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色旅游·好玩淄博——淄博农村特色古村落旅游产业》

中国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期对传统村落的影响,不仅是客观物理环境的败落,更深层次的是社会本身的问题和文化问题,村落空间中的生活空间无法满足当今的生活需求,房屋坍塌无人问津,村中居民的集体文化素质偏低,对村落的历史和文化缺乏认同感等,都是造成古村落渐渐消亡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村落并非是凝固的文化遗产,它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是乡愁乡情的寄托,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中国的古村落发展面临多种困难境遇:村落内的居住用地不合理,存有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土地,使村落成了空心村;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村落,因建筑空间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生活需要,又无经济条件去修缮那些历经风霜的历史建筑,只能任其坍塌;而交通便利、经济相对较好的古村落,又被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人圈起来当做商业旅游的“摇钱树”,使古村落因过度的开发失去了原本的风貌。

历史建筑的保护代表着一场过去与未来的对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的不断变化,历史建筑和古村落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面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国外许多国家提出了不同的策略。

从内地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多少村落都经历了“新农村建设”为由的改造和重建,结果大多数的村落样貌都变成了一个样,原来的村落个性和特点都消失了。在研究国内现状时,通过检索理论著作发现分别针对历史建筑活化与古村落保护的调查研究较多,这说明古村落再生问题已经有不少人在关注。但是针对古村落如何再生及古村落中的建筑如何活化的模式研究暂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