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穷是不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年轻人早已经过上理性消费甚至抠门的生活。
Lisa发现,抠门在以往是一个贬义词,但在如今,反倒成为一种极简主义、对抗消费陷阱的时尚。
1
前几天,24岁上海男孩小张分享了自己打工生活Vlog,很多人都对他的时间管理和消费观念大为惊叹。
小张周末不休息,每天争分夺秒打3份工挣钱,来看看他是如何做时间管理者的吧。
4点过起床,睡眼惺忪的他坐在床上缓和一下,然后洗漱出门,骑着共享单车上班;5点开始在肯德基店上早班,8点半结束第一份工作,赶到跆拳道馆给孩子们上课;下午1点到达第3个上班地点。
每份工作几乎是无缝衔接,时间紧凑,往往要一路狂奔。
下午6点半终于结束一天的工作,小张给自己买了青椒和几个馒头作为一天中唯一的伙食,消费仅5.8元。虽然每天累到倒头就睡,但是小张认为这样的生活很充实。
看了视频,有人深受鼓舞,想要学习这种攒钱方式,准备卷起来;也有人认为这是在透支身体,极其不认可这种生活。
虽然众网友态度不一,但毫无疑问,小张这种拼命挣钱又极度省钱的生活模式,代表了当下很多人的消费观。
2
在消费主义和广告营销盛行的当下,想要像父辈一样攒钱太难,但有一部分人例外。
在豆瓣上,上百万的人聚集在抠门小组。这里,是攒钱的内卷世界。
比如57万组员的抠门女性联合会,亦或是59万组员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每一位组员都是抱着“没有最抠,只有更抠”的观念来践行生活,日常用品基本靠薅羊毛、交通靠优惠券、水果靠种树……
被外界奉为“抠神”的王姐更是将省钱技能发挥到极致,1年用在买衣服上的钱不到100元,靠着这种攒钱的意识,毕业9年就在南京买了两套房。
抠门是对消费主义的反思,Lisa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我自己也时常对豆瓣网友的省钱操作叹为观止,但不可否认,过度的抠门也有负面作用。
抠组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当省钱攒钱过度了的话,就变得不敢消费,“以为自己攒到2万会大方一点,但攒到2万了我就想要3万了。现在已经有8万了更舍不得花了,生怕数字从8变成7”。
节省是为了摆脱消费主义,解构自由的消费观,可一味地压抑消费欲望,依旧是没有实现自由。
3
精致穷是沉湎于眼前的享受,而往往错过更好的消费机会,只抠不花的人,也和精致穷一样,做了钱的奴隶。
此外,过度的抠门已经不算是美德了,是用人际关系以及更好的投资发展机会换取了眼前的微小利益。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买东西一定要理智吗#,数万网友参与了讨论。Lisa对其中一网友的回答印象深刻,“这东西就像健身爱好者的欺骗餐,在坚持运动(理性),控制饮食(消费)之余,偶尔来一次放纵餐,不影响整体的计划,但能调节阶段性的心情”。
其实,不管是精致土还是抠门,都不是单一题,没有最好的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抠门并不是不花钱,而应该是追求一种高性价比、有实用价值并且舒适愉悦的消费观。
不一定要理智消费,也不一定要把每一份钱都花在刀刃上,毕竟间歇性省钱、偶尔报复性购物才是人性常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