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资产”变脸,一地鸡毛。

3月15日,A股、港股双双暴跌,尤其恒生指数下跌更为惨烈。自去年2月18日(A股牛年开市第一天)见顶后,恒生指数震荡下跌,最近几周更是加速下跌,数据显示,经过约13个月的震荡下跌,恒生指数当前已较最高点累计下跌41%;相比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惨不忍睹,继3月14日暴跌11.03%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后,今日再度暴跌8.10%,已从去年2月18日的高点累计下跌68%。

在港股的持续下跌中,曾经的“核心资产”也似乎凤凰变乌鸡,股价跌幅巨大。以阿里巴巴-SW(9988.HK)为例,3月15日又暴跌11.93%,再创新低,已较高点重挫77%,如图:

阿里巴巴-SW周K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暴跌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SW,美团-W(3690.HK)也是如此,从高点回落了77%;腾讯控股(0700.HK)稍好点,也从高点下跌了60%(详见下表)。

恒生指数成分股回撤情况表(总市值Top30)

这些曾经的“核心资产”为何变成了烫手山芋?遍地是黄金是一种错觉吗?对此,视界财经采访了南京证券策略研究员周正峰。

视界财经:阿里巴巴-SW、美团-W、腾讯控股等股票大幅回落,您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周正峰:港股从2021年2月18日以来进入了连续下跌的熊市行情,与国内白马龙头股以及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的趋势性下跌几乎在同一时间,这背后存在同样的宏观逻辑,即国内央行在当时决定收紧国内的流动性,美债实际收益率快速上行,市场逐步反映通胀预期,龙头白马的高估值无以为继,而在此之后国内监管始终围绕“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原则对互联网企业监管持续加码,从而对互联网企业的中长期逻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上国内很多互联网龙头企业早就从高速成长期走向成熟期,以互联网白马为首的中概股出现戴维斯双杀,作为港股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龙头股的杀跌直接带崩了整个港股市场。

上周开始,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出现集体暴跌,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有五家中概股公司因《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而进入被识别清单,存在摘牌风险,诸多互联网企业在港股、美股两地上市,恐慌情绪很快传导至港股市场,引发了互联网龙头企业的持续创新低,本质上这是美国将证券监管行为政治化带来的政策风险,其中不乏境外资本趁机做空,以及由于全球地缘危机爆发引起的港币贬值和美元回流所带来的资金流出行为。尽管这些企业在3月29日之前仍有机会提交证据自证清白,但在境外遭遇监管歧视的风险或长期存在。

视界财经:既然跌幅如此之大,这类股票是否跌出了价值?

周正峰:上述中概股公司在近期内出现快速大幅的下跌,并创下自去年2月18日以来的新低,短期从行为上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出现了抛售,市场恐慌情绪较浓。从估值上看,截至2022年3月14日恒生指数PB已经来到0.97倍,意味着指数成分股多数破净,恒生科技指数PB为2.57倍,创上市以来新低,表明当前港股龙头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进入了价值区间,但海外监管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相关企业面临的国内反资本无序扩张中长期产业逻辑也没有发生边际改善,同时美国即将进入加息周期,也很难对港股市场带来流动性支撑,中概股或许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利空及市场的悲观情绪,价值的修复需要等待,未来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大概率要接受回归港股或A股的命运。

作者:岳昌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