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蓉城诡异事件暗访实录》,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提起热电厂,成都人就会想到城东的跳蹬河。以前,那里有三根标志性的大烟囱。后来,城市改造,三根烟囱都相继拆除了。诞生于 50 年代的成都热电厂,也在 2006 年关闭了。

现在,跳蹬河周围已经没有一家工厂了,有的只是零落、残旧、尚未拆除电厂老宿舍楼,以及新修建的电梯公寓。这一带,一直都比较冷清,过去是郊区,直到今天周围还有一大块荒废的耕地,也不修房,也不建绿地,就空着。可以想象,7、80 年代的时候,这地方该是多么荒凉。

女工叫苏小琴。小时候,小琴的父母就因车祸双双去世了,小琴是她奶奶一手带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小琴也没考大学,高中毕业后,赶上热电厂招工,就去报名,结果很顺利地就进了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小琴家住文庙后街,就是现在的石室中学附近。离热电厂比较远。小琴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骑个单边,至少也要四、五十分钟的时间。

当时,厂里的工人基本都是「三班倒」。中班和晚班是晚上十二点交接,所以,小琴下了中班,从热电厂骑车回到家,就差不多是深夜一点钟了。

她上、下班有一条必经之路,就是从跳蹬河到杉板桥,再从杉板桥到制药厂的一条直路。这条路不长不短,坐公交车也就两站地的距离,如今这条路已经拓宽成了柏油马路。但在当时,这条路是土路,比较狭窄,且坑洼不平,路两旁是茂密的法国梧桐树,几乎把天空遮蔽。由于路不宽,所以在夜里,很少有汽车通行,除了热电厂下班的职工,也几乎没有什么骑车人或行人经过。因为,到了深夜,这条路就显得神秘而幽静。

小琴的奶奶也十分担心孙女的安全。每当小琴上中班,她都要等到孙女安全回家后,才能放心去睡觉。

一开始,小琴经过那条路时,也挺害怕。可时间一长,路也熟了,心里渐渐也就不那么慌了。

转眼过了一年,小琴每天上班下班,平安无事。可就在第二年 9 月的一天,她遇到了一件怪事。

那天,小琴上中班,深夜十二点钟交完班。她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离开了热电厂,骑了 5、6 分钟的样子,身后突然传来汽车喇叭的声音。小琴回头一看,一辆汽车从后面驶来。她没太在意,稍稍拐了下车把,靠边继续骑着,骑了一会儿,见那辆汽车还没有赶上来,她又回过头去,看到那辆汽车行驶的非常慢。

怎么开得这么慢呢?小琴正感觉奇怪,那辆汽车猛然加快了车速,一下驶到她旁边。然后,又放慢了速度,几乎和她骑车的速度一样。这让小琴十分惊奇。她仔细看了看那辆汽车——那是一辆老式的汽车,车头四四方方,车身像个大面包,黑乎乎的颜色。小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样式的汽车。

哪儿来的这么辆怪车?小琴心里有点发毛,在这条路上,她走了一年,还从来没在深夜看到有汽车经过。而眼前这辆车,不光形状怪,行驶速度也怪,从后面追上她后,就保持匀速,和她并排前行。

小琴往车窗里瞧,驾驶座黑乎乎的,看不见里面的人,再看后座,空空荡荡。最奇怪的是,这辆车的所有车灯都关闭着,没有一丝光亮。

这让小琴感到有些害怕,她两腿用力猛蹬自行车,骑到汽车的前面。可那骑车也稍稍加了速,又驶到她旁边,与她同行。小琴再次放慢速度,那辆车又跟着减了速。反复几次,小琴心跳加速。直到过了制药厂,到了新鸿路的路口,上了大道,那辆汽车才驶向了另一个方向。

小琴不禁刹住车,停在原地,眼望那辆远去的老式汽车,心中既奇怪又后怕。

原地停了几秒钟,小琴又骑上车,飞快地蹬回家。

奶奶还是一如既往地在等她。她一进门,奶奶就问:「今天怎么回来得晚了点?」

「哦,没事。」小琴笑了笑,她不想说自己路遇怪车的事,以免奶奶担惊受怕。

奶奶看了看她,没说话。

「奶奶,以后不用等我这么晚。」小琴说,「我有门钥匙。」

「怎么不等?」奶奶说,「你不回来,我睡不着啊。」

「不用担心。」小琴抱着奶奶的肩膀,亲昵地说,「我已经是大人了,不会有事。」

说完,小琴就走进卫生间,用温水洗过脸,站在镜子前照了照,她生怕奶奶看出她有什么异常。

第二天,小琴又上中班,她睡到快中午的时候,才起床梳洗,吃过午饭,就准备去上班。奶奶端出一盒饭菜,交给她说:「今天别在厂里买饭了,这是奶奶给你做的晚饭,都是你喜欢的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琴接过热乎乎的饭盒,心中十分高兴。父母虽然早已不在人世,可她有一个很疼爱她的奶奶。小琴觉得,自己还是很幸福的。可她在上班时也常常担心:奶奶一个人在家,身边没有人,万一有个什么事情,也没人照顾。

当天晚上,同样是十二点钟交班,小琴骑上自行车回家。在经过那条土路时,一股冷风袭来,她觉得浑身阵阵发凉,不由地打了个寒战。她看到道路两旁的树影不停地晃动着,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

恰在此时,一声汽车鸣笛响起,昨晚那辆怪异的汽车又出现了。依然不近不远,不快不慢地跟随着她。

小琴觉得那辆车像个幽灵,她很怕车里猛地钻出个什么人来伤害自己。她拼命蹬车,上气不接下气,到了新鸿路口,她实在没了力气,只得放慢速度。当她再回头看那辆汽车时,那辆车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回到家,小琴脸色发白,见到奶奶,就再也忍不住了,把这两天夜遇怪车的事情说了出来。

