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中国央行发布新闻表示:2022年央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一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万亿是什么概念呢?
2021年,中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而央行一家单位上缴的结存利润总额就占到了全国的二十分之一。

当然,这个新闻之所以让人感兴趣,是因为大家猛然发现:一个监管机构居然也会有利润,而且数额巨大,它是怎么赚到的?
作为银行的银行、国家的央行,虽不以利润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不会盈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央行既会赚钱、也会亏钱;账上既可以有亏损,也可以有利润,一切看其执行国家政策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央行无论是亏钱还是赚钱,都是一种被动的结果,非有目的的主动所为
而央行的主要目的,可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即就业、通胀、经济增长等。其实,自从次贷危机、全球央行大扩表后,各国央行每年的利润也在节节攀升。而2020年疫情后,央行扩表更加凶猛,利润上升得更快。就拿“全球央行”美联储来说,2020年利润达到了888亿美元,较2019年的555亿美元增加了333亿,增长率达到60%。2020年美联储向美国财政部上缴利润885亿美元,较2019年增加336亿美元。
可以说,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重创,实体经济企业和大部分商业银行经营不善,利润不断下滑的时候,央行们的“经营业绩”却是一枝独秀。
那么,这些央行究竟是怎么赚钱的呢?
比如,美联储在次贷危机期间,就购买了很多资产,一大部分是美国国债,甚至还通过SPV购买了花旗股票,金融危机缓和以后,美联储开始量宽政策退出,把国债在二级市场卖掉,包括一些股票回升抛售后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那中国央行是怎么赚钱的呢?也很简单,盈利模式方面其实跟美联储差不多,因为它也在买美国债券。截至2022年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38亿美元,这些都是外币资产,包含美元、欧元、英镑等。但这些钱并不是躺在外面等着贬值,外管局会指定相关的机构负责理财。比如买入了外国的国债,当然,这当中以美债占大部分比例。此外还有其它投资资产。比如,央行下属的外汇局旗下有四家投资平台公司,也就是华安、华新、华欧、华美,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分别专注于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地的投资,将中国的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配置。而央行在发布的消息中也证实,结存利润主要就是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
此外,央行的另一个盈利点,就是向其他金融机构再贷款、再贴息的利息收入,比如MLF、SLF和PSL等。我们知道,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长期在3%左右,但是存款利率超储利率只有0.35%,法定存准利率也只有1.62%。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去一直很高,最高能到20%以上,在不断降准后现在也在8%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的银行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怪异的现象:一方面,商业银行大量的准备金,以1.6%左右的利率被锁在法定准备金的账户里不能使用,另一方面却不得不以3%左右的高利率向央行再贷款。这种扭曲的资产负债结构有其特定的金融环境原因,但同时也是央行利润赚取的重要来源。
也许有人会问:国家缺钱,央行直接印钞不就行了吗?还搞出个利润上缴干什么?
那么,央行直接印钞买国债,与央行利润上缴财政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从实际效果来看,其实相差不大,都是让政府财政的钱变多了,但不一样的地方是,前者是财政借的钱,后者是财政得到的钱。换句话说,直接印钞会带来财政赤字和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同时扩张,同时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带来压力。但央行利润上缴却不一样,不涉及总量变化,是从央行的留存账户,转移到了某具体政府部门在央行的存款账户,然后这个财政部门拿着钱投放到社会实体中进行政府投资,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因此,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央行的操作相当于某国企上缴了一万亿利润,国库得到了充实,并且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并不会增加债务和赤字。
当然,作为非功能性的央行的钱,转到了可以进行财政投资的具体功能部门,并实打实的投放到某些个项目,这是能直接拉动GDP的,所以这也可算是财政政策的一个动作。
那么这一万亿会用到哪里呢?可以看到,央行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潜台词就是:地方没钱了。
其实,在财政部提交的预算报告中就能看到,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总规模同比大增18%,达到创纪录的近9.8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有数据显示,2022年还将有创纪录的近2.8万亿地方政府债券到期。
地方政府面临的困难有多大呢?显然,一些地区连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都已成问题。去年霸州的乱罚款、鹤岗的基层停招,也只是一个缩影,全国这样的地区恐怕还有很多。对于以政府作为主导的社会经济,财政一旦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的是庞大的公共部门群体的生存问题,间接影响的是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比如城市的公共卫生和治安等,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会出现问题。

而转移支付的创纪录,也意味着地方对中央的依赖加深。2015年到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中,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连年上涨,累计增幅逾七成;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从约66%提高至85%。而地方财政吃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卖地收入后继乏力,2021年竟出现6年来的首降。中指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5.6万亿元,同比下滑9%。
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今年的经济目标:既要增加支出、稳增长,又要降赤字率、还要退税降费2.5万亿,闪转腾挪怎么应对?
显然,除了过“紧日子”,向“地主家”征集余粮也成了选项,而央行就是“地主”之一。除了央行,中国烟草、中投公司等也是其他待缴的两大“地主”。中国烟草有多有钱呢?数据显示,2019年烟草行业的工商税利总额超过了1.2万亿元,2020年超过1.28万亿元;此外,中投公司也不差钱,其下属汇金公司,2020年管理的国有金融资本高达5.19万亿元。根据中投公司公布的信息,其投资组合较大一部分是股票,而股票中又以美股占比较大。众所周知,最近两年美股上涨幅度非常大,这也使得中投公司的业绩表现非常好:2019年境外投资组合净收益率达到17.41%,2020年达到14.07%,2020年中投净利润1081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近7000亿。
回到前面的话题,对于央行上缴的一万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相当于全面降准50个基点,等于央行释放了一万亿的基础货币,而通过基础货币,可以派生出数倍的货币。如果按照当前7.34倍的货币乘数,那么理论上一万亿的基础货币可以创造出7.34万亿的广义货币。因此,央行这次上缴结存利润并通过财政支出后,理论上可以创造7.34万亿的货币量。
所以,从短期来看,这让降准的概率出现了下降。虽然降准概率下降,但再度降息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并且应该很快会到来。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降低实际贷款利率,而中财办原主任杨伟民就建议:不仅需要减税降费,还需要将降息政策扩大到居民部门,来促进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