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空的时候,我喜欢逛西安的旧书摊,以前经常去火车站旁边、文艺南路的旧书摊,现在那里都搬迁了,在八仙庵、兴善寺东街、和西仓档子上都有旧书销售。我比较喜欢去的是兴善寺东街的旧书摊,一个是那里每天出摊,而且书品种比较多,摆放清楚,容易挑选;再一个是那里管理规范,老板人好,好砍价。

去的多了,和几个书摊老板混的熟了,知道我的喜好。有好书就帮我留下,也可以在他们摊上随意翻来翻去找找喜欢的东西。后来去的多了就不止找书,还找到不少别的东西。

1

那天在朱姐的书摊上看到几本剪报簿,朱姐说你看看,这几本是一起收的。她递过来的剪报簿是用过去财务人员用的账本粘贴的,剪报的主人应该是一位从事过财务工作的女士,一共有二本,一本是贴在用线缝起来黄草纸本子,全是文革时期报纸上刊登的各种口号、语录,封面中间用钢笔写着“红卫兵”三个字,一本则是各种报纸上书上收集的生活小常识、小窍门还有养生知识等,和剪贴本一起的还有一本旧影集,里面出现最多的是一位女性。有她和家人的、和同学的、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有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的在照相馆里拍的,也有在花间柳下公园游玩时随意拍的。应该就是剪贴簿和相册的主人。

从相册里可以看出,这位容貌温婉、体型偏瘦的女士1971年—1973年间参加过三线建设,在安康流水一带修铁路。那时候她和她的朋友们都很年轻,大多留着长长的麻花辫,笑的很灿烂,虽然身上穿着基本都是不带领章帽徽的军便服,或者是素净的翻领衬衫,却有一种洋溢的青春美。看的出来他们工作的环境多是在重山峻岭间,背后的房子也很简陋,姑娘们从事的也有抡大锤打钢钎的重体力劳动。不知道那本贴满了语录和口号的剪报簿是不是她这一时期贴的,可能这些口号鼓舞了那个阶段的她吧,所以她认真的保留下来,作为自己青春年华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本就是贴在老账本上的剪贴簿,里面贴着诸如“夏天适合吃的食物”,“孩子感冒了怎么办”、“穴位按摩”等等食疗方及生活小常识。想来这一时期,这位女士应该已经从艰苦异常的三线回到西安参加工作了,而且从事的是财务工作,也许结婚生子也在这一时期。否则她不会便利的使用账本做剪贴簿,而且生活比较安定,有精力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了。影集里的她抱着一个小婴儿,笑的很满足。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她利用闲暇时间收集剪贴了这本集子,给自己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影集里的照片时间最早的是1971年,最晚到1988年。从83年以后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位女士已经完全恢复了女性爱美的天性,非常注重打扮了。套装、小西服也经常出现在照片里,照片背景也基本都是西安的公园、游乐场等处。有一张坐在草地上休憩的照片,她穿着之前从未出现过的连衣裙,还戴着一副比较夸张的蛤蟆镜,做出仰头看天的样子,呈现出让人发笑的可爱模样。从她拍摄毕业照的年代分析,这位女士的年龄现在应该有64-65岁左右,如果正常的结婚生子,她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阶段。不知道现在的她还好吗?她心爱的剪贴簿怎么出现在这里。还是出了什么事,她家人处理了这些看似无用的资料,我不愿想下去......

2

一天,在另外一个书摊上,我看到老板新摆出来很多碑林博物馆相关的资料,有很多都是第一次见到。老板说这家人的书太多了,他一人都收不了,叫了另外几个书摊老板一家分一点才一起收下来的。我经常收集陕西文物方面的资料,对这个比较敏感,其中全套的《文史资料选辑》、《金石古文字学术典籍》、整套碑林博物馆历年的出版物都是非常罕见的,还有各类古文字书籍、碑拓书籍、书法篆刻集锦等,种类非常丰富,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的藏书量了。

