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啊,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镇墓兽么?它的眼睛大大的,嘴里还有两个尖尖的獠牙,难怪被人们称作是古代墓葬里的守卫者”“这个不是历史书上的伏羲女娲图么?不过好像还有一点区别呢”这是乌市第十三小学星光校区五年级的学生在新疆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开展研学活动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新疆博物馆加快馆藏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积极进行教育推广方式的探索,与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携手,贯彻落实《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新博研学”为抓手,搭建“博物馆里的课后延时服务”馆校合作新桥梁。

乌市第十三小学星光校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学校,于3月11日在新疆博物馆接受了一场特殊的历史课堂教育。为调动学生们参观积极性、激发同学们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兴趣,博物馆前期专门设计了“博物馆里的寻宝之旅”活动。通过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新疆古代服饰展”,发布“任务卡”,开展“寻宝”活动,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疆出土文物的魅力。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物联系了起来,还收获了有纪念意义的奖品,日后一定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博物馆,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他们听。

此次馆校合作新模式,是新疆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多层次多角度做好文化润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博物馆变成青少年课堂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还将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需求,通过流动博物馆进校园、“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教育”“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讲新疆专题课程”进校园、“云课堂”形式,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为各族青少年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来源:新疆博物馆

回顾往期精彩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