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0216”疫情以来,福田区便第一时间发出“征召令”,各街道、区直各部门、驻区单位闻令而动,快速选派党员干部和年轻骨干参战。“征召令”发出仅2个小时收到2389名干部职工报名。

高度协调的顶层设计有利于实现组织内外部资源高效整合。为打赢本轮防控战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福田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抽调干部成立“实战营”,仅十天时间,5000多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下沉一线。而在全市“就地转化志愿者”通知发布后,3月14日,近2000名党员干部就地转化为志愿者。截至目前,已有超7000名党员干部或抽调下沉、或就地激活,成为服务“三区”居民的主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战营分批次设立,归服务属地统一指导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福田区“实战营”分批次设立、动态调整,人选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及组织指定等方式产生,并依据不同人数设立临时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凝聚力量。为了提高一线工作的效率,“实战营”每班设班长、副班长,班下设组,分工做好本单元的人员组织、内部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

到岗后,成员需要参加线上培训和岗前培训。线上培训通过在线学习、视频课程等方式,指导抽调人员学习掌握个人、

防护要点和防疫知识。岗前培训则发挥疫情防控老同志和网格员的“传帮带”作用,引导抽调人员迅速掌握居民摸查登记流程、敲门入户术语、红黄码人员处置措施等工作。下沉后,党员干部在街道、社区统一指导下,按照包干工作部署,协助社区完成全员摸底排查、大规模核酸检测、重点场所管控、老幼孕妇等特殊群体保障等任务。

2月17日即抽调逾百名干部上前线,摸排超8000户居民

据了解,本次抗击疫情的下沉人员主要分为两部分——抽调下沉和就地激活。疫情初期,福田区从各单位抽调了不同的人员下沉,根据封控情况来进行调配安排。作为福田区首个封控管理区,沙嘴社区是疫情爆发初期最为严峻的区域,2月17日起,沙嘴社区接收抽调干部142人,在一天内完成管控区和防范区域内8000余户共计17000余人的彻底摸排,为疫情防控摸清底数,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此外,这批党员干部还被分配到16个点位,为2万余人提供核酸检测任务,协助网格员做好群众关心关爱工作,每天完成近4000余条核查任务。

“征召令”发出当晚,福田区政数局的韦星杰7点多刚到家,就收到去支援的通知,没来得及吃一口饭的他立马收拾衣物于8点前赶到社区报到,迅速下沉疫情一线,上门入户参与人员排查、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任务,一直到凌晨3点半才结束排查工作。福田区建工署的黄朝捷因为支援抗疫,错过儿子6岁生日和岳父84岁大寿,只能穿着防护服,隔着屏幕和家人连线。“父母亲1979年来深圳建设,是第一批开荒牛,作为土生土长深圳人,我和特区一起成长,如今我能为深圳抗疫尽一份力,家人也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从“怂到退步”到“守楼大白”,他瞒着父母服务封控区

来自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的杨航也是一名抽调下沉人员。自2月19日抵达沙尾社区负责扫楼、登记信息持续志愿服务至今,经历了防范区、管控区和封控区不同级别的志愿服务。2月27日,杨航所在的小组共计60多个人全部转调到上沙村,直接进入封控区服务。“上沙东村9巷当时已经是封控区了,进去之后培训上户登记,配合医护上门做核酸。”从防范区到封控区的服务发生了变化,杨航的心态也在随之转变,“你可能面对的就是密接和红码人员,危险是肯定的。 第一天真的慌了,也真的会怕,扫到第一个红码的时候下意识退后两步,那个时候是有点怂的。”但是到了第二天,杨航发现自己的心态越来越稳。

心态适应之后,接下来就是体力考验。由于城中村大部分楼宇都是没有电梯的,上户检测需要逐层爬楼,面屏和口罩会被汗水浸染,“我上到三楼以后就基本看不清路,戴着防护套的手机也很难聚焦,每一次扫码其实都会需要花比以往更长的时间。”