时间最早的一本书在扉页上写着“1964.9月购于西冷印社”,字体娟秀,翻看每本书里都有用黑色、红色及蓝色笔标出的记号,很多地方还有主人的注释、看法,每本书从磨损的程度上都能感觉出来是翻阅过多次的。从这些书籍可以看出,主人应该是一个多年从事古文字研究的专业人员,很可能就是一位碑林博物馆曾经的老研究员。他用一生的时间,一本一本地收集到这些藏书,再用这些藏书丰满了自己的一生。

在这些书里,我没有找到主人的名字,但他(她)的藏书让我对他(她)充满了敬意。从这汗牛充栋的藏书中,仿佛能看到一个每日低头伏案认真钻研的老学者,爬梳古籍,索隐钩沉;为了考证碑文,增补残缺,痴迷学海,探求不止。我想他(她)一定是个特别认真的人,一个特别勤勉的人,否则这些书仅仅通读一遍就需要耗费普通人多少年的时间,更别说能把每本书都能翻到那么旧。

这位主人应该也是幸福的,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对他(她)来说一生和自己喜欢的书籍相伴,之后再让这些典籍回归社会,为下一个喜欢的人服务,也是把书籍的功用发挥到极致,这样的人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吧!

3

在旧书摊收藏到时间最久的一本红色绢面笔记本,时间是1950年10月16日,(四川)资中县第四区区公所发给“征粮模范”的奖励。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盖着一枚小小的印章“李灿星”。主人应该是个文化人,至少在得到这个奖励的笔记本之前就上过私塾或者接受过不错的教育,因为用钢笔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里基本没有错字、别字,而且对他来说重要的日期主人都专门用了美术字体来写。本子的最前面用二页抄录了一首《歌唱毛主席》的四川民歌,曲谱、节奏都特别仔细的标注出来,似乎主人还具备一定的音乐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子里主人写到了他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1929年8月5日(农历七月初一),出生在资中县第三区温泉镇中河。里面用大大的美术字记载了资中解放的日期,1949年12月8日,1950年1月8日李灿星就进入县政治干部训练班学习,那就是说他20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

1950年10月16日,作者因为学习积极,征粮工作表现突出获得“征粮模范“的奖励,11月18日光荣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也本子里主要记载了他在1951年2月11日开始在四区白庙乡参加土改小组领导当地土地改革的事情,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们每天的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果,是一本真实的土改情况汇总。还有作者对自己不断的个人反省,优缺点分析,说的恳切真诚,真是深入灵魂。

1951年4月20日作者调到川南区党委工作,还是负责土改工作。从记录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工作踏实,吃苦耐劳,并经常帮助周围的人,所以他工作的一直非常顺利,经常获得奖励。1952年6月15日组织安排作者到四川大学补习高中课程后,进入四川财经学院统计系本科学习,这之后都是他的一些学习记录。1954年5月1日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在这天作者记录下了他的誓言:“我一身已豪无保留的忠诚的无愧色的献给了人类最伟大最豪迈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为人类解放的战斗岗位上,我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这是我最高的誓言,这是我一生斗争的行动和目标!”读之让人动容。

1956年作者从四川财经学院本科毕业,和他的一大批同学分配到陕西西安工作,从此他应该以做土改时的火热激情投入了建设大西北的工作,成为一名新西安人。

这本笔记记录的时间在1959年2月8日补录了作者的所有大学同学的毕业去向之后中断,并没有说明他在西安从事的工作,不知道作者是换了一个笔记本记录他在西安的工作生活,还是因为只想用这个从故乡带来的笔记本记录与故乡相关的事情,本子里留下大量空白页。

最后的记录是作者于1985年4月14日抄录的成都武侯祠的两幅对联: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2、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这会不会是作者多年后,回到故乡的土地时,有感而发,或者是他感觉这两幅对联足可以概括他的无悔一生!

翻阅这些旧书时,我好像成了“时间的朋友”,虽然和旧书曾经的主人从未谋面,却感觉到和看镜像一样,体会到他(她)们的生活;每本书上好像还留有上一位主人手心的余温,让人温暖,让人感动。这些平凡的西安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爱工作爱家人,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无愧于应该拥有的幸福。

作者 | 阿紫 | 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