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漂8年多,从26岁漂到34岁,最近特别想回老家,觉得再待北京特别没意思了,没享受到北京的乐趣,除了工资高点,没有朋友,没有男朋友,也没有家,觉得都要抑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帖子引起了不少人共鸣。评论区,其他脉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有人每天都在问自己为什么在这里,现在这样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每天都在留下还是回家之间犹豫不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挤不完的地铁,搬不完的出租屋,加不完的班,还存不了多少钱,生活和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令不少人身心俱疲,萌生去意。

那么,回老家小城发展,真的会变得容易吗?那些选择离开大城市的年轻人,后来都怎样了呢?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知道能做什么”

苏苏/31岁 程序员

苏苏是山东潍坊人,大学毕业后先是在深圳漂了三年,之后在前同事的介绍下跳槽到了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一呆又是四年。

父亲于几年前病逝,母亲就一个人在老家独居。去年,母亲在家中洗澡时摔了跟头,导致臀部骨折,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

虽然母亲从没开口让她回家,但考虑到家里就她这么一个女儿,再加上自己在上海过得也不如意,工作压力挺大的。综合考虑下,在去年六月份回到了老家潍坊。

住在家里130平的大三居,每天都能吃到母亲烧的饭菜,也没有早晚高峰的长通勤,没事还能去几个亲戚家串串门,老家的生活确实比在上海时要安逸很多,但问题是想找到一份稍微满意点的工作太难了

回家后两个月,苏苏都没有把工作定下来。如今,虽然已经上班,但也只是过度,现在每天都在网上刷新岗位,寻找机会。

其实,苏苏的这个烦恼,也是很多年轻人迟迟不愿回老家的原因之一。不是不想回去,而是由于职业、性格、家庭背景等原因,回去之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知道自己回家后能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典老师曾说:大城市好比是一个大型网络联机游戏,彼此都不熟,大家公平竞争,有能力就能挂帅上阵。

小城市则不同。工作机会比大城市少,人员流动性低,岗位需求也就不那么强烈;同时,在小城市,关系的作用更大,好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并不罕见。

“工资低,干满一年才给交五险”

小山/29岁 建筑设计师

今年29岁的小山是名建筑设计师,老家在苏北某个城市,原先也在上海工作。由于加班严重,虽年纪轻轻,身体却已亮起了红灯。

去年的一天夜里,他和几个同事在公司画图,坐在工位上的他准备起身去卫生间,却不料刚站起来就两眼一黑,一头扎在了地上,被同事们紧急送去了医院。

想起网上时不时曝出的猝死报道,他感到不寒而栗,如果当天倒在出租屋里,身边没人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这次事件的几天后,他就辞职回到了苏北老家,在家里休息了两三个月才再找工作。

他们这行还算比较好找工作,大的单位不容易进,小型建筑公司却不少。不过,小公司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薪资待遇以及福利之低,让他感到自己真的比大白菜还廉价。

之前在上海,虽然工作量大,但工资收入还可以,每月到手能有两万左右,但在老家这边,同样的工作量,只能拿到五千左右。而且,竟然还不交五险,老板对他说:等你工作满一年了,到时候我给你交上。

由于发展受限,大部分小城的就业环境和薪资待遇无法与大城市相提并论。

谈及接下来的打算,小山还是准备再出去闯闯,趁年轻还是多攒点钱,接下来可能会去苏州,至少工资收入要比老家这边高。

“房价太高了,根本买不起,好焦虑”

万松/29岁 运营

原本在北京做了六年运营的万松,回到安徽合肥老家后,最大的焦虑是买不起房。由于不想婚后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所以他想再买一套房子。

由于合肥的薪资一直不高,父母又是工薪阶层,这些年供他读到大学已经不容易,手里的余钱不多,如果买房,只能给他提供10万左右的支持。

万松在北京工作六年,省吃俭用,存款近40万。尽管手里有50万左右的首付款,但如今合肥的房价动辄两三万一平,一套100平的房子起步200万。

他算过一笔账:按揭贷款150万,30年还清,每月需要还8000元左右的房贷,如果按20年算,每月的房贷更高,接近1万。房子买好后,拿房又是几万,装修至少15万,结婚还要一笔钱,以后还有孩子要养,父母养老。

尽管他目前在合肥的工资已经算不错的了,杂七杂八算下来,每月到手9000多,但每每想到这些问题,还是非常焦虑,时常为此而失眠。

这也是部分年轻人重回北上广深的原因之一,他们二战大城市的目标很明确:挣一线的钱,养老家的房。

“部门里一半关系户,谁都不敢得罪”

舟舟/34岁 造价师

提到老家,很多人会吐槽小城生活太过于平淡,犹如井底之蛙,过着一眼望到尽头的人生。

其实,在舟舟的眼里,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挺好的。在北京漂了八年后,她厌倦了那种每天急行军一样的生活,做什么都急吼吼的,吃饭都要计算着时间,一点也没有归属感。于是便在30岁那年回到了老家,和一个高中同学走到了一起,俩人很快结婚生子。

老家的生活,真正让她无所适从的是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目前她所在的这家公司,在他们当地算是比较大的企业,福利待遇不错。

她上班的第一天,部门里的一位大姐就很热情地和她拉家常,话里话外在打听着,你是谁介绍过来的。等入职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明白同事大姐为何这么八卦了,原来部门里有近一半人都是关系户,不是外面哪个局长的侄女,就是公司内哪个领导的亲戚。

在这种公司上班,为人处事往往要重要于做事。没背景、没后台的舟舟说,我在公司里谁都不敢得罪,每天夹着尾巴做人,有时真挺憋屈的。她部门的女领导特别会使唤人,像个老佛爷一样,吃个苹果都要洗好送过去,还经常会招呼舟舟过去给她揉揉肩。

但即便如此,除了每天回家和老公吐槽吐槽,她暂时没有离职的打算。毕竟这里的工资待遇还不错,想再找一份同等水平的工作基本很难了,而且自从有了孩子,家里的各项开支还挺大的,她说自己没有任性的资格。

在很多都市打工族吐槽领导如何PUA下属的时候,小城市的打工人其实也有难以言表的种种苦楚。而且更可怕的是,相比之下,他们逃离的退路往往更少。

没有正确答案,唯有用心生活

脉脉上有个热门的帖子,900多人留言参与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高赞的回答是:

看家庭和你自身情况再决定,不能随便听个回去或者不回去。

本文并非要劝大家留在大城市,而是希望大家了解回去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一直以来,关于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探讨从来没中断过,而且也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意见统一,一方面是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选择就会不同;二是,没有一种选择是绝对正确或错误的,所以也就难以很肯定地下结论。

在几年前的一期《奇葩说》节目里,正反双方的辩题是:在这个工资龟速增长,与房价不成比例的社会,你愿意选择大城里面的一张床还是小城里面的一套房?

正反方给到的理由都很充分,但陈铭的一番话最深得我心:

认为大城市拼搏进取,小城市无所事事,纯属历史眼光。大城市里也有天天混吃等死的,小城市也有拼得稀里糊涂,一天24小时不睡觉的,人生是由自己选择的,不是由位置决定的。

其实,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都各有各的美好和辛酸苦辣,各有各的生存法则。生活本来就没有容易的,如果非要说哪一种选择更好、最正确,那就是用心、认真地活着,努力工作,热爱生活。

真正彪悍的人生,不会因空间的不同而变色,所有的选择,也都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