「没碰着你吧?」奶奶紧张地问。

「没有。」小琴说,「可我总觉得奇怪,那辆车就像是故意跟着我。」

「没碰着就好。」奶奶松了一口气,安慰小琴说,「一辆汽车,不怕的,它走它的,你走你的。」

「可是……」小琴欲言又止,她怕说多了,奶奶担心,就把心里的话咽了回去。然后,像往常一样,洗洗就睡了。

第三天中午,小琴又要去上班。奶奶递给她一只手电筒说:「拿着这个,遇到黑灯瞎火的地方,照个路用。」

小琴本来想不带,但又怕奶奶生气,就接过了手电筒。临走时,她听得奶奶在嘀咕:「哎,要是有个伴儿就好了。」

下午,在电厂的车间里,小琴又把这辆天夜里遇到的事,跟要好的个女工讲了。

几个女工听后,都觉得这件事很古怪,其中一个女工对小琴说:「你说那辆车跟着你时离你很近,那你怎么不记下它的车牌号,告诉我们,万一你有什么事,我们也好报案,公安局可以根据车牌号,查到那辆车。」

小琴想,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虽然那条土路很暗,那辆怪车也没开车灯,可今天可以打开手电筒,照照那车的车牌号。

到了晚上 12 点,小琴下班后,又骑车经过厂外的土路。她故意骑得比平时慢了些。她一直在想,如果那辆怪车再出现,她一定要记下车牌号。

她一边骑,一边注意身后的动静。可是,身后除了风声,再听不到任何声音。那辆怪异的汽车竟然没出现。

「难道前几天遇到怪车的事,只是偶然?」小琴一边想着,一边加快速度。眼看就要骑出土路,到达新鸿路口了。突然,从道路旁边的黑暗中,猛地蹿出两个蒙面人,拦住了她的去路。

小琴只好停车下来,站在原地浑身打颤。

其中一个蒙面人走近她,晃着手中亮闪闪的匕首威胁道:「别出声,跟我们走。」

小琴毕竟只有十九岁,从没见过这种吓人的阵势,她惊恐地问:「你、你们,要、要干什么?」

「少废话!」另一个蒙面人也逼近了,厉声低吼道,「想要命就快把钱掏出来,要不然,就给你放血,快点。」

小琴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不远处响起了汽车喇叭声,小琴和两个蒙面歹徒都不由自主地同时寻声望去。只见离他们二十米左右的地方,出现了一辆方头的形如面包的老式汽车。

那辆幽灵般的汽车,居然在这时候出现了,而且开着车灯,射出两道强光,照在小琴和两个蒙面歹徒身上。

随即,汽车飞一边朝他们驶过来。两个歹徒见状不妙,惊慌失措地逃离了现场。

汽车掠过小琴身旁也没停留,继续向前开去。

小琴完全被吓坏,她哪里还顾得上记车牌号,只是赶紧骑上自行车,拼命地往家奔去,直至骑到自家门口,才勉强定住了神。

她满头虚汗地掏出钥匙开门,却发现门没锁,翕开了一道缝。小琴想,这是奶奶特意给自己留的门。于是,推门进屋。

她像往常一样,喊了一声奶奶。却无回应。

她看见奶奶依靠在客厅的沙发上,双眼紧闭,像是睡着了。

「奶奶,我回来了。」小琴说,「你进屋去睡吧。」

可是,奶奶没有一点反应。

「奶奶,你怎么啦?」小琴用力摇晃着奶奶的胳膊。

奶奶仍然毫无反应,当她松开手时,奶奶一下横倒在了沙发上。

小琴慌了,连忙出去打公用电话。那年头,成都连传呼机都没普及,也没有磁卡电话亭,更别说手机了。一般人要打电话,就去一些安有公用电话的杂货铺。

而此时已是半夜,杂货铺早关门了。小琴敲了半天门,店主才来开。

小琴给医院打了电话,就回到自家门口等候。医院的救护车过了 20 分钟才开来,三个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跳下车,跟随小琴进了屋。

其中一个年龄较大的医生,来到小琴奶奶身旁,摸了摸脉,又分别翻开两只眼皮,仔细地看了看,然后抬头来问小琴:「怎么现在才叫我们来?」

「我刚刚下班回到家里,就马上给你们打了电话。」小琴说。

医生瞟了她一眼,又问:「这几天你都不在家吗?」

「除了上班,我每天都在家啊。」小琴说:「昨天下午我去上班之前,我奶奶她还好好的呢。」

「什么?」那医生一愣,接着又甩出一句:「开什么玩笑!」

「什么开玩笑?」小琴迷惑地看着医生,急切地说,「我奶奶怎么了?你们快救救她啊。」

「还怎么救?」医生说:「你奶奶已经死了三天啦。」

「你说什么——」小琴失声叫道,「死了三天?」

「对!」医生两眼盯着小琴,不容置疑地说,「至少三天了。」

小琴脑袋发懵,她想哭却又哭不出来,这突如其来地打击,让她几乎不能呼吸了。

「你不该叫救护车。」片刻,医生又说,「该叫殡仪馆的灵车来。」

小琴仿佛蜡像一般,面无血色,僵直不动。

过了好一会儿,医生帮她通知了殡仪馆。又过了半个多钟头,殡仪馆的灵车来了,一辆车头四四方方,车身像个大面包的黑色老式汽车。

奶奶的尸体被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抬上车,关门,开走。

小琴痴痴地看着那辆熟悉的老式汽车,渐行渐远。

这一次,她仍然没有看清车牌号。

正如魏老头所言,那个叫小琴的热电厂女工,并不是撞邪。而是在一个特定时期,产生了时间和空间的错位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