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扩大开放的词句比较多。比如,“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外部环境复杂的变化,坚定不移地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符合多数人的预期,也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也是对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成功经验的总结和继承。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越来越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开始确立,至此以后,中国逐步走向了世界。

邓小平认识到,“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1980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说:“我国在国际上实行开放的政策,加强国际往来,特别注意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包括吸收国外资金来帮助我们发展。”1981年11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被正式写入宪法,开启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中国需要开放的世界,世界更需要开放的中国。我国对外开放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内消费市场,不仅需要国内企业和要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引入国外的产品、技术和资金。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也可以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同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安全。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两会的报告再次表明,中国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实行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将通过持续完善政策环境破除外商在华投资贸易壁垒,在全球复苏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开放水平只会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必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