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经》中,老子针对周王朝统治阶层行为无度、失度、过度问题,提出治国理政者应当把握好的“度”。他把这个“度”凝练成治国理政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方法和智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老子认为,道是永恒的,它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什么作为,但又没有什么是它不能作为的,万物呈现的一切状态都是它在背后所作所为产生的。侯王若能坚守遵循这个道,万物将会顺着自己的度性,即本能的属性,自动创生、自然变化、自然生长,并向“道”自动归化。人们在自动创生、自然变化、自然生长的过程中,难免有私欲甚至是过度的私欲萌发,这时,可以用没有名称的“朴”(道)来教化抑制,人们就不会有过度的私欲了。人们没有过度的私欲,内心就会变得平静朴实,天下自然就会安定。

老子提出这一思想,有其社会原因。老子长期在周都工作生活,他洞察到周天子统治下的各诸侯国包括中央政权所在的周都呈现失道、失德、失礼而导致失序与混乱状态,认为其根源在“为”上出了问题。王子与诸侯国君在内的统治集团体系上下,不合乎“道”的胡乱作为、恣意妄为现象普遍存在。老子在《道德经》中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案例:

例如,统治阶层“食税之多”,即各级统治者不管老百姓死活,乱收苛捐杂税。这好像是“有为”,实际上是妄为乱为,导致“民之饥”,引发老百姓的不满与抗争,因此“民之难治”。

又如,统治阶层那些达官贵人穷奢极欲,“贵难得之货”,并且“见可欲”,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扰乱“民心”,导致滋生“绝巧”“为盗”等难以治理的社会问题。

再如,统治阶层那些达官贵人高高在上,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朝堂屋舍,整天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锋利的宝剑,吃尽了山珍海味,财货堆积如山,如此腐败的行为好比是强盗所为。

老子认为,统治阶层的这些行为是不合乎道的妄为乱为。这些妄为乱为是导致整个社会风气呈现“大道废”“有大伪”“六亲不和”“国家昏乱”状态的直接原因。老子认为应当把这些不合乎“道”的胡乱作为、任意妄为度(duó)正过来,使自己的“为”回归于符合天道自然、符合天下百姓内心期望的真正有为,天下才能重回有序与安定。老子给统治者们开出了治理自身病态的药方,就是把握好度,“无为而无不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选自《老子与度:〈道德经〉度学解析》(北京出版社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李云飞系度学创始人、度体书法创造者,其在传承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之学的基础上,萃取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精华,创立了度学,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代表作有度学专著:《度:1+1=1》、《度家·度语》、《度学》、《度经》、《老子与度:<道德经>度学解析》;书法专著《度风竹韵:度知度体书法字库》、《度体书法教程》、《度学句典》、《度知墨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