此外,杨航还是上沙椰树村11巷6号楼的“守楼大白”,14户26口人都由他来守护。每天,他都需要从卡口把隔离物资运送到户,外卖和快递也是由他负责,一天至少得爬两次楼。承担起楼栋长的职责之后,杨航为6号楼的居民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实时反馈日常所需,彼此之间都处出了感情。“听他们说一句谢谢、辛苦了,真的能帮到他们一些小事,确实挺开心的。”

值得一提的是,杨航的父母起初并不知道儿子抽调下沉为志愿者。因为怕父母担心,每一次父母的视频来电他都只能掐掉,再回拨语音回去。持续几天之后,杨爸爸感觉不对劲,忍不住问儿子,“你是不是被隔离了?”杨航担心再不说实话父母得着急坏了,于是只能坦白自己其实在抗疫一线。“他们发现‘木已成舟’也只能支持我继续干下去,会经常唠叨要注意防护,还说要给我寄N95,他们不知道这边最不缺的就是防疫物资了。”

封控首日他加入小区志愿队,号召更多党员同行

随着疫情防控的进一步深入,福田区的“三区”范围也在不断调整,仅仅抽调下沉显然不够。实际上,早在全市“就地转化志愿者”通告发布前,2月26日,福田区就已前瞻推出“就地激活”机制,挖掘“三区”党员干部就地转换为“实战营”成员,并就地发动党员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

来自福田区委党校的魏红旗所在小区被纳入管控,要求只进不出。作为福田区党员干部,他第一时间加入小区的志愿服务先锋队,并帮助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小区被管控了物业肯定忙不过来,我既然被封在家里也上不了班,就主动出来成立先锋队,和其他党员一块儿帮助大家维持核酸检测秩序、清运垃圾,家里有特殊困难的我们也会帮忙上门解决。”

就地激活后他每天凌晨才睡,策划惊喜为组员鼓劲

2月26日,魏红旗被正式纳入福田区“实战营”第13班(新洲组)。“就地激活”通知发出后,新洲社区110名党员干部都被纳入志愿者队伍。和社区对接以后,新洲组被安排了流调的任务,每人每天需要打300多个电话确认身份。

刚适应节奏,两天后的晚上魏红旗和部分组员就被要求前往中城天邑集合,穿上防护服为封控区的居民上户核酸检测。新洲南村、新洲中心区、中城天邑等地都是该组上户核酸的范围,“从初期每人每天150-200个,上升到这几天每人每天300个以上,一趟下来两个多小时大家基本全身湿透。怎么保证斗志,做到疲惫但不能后退,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

想要协调好组内事宜,魏红旗每天都要比队员们早起一小时,“7点就要到,解决他们的吃饭、领物资等问题。晚上十点下班了我还要开复盘会,总结今日得失再按照上级指令逐个分发任务,每天都得熬到凌晨。”此外,为了给组员提气,魏红旗也会在忙碌的志愿生活中策划一些小惊喜——“三八”妇女节当天,他们努力买来了一批鲜花,为组里的女同志送上温暖;遇到组员过生日,魏红旗又发动组员一起在线上给他筹备生日会,如何让他们始终有这么一股劲儿撑下去,是他每天都要思考的事情。

创新机制有效解决人手不足,服务更具天然优势

半个月的相处下,该组的团队凝聚力逐渐逐渐增加,日益增强的执行力也吸引了更多人员加入——来自福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12名党员干部也被纳入管理。在魏红旗看来,就地激活“实战营”的推出不仅是解决社区人手不足的办法,同时也是组织培养干部链条非常重要的创新环节,“既坚定了我们的信仰,也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东西,来自不同单位的兄弟姐们没朝着同一个目标去前进,大家更能够实现互通有无 。”

在全市“就地转化志愿者”通知发布后,3月14日,近2000名党员干部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南都记者观察到,就地激活“实战营”的推出在于能够更加直接且方便地服务居民群众。由于大部分就地转化的志愿者多来自本社区甚至本小区,他们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工作熟、贴近居民群众的天然优势,由他们来就地开展上门入户核查、双码查验、政策宣传、物资配送等便民利民、志愿互助服务,有利于搭建社区党委、小区物业和居民群众之间直接沟通交流平台,纾解居民焦虑情绪,且效率更高。

采写:南都记者张馨怡 通讯员 杨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