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家田贵仁谈:学习中国画八要素
对于中国国画,多年的笔耕墨研,品味个中情趣,也感悟到粗浅的书写逸趣,尤其是大胆下笔,小心收拾,甘苦尤甜,自有妙处。我曾用打油诗描述如下:

大胆下笔画,
小心收拾它。
顿住画面前,
意入倾景貶。
该加一小景,
段然补霁恰。
上色重融合,
题款众人夸。

并细心总结出来,无非八要素,即:识、继、书、临、写、看、诗、忌。

一、识。学习传统中国画,要对其品相有所认识与认知。前人把中国画分为四品。一是能品,能画者为能品;二是妙品,笔出妙意者为妙品;三是神品,神形兼备者为神品;四是逸品,无法之法、不可模拟者为逸品。知其中国画品相,识其品,故人皆有品,就懂得该如何去学习中国画。

二、继。继承传统是学习国画的必经之路。至中国元、明、清起,中国山水画的学习方法就基本定调,就是以“清.王概,王蓍(shi),壬皋(nie)”,编著的《芥子园画谱》为中国山水画国画基础。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本百科全书,书中介绍了用笔、写形、构图等基本技法。全面介绍了山石树梢,水云人物花鸟鱼虫,设色的方法,深入浅出,循序善诱,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而最为深远的就是笔法。总结起来有4个方面:(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5)变,如“百川归海”(极尽变化,复归统一)。无可厚非,从传统山水入手,已成真理。

三、书。就是以书入画,其道最为得法,可谓妙哉。中国书法是线性的,是冲动的,其书法中的仰卧顿挫,转折捻涉,笔墨中的枯湿浓淡,对于中国画皆于同根同源同种。所以一定要研究绘画的姐妹艺术,如音乐、书法。所以中国的大画家通常都是大书法家。再就是“师法自然”,心存对自然万象的引力。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以书法入画,以书意入画则更常见,一幅画的题诗,题字与落款的好坏也绝好地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题得好,就有画龙点睛之妙,题得不好,免不了有佛头着粪的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临。临摹,就是不断的临摹古人名画,尤其是元明清三代名家名作,中国近代史上也出现了书画大家,要有选择性的学习临摹名家名画,先于通临,然后节临,小的大临,大的小临。于似于相,在不似与似之间游于艺,贵于恒,归于仁。
五、写。就是写生,户外写生活动,这是走向创作的必由之路。可以产生两大奇观,一观是身临其境于大好河山对生命的启示,心灵感应于自然万象所带来的对于美的营养元素,对河山的热爱,创新的冲动与激情,生命与岁月燃烧的价值。再是实践活动与画面之美,源于生活,起于无声之心之力,最终会留给人类的精神文明,才是艺术留给人类永垂不朽的国学文化精髓。

六、看。就是多看书,要从中国几千年的绘画海洋里,去寻找书画大师们的思想、文化及渊博的学识修养,去领悟那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及其背景,真正做到与古人对话,共享时空所带来的不同美学观,从笔墨造型中,走进自然,寻找书画世界给人类带来的艺术大餐。

七、诗。诗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主要表现在诗人可以在瞬间捕捉到事物的闪光点,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灵感!这种灵感就是艺术之魂。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苏轼称王维的画与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舜民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与画既有表面的结合,又有内在的结合,表面的结合体现在依诗作画与为画题诗上,内在的结合体现在诗画意境上的结合,结合得好,相得益彰。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无数绘画大家,无一不是诗人词人。如唐代的王维,宋代苏东坡,元代的唐伯虎,明代的八大山人,清代的扬州八怪,近代史上的李可染,张大千,齐白石等人,他们的诗词文化就是一把进入绘画殿堂的金钥匙。画家还需要以文史哲作为基本功,要清楚中国的文化史、哲学史。中华民族哲学的核心是“和谐”。《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核心不是斗,而是和。总之要用心之力,努力往提高技艺的方向靠拢。

