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潮热风,再加上外国品牌“胡作非为”,安踏市场热度持续高涨,去年上半年主品牌营收105.8亿元,同比增长56.1%。但奇怪的是,作为市值第一的中国运动品牌,安踏2021年的市场份额不升反降:相比2018年,安踏的市场占有度下降0.2%,而李宁则上涨2%。营收暴涨市场份额却在下跌,安踏的市场表现为何如此蹊跷?
从某种意义上讲,安踏营收存在“水分”。安踏正在实行DTC转型,以前落入经销商的收益,现在直接划入品牌。举个例子,一件吊牌价100元的T恤,发给经销商90元,此时安踏计入收入是90元。采用DTC模式,安踏直接以100元卖给消费者,收入统计也会是100元。也就是说,实行DTC模式后,可能同样的销量下,安踏营收可以增加10%以上。
讲到这里,你应该也明白了,安踏实际销量并没有真正增长,营收只是换了一个统计口径罢了。随着统计口径的统一,营收会迅速回归正常。相关调研信息显示,安踏今年1~2月流水增长已回到个位数。安踏营收实现暴涨,是靠DCT模式改变的结果,而不是真正开拓市场带来的创收,也就能理解它的市场份额为何不升反降,但这是根本原因吗?
李宁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1.9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97%。营收(去水分)和增幅,应该都超过安踏主品牌。早些年,安踏可是一直压着李宁,怎么现在双方换了位置?归根结底,还是安踏没能真正抓住风口玩转国潮。
安踏推出过诸多国潮产品,比如与可口可乐跨界联名鞋,以李白风骨为内核的跑鞋,还有最近与音响品牌Beats、谷爱凌共同推出的三方联名冰雪礼盒。尽管这些潮品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它们并未强化安踏品牌的潮流形象。其实从冬奥会可以看出,安踏希望深植的是“国民品牌”形象:设计诸多民族元素产品,开设安踏赛事冠军店铺等。
这些民族设计产品,虽然强化了“民族自豪感”,但对品牌营收贡献度不高。比如一款售价239元的谷爱凌同款T恤,官方网店显示月销量仅400+。其余奥运同款产品,销量也是一言难尽。最关键的是,安踏的“国民性”策略,没能踩准国潮需求。据 Comprar Acciones 研究数据,“运动时尚”是全球运动服市场主要增长点之一。李宁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运动时尚品类营收的增幅,超越了篮球等传统项目。
那么,李宁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国潮兴起的背后,其实是消费升级——消费者手上有钱了,愿意在运动服饰上花更多钱。
国家体育总局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女性体育消费显著增长,平均总消费达到6362元,同比增长近50%。但她们青睐的领域十分有限,产品细分仍以跑步、瑜伽和生活方式为主。也就是说,男性依然是运动市场的绝对消费者主力军。相对而言,男性对运动产品的要求比较细,会考虑性能、样式及价格等因素,其中品牌占比最高。品牌价值的大小,会严重影响男性消费者的抉择。
根据市场调研,国货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更受消费者欢迎。也就是说,消费升级背景之下,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更愿意从国际品牌替换到自主品牌。安踏品牌一直聚焦于中低端市场,2022年初其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超过50%,主力消费人群并不在一二线城市。李宁的高端子品牌“中国李宁”,在巴黎时装周一炮而红,抢占了国潮认知高地,且它恰好专注于一二线市场。
如此一来,“国货替代国际品牌”的风潮之下,李宁成了最大受益者。安踏其实也享受到了消费升级红利,旗下百年运动时尚品牌FILA,如今已是安踏集团的顶梁柱,2020年全年营收就已突破170亿元。但话又说回来,FILA终究是“舶来品”,安踏还得在自己身上多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