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叶建春

记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央明确,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请问叶省长,过去一年,江西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叶建春:非常高兴参加新华社访谈,非常感谢新华社及各位网友对江西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经过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2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交出了一份优异的脱贫攻坚"成绩单",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中国奇迹的江西篇章。尽管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我们深知,脱贫摘帽只是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必须在新的起点上接续奋斗,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不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扶贫资产监管等领域探索了一些"江西经验",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一是完善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基础。我们深知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必须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着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发上线了"江西省防返贫监测平台",重点盯住收入水平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强化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常态化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监测发现的对象,因人因户施策,分层分类帮扶,及时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健全扶贫资产管理机制,对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扶贫资产,摸清底数,加强监管。开发了"江西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资产项目"一键查询"、资产风险"一键预警"、资产效益"一键监管",切实防范资产闲置流失,让扶贫资产继续为构建长效稳定的带贫减贫机制提供物质基础。健全了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全省共选派了5593个驻村工作队、17474名驻村干部(含6188名第一书记),接续奋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

二是增强内生动力,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我们始终把脱贫群众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生活有没有富起来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稳就业、兴产业、优服务,带领脱贫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我们紧扣就业规模稳定、劳务输出不减目标,强化就业支持,精准定制培训,全程提供帮扶。去年,全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35.2万人,较2020年增加4.3万人。突出产业联农,因地制宜发展果业、茶叶、中药材、富硒农业等特色产业,完善"经营主体带动、小额信贷促动、消费帮扶推动"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有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增收功能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创业致富带头人"四类带动经营主体"5.11万个,直接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发展产业28.52万户,稳定就业18.65万人;建设村级(联村)扶持产业基地1.46万个,直接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7.02万户,稳定就业8.03万人。把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列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级25项重点民生项目,完善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全省886个安置点建设了产业基地529个,改造升级产业基地177个,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去年,全省脱贫户人均收入达14391.4元,较2020年人均收入增加1764.8元,增长14%。瞄准脱贫群众民生期盼,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优化配置,全省2259个县域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数量保持动态清零,江西革命老区脱贫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三是加强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我们强化机制衔接,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责任制,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下设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了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有力推动了"四个不摘"落到实处;同时,平稳有序做好全省扶贫办机构职能调整优化,确保机构职能与工作任务匹配适应。强化政策衔接,按照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求,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以及系列配套政策,创新将全省100个县(市、区)划分为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分类指导帮扶,统筹协调发展,脱贫地区的发展短板加快补齐,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强化要素衔接,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上山下乡",民营企业新增投资7.04亿元,新增公益捐赠1.23亿元,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风生水起,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方兴未艾,脱贫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越来越足、活力越来越旺。

记者: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关键在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发展差距。请问叶省长,江西在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方面,有哪些新思考新举措?

叶建春:我们将紧紧围绕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脱贫户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两个高于"目标,千方百计拓宽脱贫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努力让脱贫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是以稳定就业夯实脱贫群众增收之基。持续强化就业稳岗帮扶,帮助脱贫群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搭好就地就业平台载体,通过"产业带动一批、项目吸纳一批、帮扶车间安排一批、公益岗位兜底一批"等方式,确保脱贫群众就业稳、有钱赚。加强定向输出劳务协作,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畅通外出就业渠道,力促"劳者有优岗"。实施就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新蓝领技能培训"品牌,培育"景漂工匠""南康木匠""资溪面包师"等特色劳务品牌,促进脱贫群众劳务增收。

二是以兴旺产业拓宽脱贫群众增收之路。持续完善产业政策,注重产业的长期培育,提高生产标准化和组织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推动脱贫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脱贫群众端牢产业增收"金饭碗"。充分激活江西绿色生态优势,实施绿色生态农业提升工程,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向绿色高效发展,不断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经济价值释放出来,转化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特色产业经营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将脱贫群众导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租金、股金、佣金"三金收入"稳步提升。强化发展支撑,推进农产品产地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积极发展消费帮扶,做好产销对接,打通服务保障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以创新创业提升脱贫群众增收之效。持续深化"三农"领域改革,加大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加速流向脱贫地区和乡村一线,为脱贫地区创新创业注入源头活水。用好用足一次性创业补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农村创业青年、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就业。深化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完善村民、集体、合作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民增收致富和集体收入增加"双赢"。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有效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请问叶省长,在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江西有哪些考虑?

叶建春:经过长期努力,江西革命老区"四好农村路"不断延伸,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数字乡村提速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做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努力绘就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江西画卷。

一是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提能。坚持规划先行、依规建设,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注重保护乡村特色风貌,充分发挥江西传统古村、红色名村、生态乡村的独特优势,打造一批田园乡村、文化古村、休闲旅游乡村、现代宜居乡村。统筹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往户延伸,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二是扎实推动乡村环境提质。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美丽宜居示范县(乡镇、村庄、庭院)创建,今年新选择6000个左右的省级村点开展整治建设,突出抓好农村改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改善乡村环境。坚持建管结合,完善"五定包干"(定管护范围、定管护标准、定管护责任、定管护经费、定考核奖惩和各级分工包干)长效管护机制,提高"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覆盖面,让江西乡村更加秀美宜居。

三是着力促进乡村治理提效。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红色治理"效能。坚持自治为本,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村民理事会、红黑榜等治理方式和载体,构建农民多元化参与机制。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丰富乡村文化供给,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面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乡村矛盾纠纷多元化、一站式解决机制,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生活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