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已经7年多了,从西安部分托管到“全面代管,不留空白”,西咸新区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但是很显然,发展还是没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从2020年开始,西咸新区开始大手笔进行改革提升,一方面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创新推进产业布局和发展,另一方面对机构进行大刀阔发的改革。

效果如何,有待时间考验,但是不难看出,设计层对西咸新区寄予厚望的初心不改,期望通过西咸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的“城市重心”,一个新的发展高地。

01国家级新区的定位

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的地位极为重要。

从2014年开始,国家级新区布局更加有侧重点。这其中有8个在东部,2个在中部,6个在西部,3个在东北。可见,国家对于国家级新区的区域作用也充满了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以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设立为标志,我们就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开放、改革、发展的新方法。

从规模上来看,大多数新区的面积都在数千平方公里——改革先行先试区、新产业集聚区等特征尤为明显。

从政策层面来看,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更大。以西咸新区为例,仅2020年的政策扶持不下50条。

当然,全国各地的国家级新区,在发展中也确实创造了惊人的成绩,以占全国0.2%左右人口和面积,创造占全国5.4%的经济总量。

但是,在现实问题中,也面临规划建设不够集约节约、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改革创新和全方位开放不够深化等诸多问题。

02西咸新区的改革

2020年1月,国家出台《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重点举措,包括允许行政区划调整,授予更多改革自主权等。

在这样的大政策背景下,西咸新区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改革提升工作。

其一就是创新。“秦创原”创新平台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是将西咸新区内的创新产业全部集聚起来,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所以秦创原从一开始就规划定位得很高。

其二就是机构改革。2022年2月16日,《西咸新区及各新城职能和机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公布。开始对运行机构进行精简高效改革,以“大部制”和扁平化为核心。改革后,西咸新区及五个新城管委会内设机构共减少80个、减少54.1%,企业化管理的管理服务机构共减少46个,人员编制共减少537名,分别减少30.5%、32.7%。

换个更直观的数据来说,五大新城管委会的内设机构从平均25个精简至10个左右,压减比例高达62.5%。

可以说,改革手笔之大前所未有。当然,机构改革的目的是“提质增效”,提质增效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

其三区域一体化建设。此次改革,西咸新区可以说是有的放矢,但是重点还是放在了“互联互通合作共建”方面。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需求:

一是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定位上不仅是大西安的新中心,更是未来的关天经济区的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都市圈的发展需要,这个都市圈无论是叫“西咸都市圈”还是叫“大西安都市圈”,西咸新区在都市圈的位置必定是独一无二的核心。

无论是以西咸新区为核心的都市圈,还是关天经济城市群建设,西咸新区的作用都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这种唯一性决定了西咸新区必须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走在前列。

所以在此次的改革中,西咸新区全面深入融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扮演好角色,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同时,加快互联互通工程,推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民生服务等公共服务延伸。

改革历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无论是从形式上的改变,还是从思想意识方面的转变,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从小岗村的“勇敢第一步”到深圳的“效率就是生命”再到浦东的“敢为天下先”,城市因为改革而更有活力,经济因改革而蓬勃向上。

西咸新区,未来的改革之路仍旧道阻且长,但是它每走出一步来,对于自身而言,对于区域发展来说,都将带来新鲜的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