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疫苗已经实现了全面接种,可是新冠疫苗的守护者“赵振东教授”却在研发一线连续奋战200余天,最终因劳累过度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与世长辞。

赵振东(1966年10月28日-2020年9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原研究员。在新冠疫情伊始,他一边投身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应用科研,一边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小组组长,为5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生产建言献策、保驾护航,最终倒在出差途中,于2020年9月17日在北京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突如其来,全国十四亿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是坚持在研发一线的默默奉献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和有效保护屏障,疫情开始时,赵振东教授说:“这是打仗,我们必须上”。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日又一日的研发,废寝忘食,黑白无休,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和时间赛跑,与疫情抗衡。

他的妻子在访谈中说道赵振东教授对于科研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在他的世界里,感染免疫学研究就是全部。每天早上5点起床向自己的团队成员和学生分享最新文献,对着家人频繁试讲新课内容,他始终都在尽自己的一切能力为患者全力以赴提供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严师,赵振东的一生只有两个追求:一是多培养几个年轻人,二是用毕生所学真正为医学事业作点贡献。

春节前接到北京市科委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筛选任务时,及时学生都已经放假回家,但赵振东依旧一个一个电话把学生们叫回实验室,他告诉自己的学生:“现在是要打仗,和时间赛跑”。在研发过程中,他总说:“进度可以再快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苗研发专班成立初期,赵振东与团队工作人员通过现有问题向研发单位提出多项重要建议,进一步解决了研发中的多个困难,同时,赵振东还参与起草了五部门《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完成了国药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公司的生物安全联合评估。

目前,随着中国首款新冠疫苗正式上市,疫苗接种工作从省到市、从市到县、从县到乡镇,直至到每一个人,都享受到了这一份来自于新冠疫苗守护者提供的生命保障,是他们给了人民群众不畏疫情,积极抗疫的信心和勇气,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H1N1流感、2014年到援助非洲埃博拉疫情,还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赵振东教授始终都坚持在一线,毫无怨言,拼尽全力做人民群众的幕后英雄。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前些天举行的赵振东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这样评价赵振东:他是一名率真的学者,也是一名不计个人名利、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心无旁骛、具有学者风骨的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默默守护在疫苗科研攻关战线幕后的科技工作者在用自己的生命换我们的安全,他们不应该被忘记。所有人更应该积极配合各地相关防疫政策,不添乱,不传谣,用正确的防疫观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不辜负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