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淘到一本油墨老书,书里讲述东北抗联的历史,虽然印刷质量很差,但是阅读内容时,却感觉那薄薄纸页,和城墙一样厚重,字里行间都是抗联血泪……

书中,留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分别是杨靖宇将军牺牲、和朝鲜女战士李在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抗联的历史很悲壮,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苏联邀请李在德,去莫斯科担任军事顾问;北朝鲜就更不用说了,邀请李在德回国,担任总医院的高官。

但是李在德始终没有答应任何一方,仅仅回应说:“革命尚未胜利,我要参加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新中国正式成立了,这时候苏联和北朝鲜再次邀请李在德,而且给了更加优厚的待遇;尤其是金日成,要给予老战友李在德少将军衔。

李在德却回应说:“我要加入中国国籍……”

这位东北老太太,曾获得老战友金日成、亲自颁发的勋章;也曾获得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颁发的卫国战争勋章。

同时获得了中国、朝鲜、俄罗斯三个国家的尊敬,她身上的每一枚勋章,都透露出抗联勇士的赤胆热血。

(建国后李在德的照片)

于李在德的英雄事迹,要从朝鲜半岛说起,随着日本侵略,她全家离开原籍,进入东北躲避战火。

1917年12月29,李在德出生在东北的白山黑土,在她两岁那年,爷爷因为不堪地主欺压,所以站起来反抗。

爷爷晚上回家的时候,遭到地主武装的拦截,被打到昏迷不醒,随后丢进了熊窝当中喂了野兽,最终死无全尸,惨不忍睹。

李在德三岁那年,父亲李相熙参加朝鲜独立团,在鸭绿江一带激战日军,不幸被鬼子抓住。

那时候,朝鲜的抗日武装,一旦落入了小鬼子的手中,下场比肉铺里的猪羊更惨,李相熙因而壮烈牺牲。

这个朝鲜家庭,遭遇命运的折磨,奶奶名叫安顺姬,带着孙女李在德,大冬天的外出逃难,在冰天雪地当中躲了两个月。

一家人先是去往安东(丹东)的乡村逃难,四年后来到汤原县,最终安家在福兴屯。

1928年,一群朝鲜进步青年来到了福兴屯,开办松东模范学校,宣传列宁思想。

李在德十岁那年,成为首批报名的学生,所以备受校方重视。

校长名叫崔庸键,化名金志刚,下面简单讲一讲此人的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崔庸键)

崔庸键之所以来福兴屯办学校,是因为他黄埔毕业之后,在广州发动起义,从中午鏖战到深夜,最终败给了国民党。

所以崔庸键才逃到了偏僻的福兴屯,因为本身就是朝鲜人,所以在这里开办学校,想要培训更多的朝鲜抗日骨干。

任谁也想不到,这位校长在若干年后,会担任北朝鲜的二把手,成为影响东亚的历史人物,当然这是题外话了,以后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此人。

说回李在德,原本就跟鬼子有国仇家恨,所以在崔庸键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队伍。

母亲名叫金成刚,想要为丈夫报仇,所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汤原县担任重要职务。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侵占东三省,各地开始组建抗日武装,例如山林队、救国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杨靖宇的磐石游击队,这才有了东北抗联的雏形。

小小年纪的李在德,夜里到处散发传单,为抗日部队送情报,15岁那年便开始在刀尖上跳舞,随时都有被日伪逮捕的危险。

1932年的秋季,东北抗联的骨干人物冯仲云,住进了李在德的家里,组织本县的抗日武装,夜里召开秘密会议。

(冯仲云)

李在德负责放哨,她并不知道冯仲云的真实身份,只知道冯叔叔是抗日大人物,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大英雄。

四个月后,李在德穿着棉衣,躲在草垛当中放哨,小身板藏在暴雪和暴风当中。

李在德突然发现敌情,有几个壮汉鬼鬼祟祟的,在村子外面侦查,她赶紧回去报信。

冯仲云正在开会呢,突然得知有敌情,他让屋里的同志先走,而本人则负责销毁抗联的秘密文件。

日伪土匪上百号人封锁了村庄,奶奶对冯仲云说:“你可千万别说话,否则江苏口音立刻就会引起怀疑,我就说你是我哑巴孙子。”

结果话音刚落,李在德就看到,一群鬼子带着汉奸破门而入,摁住冯仲云就是一顿毒打。

奶奶扑在冯仲云的身上,说这是我的哑巴孙子,刚刚从朝鲜那边过来。

日伪汉奸揪住奶奶施以酷刑,脸都打破了、骨头断了好几根,鲜血染红前身。

(1946年,当选为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冯仲云)

混乱的声音,引来了周围的村民,纷纷前来劝阻,说冯仲云的的确确是朝鲜人,一直都是哑巴。

日伪汉奸土匪这才罢休,对所有人说,谁要是敢窝藏共产党,一律枪毙。

几天之后,奶奶因伤去世……

冯仲云身为东北抗联顶梁柱,一辈子都无法忘怀奶奶的恩情,后来对李在德说:“没有她老人家,我肯定去见马克思了……”

1933年的农历八月十五,爆发了汤原惨案,12位抗日英雄,遭受惨无人道的酷刑,其中就包括李在德的母亲。

母亲名叫金成刚,被竹签挑开了十个指甲盖,随后又被砍去了手指,她愤怒地说:“我女儿,肯定会为我报仇!为她爹报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鬼子审问数十天,最终也没有得到任何情报,所以在山沟里挖了个大坑,把这12位英雄推了进去。

