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好,我是忍冬。

前段时间,看到北京冬奥会上面,有很多 17、18 岁的年轻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比如说谷爱凌和苏翊鸣。

谷爱凌 3 岁开始滑雪,15 岁宣布代表国家队出征北京冬奥会,最终取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并且情商超高,深受大家喜欢,那段时间长期在热搜榜上面。

你会问为什么别人这么天才,而我们却如此普通,同样是人,差别怎么这么大?

但是谷爱凌却说:天赋只是一开始让我学的比较快,但是真正支持我赢得比赛的是我每天的努力训练,每天四个小时的体能训练。第一个到雪场,最后一个离开雪场。

谷爱凌取得的成就,可能正如她说的,天赋只占百分之一甚至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这段时间我也看了一本书,就是《刻意练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忍冬推荐:2022 年第 8 本书

慢慢地,我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成为别人口中的天才。

这本书,可能治愈我们对天赋的焦虑, 让我们变成闪闪发光的样子。

到底存不存在天才?

根据《刻意练习》里面通过众多长期观察和各种实验,没有所谓的天才。

你认为的天才,其实都是在小时候,就开始在某一个领域刻意练习,并且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在学习区不断突破自己极限的人。

他们在小时候刚开始比同龄人,稍微擅长做某件事情,但是并不是这个擅长让他们成为专家。

反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让他们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

比如说爱因斯坦和众多数学家顶下小叶灰质特别多,有可能是因为数学行业锻炼了大脑的这个部位,同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数学这个职业把这帮部位特别大的人挑选出来了,而这个部位特别小的人是当不了数学家的。

甚至可能并不是这个区域让数学家成为数学家的。

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是女生,天生逻辑能力差,数学差是很正常的,也不要学理科了。

科学实验做过对比实验,男生女生接受同样数理逻辑的时候是没有体现出根本差别的。

但是这种女生不擅长数学的信念确实起了一个非常大的负面作用。

一个女生周围的环境永远都是这种声音,做数学题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说是因为没有天赋。

这会影响女生信念,认为做不出数学题归因于没有天赋。

最后因为偏见,导致很少有女性的数学家,同时这种偏见让天赋论更加强烈,反而陷入了死循环。

所以不管你的性别如何,喜欢就去坚持,天赋或者是天才,并不重要。

当你足够坚持,当你是某一领域剩下来的人,你就是别人口中所谓的天才。

其实连爱因斯坦的大脑开发使用也就达到百分之五而已,在比努力的时候,还轮不到比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一万小时理论靠不靠谱?

《刻意练习》的作者,也是一万小时理论的提出者,说其实一万小时理论并不靠谱。

之所以是不靠谱的,就是因为一万小时理论告诉我们只要重复练习的时长达到一万小时,那么就能达到大师的水平。

但是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或者专家就要不断地冲击学习区的任务。

而我们做擅长做一件事情之后,其实只是待在我们的舒适区里面,这样的重复练习并不会让我们成为专家。

再举谷爱凌的例子,如果她能够轻松做出 1080 偏轴两周半的动作,就一直重复这个动作,这样只会越来越差。

永远无法跳出 1260 的动作,也就无法夺冠。

再再举一个比较近的例子,忍冬平时的写作,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写作很难,但是当忍冬学习写作并长期坚持之后,其实已经不难,或者说通过几千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已经不难了,现在我已经待在舒适区了。

但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为了让我的文章更多人看,我就必须不断突破自己,从论点,从事例,不断突破自己。可能不是每一次突破都会有收获,但是一直待在舒适区,就一定没有进步。

所以想要通过一万小时理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的话,单纯的练习是不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呢?

第一条,一定要设立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

比如忍冬初中的时候,是田径队队员,擅长 100 米项目。当时的成绩已经是全校前三,偶尔第一。

如果日常没有具体的目标,只是待在比较舒适的区域做低水平的重复,比如每天跑跑 100 米摸摸鱼这样的训练效果会非常差。

而当时我的教练,帮我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大概需要多久时间提升多少秒?然后就是每天的体能训练的具体目标是多少。

结果短期之内,我的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二条,刻意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有反馈。

为什么运动员那么厉害,还需要导师或者教练?

并不是说教练的运动水平一定比运动员高,而是他们懂得正确的反馈,能够帮运动员弄清楚他们到底是在舒适区还是学习区。

并且教练员能够根据运动员的水平,让运动员处在学习区,一直突破自己。

第三条,心理表征对刻意练习特别有帮助。

心理表征: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非常熟悉一件事情或者一项技能的时候,它就会在我们脑海里形成具体或者抽象的形象。

当我们尝试新的技能,或者突破学习区的时候,就会直接在脑海让旧的技能迅速形成响应,这个时候就有举一反三的感觉。

所以,比如我们打篮球的时候,如果有些高难度的突破动作一直做不下来,那时候你就需要重新练习基础运球,让你的身体在做高难度的突破动作时,自动将旧的基础运球动作和高难度的突破动作衔接起来。

这样的心理表征才能够对刻意练习起到帮助。

最后总结一下

不要总是羡慕别人在镜头前的闪耀,要问别人在镜头后的付出。

不要总是怀疑自己没有天赋,要问自己的付出是否足够。

没有所谓的天才,只有所谓的努力。

打破别人对你的偏见,做你想要做的事情。

最后,记得点一个【赞 】,让我知道,你的努力终将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