改造升级而暂缓执行,此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很多网友都表示,这肯定还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层面。事实上,这一规定确实存在技术改造升级的情况,因为这项登记政策还包括该交易单据的保存以及处理,对于银行系统有一定的要求,相关执行的业务人员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2022年1月份我国的流通货币比例增加了18.5%,金额高达10.62万亿元。这就说明有着大量的资金被人民群众所取走,因为大家都担心这一项新规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麻烦,所以突然决定暂缓实行也是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流通。

数字人民币被大家越来越广泛使用,这才是真正能够打击洗钱违法犯罪活动分子的终极武器,这项制度一旦被成功推广,将会比大额度资金存取款登记规定更深得人心。但由于疫情原因1月份产生了更多的流通纸币,这对于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所以也一并暂缓了这项规定的实施。如果未来数字货币被更多人所使用,那么这些不法的犯罪分子将会被直接看到,如果有遗漏的也会在大额度资金存取款登记过程中再次筛查。这些政策的实施主要是想实现这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清零”。

结语

事实上,这项规定被暂缓取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除了确实需要技术改造升级外,还结合了市场上金融环境各个因素的考量,相信在国家政策的监管体制下,这些不法犯罪分子的生存几率会慢慢变小,未来的金融市场环境会更加干净。

话题讨论:“个人存取款超5万元需登记”暂时取消 ,你是怎么看待这项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