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看到这行经典的诗句,家长们一定会觉得非常亲切。

因为这是课本上必学的古诗之一,而且它内容浅显易懂,充满了画面感,特别容易记忆,家长们常常能够脱口而出。

可还没等家长“陶醉”完,孩子就会不客气地指出:“你读错了,那个字不念háng,老师告诉我们念xí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家长肯定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自己从小学习的知识难道出错了吗?会不会是孩子在“忽悠”自己。

为了证明自己的记忆没有“紊乱”,家长会去网络上、书本上查找答案,没想到获得的结果竟然和孩子的说法一模一样。

汉字读音悄然改变,家长怀疑自己“上了假学”

“敢情我是上了个假学?”家长十分震惊。可这种情况还真不是个案,有位备受“打击”的家长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些读音悄然发生改变的汉字。

还记得贺知章的那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吗?

以前家长上学的时候,老师特别强调过,里面的“衰”字读cuī,要是读shuāi就是错误的。

因为被老师纠正过很多次,家长们的印象也非常深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打开孩子的课本,“衰”字还真的只能读shuāi了,这不免让家长十分无语。

同样的例子还有“说服”的“说”,曾经读shuì,如今却是读shuō了。“铁骑”的“骑”,曾经读jì,老师还反复告诫,古代“一人一马”叫jì,但如今还是被统一成了qí这个读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音改变是否必要,各方面意见值得思考

看到这些例子,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解,觉得这样的改动毫无必要。

也有家长提出了很多反对的意见,认为如此修改会让一些古文、诗句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导致孩子无法领会作者想要描绘的意境,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非常可惜的。

就拿“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古诗来说,“斜”字的读音从“xiá”改成“xié”,失去了押韵的效果,读起来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难怪家长会为孩子感到遗憾,说他们没能学到原汁原味的古文学。

不过,对于这种文字读音的变化,专家、学者给出的原因也有一定的道理。

有专家指出,语言毕竟是人们交流使用的工具,要满足大众的需要。对于一些读音有争议的汉字,有必要进行统一和修正,这样既能够避免误解,也能够提升交流的顺畅性。

另一方面,时代不断发展,语言文字也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当然,这种调整是非常慎重的,专家也会经过大量的考察、比对和研究,才会做出最后的修订。

家长注意更新“知识库”,避免让孩子受到误导

对于这种变化的读音,家长又该持怎样的态度呢?

我觉得一味抵触主流意见是没有意义的,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本着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而不是死守着过时的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自己传递给孩子的知识是准确、严谨的,不会让孩子受到误解。

与此同时,如果孩子对某方面的知识存在怀疑,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去查找相关资料,为自己解除疑惑。

这种发现问题、寻找依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它会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很多助益。

你对部分汉字读音被更改的问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