八、忌
1、忌落入三伪。
谎言艺术、妥协艺术和御用艺术合称三伪艺术。三伪艺术是备受全球艺术界唾弃的糟粕。西方文艺界有一句谚语说:“一涉三伪,人人踩尾。”落入三伪是一切艺术之最重病。
2、忌画石如坟。
山石和山脉一样也有脉络和走向,或大抱小,或小拥大,不可大小石头堆在一起,像大大小小的坟堆或馒头,更有甚者,学北宗,画得像一块块墓碑,这都是画石如坟。
3、忌石浮于水。
石头画得太软太肉没重量感,像浮在水面上,或用笔不沉稳,石头画得如同打水漂飞过的石头。石头底不用画得过重,与水接触部位的水纹线应略略刻画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忌桥不连岸。
山石画得太尖锐,或两岸没有合适的山脚作岸,直接把桥搁在尖锐的石头上或草丛灌木枝顶上。
5、忌瀑如挂巾。
画瀑布事先没有想好水的来源,直接挂在山梁上,如同晒毛巾,另外山顶上不太可能有流水。
6、忌风向太乱。
柳树和帆船最易体现风向。常常是柳条向左飘,帆船向右去。
7、进出无路。
一些人常常把屋、亭或寺庙安置在悬崖或瀑布之上,进出没有路,十分可笑。

8、忌远近混沌。
远山通常一抹即可,若过分刻画,则与近山层次不明显。通常近山近树要求明暗对比鲜明,如果画不好,可以学龚贤的黑龚,中景的山要求要有明暗关系,但是不必太分明。无论是勾是皴,要比近景虚一些,特别是勾要比近山虚,因为皴是比勾更虚的笔线,勾虚皴自然更虚,好好体会拖泥带水皴的意味,对画中景的山石树木都有帮助。另外远山中最好不要画夹叶树。
9、忌设色脏乱。
多半是染色的笔没洗干净,或颜色调的不均匀,没化开所致。
10、忌画树如妖。
一味求怪,树画得过于弯曲,姿态横七竖八,如同妖怪。龚贤说画树要像画人一样,姿态手势要生动。从此入手,可治此病。

《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核心不是斗,而是和。总之要用心之力,努力往提高技艺的方向靠拢。下面有几个技法总结如下:

另附:画山水口诀
1、山为勾皴点,树为彩墨染。画前需定形,先从树起跟。勾出树枝干,稍点树梢墨。颜色要细调,红绿要纯清。染在树梢顶,树头浓墨分。松要摆大气,枝干壮山魂。近松叶要明,远松稍点清。叶用深绿染,干要株黄清。
杂树枝要细,点叶要分明。不可太浓厚,不要太稀匀。山涧多树长,层次要分明。大小照远近,浓淡要看形。
2、笔墨的问题
历来论述较多,用笔讲究点,勾、皴、擦之法和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逆锋等。用墨讲究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以及破墨、飞墨诸法,此外还有“五墨”“六彩”之说。

3、用笔与用墨的问题
用笔与用墨的变化既是不同绘画的需求,也是不同画家的修养与绘画风格的体现,最高的境界应是心手合一,笔随心运,水墨淋漓,自然天成,而不是矫情做作,故弄玄虚。对山水画笔墨的欣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是书画 鉴定的重要方面。
4、山水画的设色问题
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早期的墓室壁画及敦煌的壁画,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黄筌父子的花鸟,都是鲜艳夺目,重色而不重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随着道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加深,崇尚素朴自然的追求影响着色与墨的运用,特别是山水画,更是道家思想的最好体现,用墨也就逐渐超过并取代用色,特别是文人画更是极少用色。
山水画的设色是“随类赋彩”“以色貌色”的,强调对象的固有颜色,但也并不是很客观地描摹自然,主观的赋色的情况也很多,像金碧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的设色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可见山水画的设色是很慎重的,好的设色能更好地体现画面效果,但更多的还是在墨色上来体现。当代画家赵春秋在创作雪景山水中,常以红色的春联灯笼、红衣人物作点景之物,冷暖对比鲜明,点点红暖烘托画幅白雪皑皑冬景的清寒萧瑟,可谓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