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军

自“0216”疫情以来,深圳市福田区便第一时间发出“征召令”,各街道、区直各部门、驻区单位闻令而动,快速选派党员干部和年轻骨干参战。“征召令”发出仅2个小时收到2389名干部职工报名。截至3月17日,已有超7000名党员干部或抽调下沉、或就地激活,成为服务“三区”居民的主力军。

为打赢本轮防控战疫仗,福田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抽调干部成立“实战营”,仅十天时间,5000多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下沉一线。而在全市“就地转化志愿者”通知发布后,3月14日,近2000名党员干部就地转化为志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战营”分批次设立,归服务属地统一指导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福田区“实战营”分批次设立、动态调整,人选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及组织指定等方式产生,并依据不同人数设立临时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凝聚力量。为了提高一线工作的效率,“实战营”每班设班长、副班长,班下设组,分工做好本单元的人员组织、内部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

到岗后,成员需要参加线上培训和岗前培训。线上培训通过在线学习、视频课程等方式,指导抽调人员学习掌握防护要点和防疫知识。岗前培训则发挥疫情防控老同志和网格员的“传帮带”作用,引导抽调人员迅速掌握居民摸查登记流程、敲门入户术语、红黄码人员处置措施等工作。下沉后,党员干部在街道、社区统一指导下,按照包干工作部署,协助社区完成全员摸底排查、大规模核酸检测、重点场所管控、老幼孕妇等特殊群体保障等任务。

成为“守楼大白”,他瞒着父母服务封控区

来自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的杨航也是一名抽调下沉人员。自2月19日抵达沙尾社区负责扫楼、登记信息持续志愿服务至今,经历了防范区、管控区和封控区不同级别的志愿服务。2月27日,杨航所在的小组共计60多个人全部转调到上沙村,直接进入封控区服务。“上沙东村9巷当时已经是封控区了,进去之后培训上户登记,配合医护上门做核酸。”从防范区到封控区的服务发生了变化,杨航的心态也在随之转变,“风险是肯定有的。 第一天真的慌了,也真的会怕。”但是到了第二天,杨航发现自己的心态越来越稳。

心态适应之后,接下来就是体力考验。城中村大部分楼宇没有电梯,上户检测需要逐层爬楼,面屏和口罩会被汗水浸染,“我上到三楼以后就基本看不清路,戴着防护套的手机也很难聚焦,每一次扫码其实都会需要花比以往更长的时间。”

此外,杨航还是上沙椰树村11巷6号楼的“守楼大白”,14户26口人都由他来守护。每天,他都需要从卡口把隔离物资运送到户,外卖和快递也是由他负责,一天至少得爬两次楼。承担起楼栋长的职责之后,杨航为6号楼的居民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实时反馈日常所需,彼此之间都处出了感情。“听他们说一句‘谢谢,辛苦了’,真的能帮到他们一些小事,确实挺开心的。”

福田区党员干部就地下沉

加入队伍,每人每天打300多个流调电话

2月26日,魏红旗被正式纳入福田区“实战营”第13班(新洲组)。“就地激活”通知发出后,新洲社区110名党员干部都被纳入志愿者队伍。和社区对接以后,新洲组被安排了流调的任务,每人每天需要打300多个电话确认身份。

刚适应节奏,两天后的晚上魏红旗和部分组员就被要求前往中城天邑集合,穿上防护服为封控区的居民上户核酸检测。新洲南村、新洲中心区、中城天邑等地都是该组上户核酸的范围,“从初期每人每天150个-200个,上升到这几天每人每天300个以上,一趟下来两个多小时,大家基本全身湿透。怎么保证斗志,做到疲惫但不能后退,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

想要协调好组内事宜,魏红旗每天都要比队员们早起一小时,“7点就要到,解决他们的吃饭、领物资等问题。晚上十点下班了我还要开复盘会,总结今日得失再按照上级指令逐个分发任务,每天都得熬到凌晨。”此外,为了给组员提气,魏红旗也会在忙碌的志愿生活中策划一些小惊喜——“三八”妇女节当天,他们努力买来了一批鲜花,为组里的女同志送上温暖;遇到组员过生日,魏红旗又发动组员一起在线上给他筹备生日会,如何让他们始终有这么一股劲儿撑下去,是他每天都要思考的事情。

创新机制有效解决人手不足,服务更具天然优势

半个月的相处下,该组的团队凝聚力逐渐逐渐增加,日益增强的执行力也吸引了更多人员加入——来自福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12名党员干部也被纳入管理。在魏红旗看来,就地激活“实战营”的推出不仅是解决社区人手不足的办法,同时也是组织培养干部链条非常重要的创新环节,“既坚定了我们的信仰,也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东西,来自不同单位的兄弟姐妹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去前进,大家更能够实现互通有无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