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我省各级残联多措并举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残奥会上,残疾人运动员以一场场精彩的比赛,让世界看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采。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精彩答卷,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帮扶下,赛场外的残疾人群众同样拥有精彩人生、幸福生活。

扶残助残,兜住民生底线

将全省农村20.62万名残疾人纳入政策兜底、为全省符合条件的9422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为17.4万余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一年来,甘肃各级残联着眼残疾人群众对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期待,扶残助残工作取得实效。

酒泉市残联以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导向,依托现有的康复医疗资源,投入康复资金1034万元,为640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97.47%。同时,市县两级残联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扩大到14周岁,全年共有434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天水市残联探索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康复服务网络,规范定点康复机构13家、社区康复示范点5个,培训专业管理人员102人次,为1000名残疾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为有康复需求的14213名残疾人提供了精准康复服务,为8992名残疾人配发基本辅助器具,为50名残疾人适配肌电和凝胶套假肢及普及型假肢,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99.8%,辅具适配率达99.9%。

平凉市残联建立了残疾人个性化康复服务档案,为257名0-14周岁脑瘫、智力障碍、孤独症、肢体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为436名0-17周岁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为残疾人发放多功能轮椅、四脚手杖、助听器等辅助器具2117件;让1.5万名残疾人享受到康复服务与救助,精准康复服务率达95%。

近年来,平凉市残联共对1166户城乡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定西市残联为687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要,切实增强了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创业就业,巩固脱贫成果

“一开始上班时,我缝衣服速度很慢,跟不上大家的进度。经过几个月的不断练习,现在缝衣服的速度上去了,质量也比以前好多了。”甘肃0938服饰有限公司员工李晓霞说,“在这里上班每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还能掌握一技之长,日子过得很舒心,我很满足。”

身体残疾的缝纫工李晓霞从一位笨手笨脚的“门外汉”到一名技术娴熟的缝纫工人的转变,正是新时代我省残疾人自力更生、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缩影。

开展技能培训、组织专场招聘会、出台各类特惠政策……去年以来,天水市残联加大培训就业力度,投入培训资金121.2万元,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29期,培训残疾人1490人;落实资金152.2万元,扶持培训、就业创业示范基地21个;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7期,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522个,达成用工意向的残疾人有396人。

“从来没想过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现在日子越过越好,这份工作不仅能带来收入,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期待。”在腾飞布艺专业合作社上班的肢体三级残疾人于秀香说。

2021年,平凉市灵台县腾飞布艺专业合作社被列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当地残联联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为合作社注入15万元扶持资金,帮助残疾人以配股7000元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并组织了技术培训。

在此背景下,于秀香成了合作社的股东。现在的于秀香不但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年底还能拿到分红,每年可以增加2万多元的稳定收入。

日间照料,传递爱与温暖

残疾人托养服务是帮助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克服障碍、减轻家庭负担、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金昌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几位残疾人在护理员的带领下学习舞蹈,“在这里,除了日常生活、医疗康复、心理疏导与干预外,还会开展书法、棋牌、唱歌等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群众的生活。”金昌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坤介绍。

近年来,金昌市不断加强托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并于2021年12月成立运营全市第一家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服务中心,为入托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劳动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等服务。

目前,金昌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10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为7位残疾人提供24小时寄宿制托养服务,培养并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提供接触社会、交友沟通的机会,让残疾人家庭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白银市残联着力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使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托养服务,解决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脱贫不解困”等突出问题。两年来,白银市累计为1136位残疾人提供了居家托养服务,为180位残疾人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极大提升了残疾人生活质量,形成了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点面结合共进的良好局面。

残疾人事业是爱的事业。在一项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助力下、一次次充满希望的康复训练中、一次次精准有效的帮扶下,我省残疾人群众正不断努力实现康复梦、就业梦、致富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