12人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被鬼子一铲一铲活埋。

对于李在德来说,这是国仇家恨,爷爷、父亲、母亲、都被鬼子和地主势力谋害,小姑娘非但没有被吓倒,但内心深处更加坚定了共产党的革命思想。

惨案发生之后,12位烈士用生命,保全了汤原县的抗日机密;所以游击队再次组建,开始和日伪汉奸作斗争。

谁说女儿不如男儿?共产党向来主张男女平等,小小年纪的李在德,已经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汤原游击队当中的一员,打仗非常勇敢。

只要有机会,立刻对汉奸地主、伪军机构、日本据点发动袭击,队伍从十多人发展到四五十人,游击队的队长名叫夏云杰、参谋长名叫张仁秋。

为何要歌颂东北抗联?因为他们面对的敌人,是日本关东军七八十万的部队,身在敌巢包围当中,同日寇浴血奋战!

李在德参加了几次战斗之后,随着游击队的成员越来越多,队长夏云杰思前想后,认为李在德年纪小,却要在白山黑土的环境当中作战,怕小姑娘吃不消。

所以夏云杰说:“你留在山上怎么样?队伍的军装,需要缝缝补补的,我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李在德当场就懵了,听得出队长不想让自己参加战斗,于是流着眼泪说:“我爹,我娘,爷爷奶奶……他们都走了,我在这世上没了亲人,死也要和游击队死在一起,我要去打鬼子,我要为爹娘报仇!”

当时,妇女救国会的会长名叫裴成春,被大家亲切称之为裴大姐,她原本是要劝李在德上山的,结果一看小姑娘态度坚定,所以改变了想法。

裴成春说:“她一小姑娘,留在山上怎么行呢?跟着游击队,由大家照顾比较好。再说了我们被服厂,只有一台缝纫机,用不了那么多人。”

李在德一听裴大姐为自己说话,她赶紧补充说:“我只想参加战斗,我不怕吃苦,我坚决要去打鬼子!打汉奸!”

夏云杰没办法,只能同意李在德跟随游击队,这姑娘在当时,是汤原游击队当中参军最早的女战士,也是年龄最小的女成员。

(抗日烈士夏云杰)

在激烈的东北抗日战争当中,汤原游击队的几十位骨干力量,多数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在东北抗联的历史当中,这支游击队从几十人,发展到了两千多人!

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夏云杰担任军长,李兆麒将军担任政治部主任,部队当中精兵强将如云!

李在德已经拿着枪战斗了三年,随即去往后方的被服厂和医院,成为裴成春身边的得力干将。

这时候,李在德17岁,一颗少女心初开,深深爱上了裴成春的三弟,名叫裴敬天……

裴家四姐弟,已经有两位牺牲在了抗日战场,只剩下裴成春和裴敬天二人。

而李在的生活当中,将裴成春当成大姐姐,将裴敬天当成大哥哥,三人相依为命,既是同志也是亲人,不分彼此。

裴敬天和李在德,从小就一起上学,一起加入游击队,一起南征北战,战场上合作无间,生活中无话不谈。

李在德之前还感觉没什么,可是离开战场回到后方,也就是跟裴敬天分开之后,那真是少女心长相思,隔窗遥望白山,日日夜夜盼情郎。

裴敬天是一位抗日英雄,不仅打仗勇猛,而且长得玉树临风,不仅是第六军第二团的政治主任,更是全军排行第一的美男子。

裴敬天自然也深爱李在德,以前上学的时候,就把本子和铅笔省下来,给李在德使用,关系比亲妹妹都亲。

喜欢裴敬天的女人有很多,不过裴敬天只爱李在德,二人一起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

说个严肃的事情:很多富家女人,追求裴敬天不成,又嫉妒李在德,所以去日军那里告密,导致了很多惨案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裴敬天画像)

1935年的深冬,李在德突然得知,裴敬天回来了,她下意识就跑了出去。

李在德看到,漫天风雪当中,身材高大又精壮的裴敬天,挎着两把手枪,从远处一步步走来,英俊威武,潇洒不凡。

裴敬天望着自己深爱的姑娘,她说:“18岁了吧?真是女大18变,越变越好看啊……”

当时周围还有别的同志,一听裴敬天说这话,当即开始调侃;结果李在德害羞,小脸蛋好似蒙了红布,下意识就跑回屋里躲起来。

大姐裴成春,早就知道弟弟裴敬天和李在德的爱情,所以喊来军中领导,在大家的见证下,一对有情人订下婚事。

(抗联大姐裴成春)

根据二人的约定,何时抗战胜利,何时举行婚礼……

可是战争年代,很多美好的爱情,遇上了枪林弹雨,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

例如裴敬天,1936年4月率领两百三十位精锐战士,去往南满支援杨靖宇。

在当时的东北战场,日军主力不惜一切代价,前去围攻杨靖宇,用上了所有能用的武器,拿出所有能拿出的钱财,将其称之为“伪满洲治安之癌”。

日军派遣大军,去追击杨靖宇,结果打也打不过,追又追不上,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大量收买叛徒。

裴敬天深知杨靖宇将军的危险处境,更知道自己这支队伍,对于杨靖宇将军来说,是雪中送炭。

可是,就在裴敬天前去支援的时候,路上因为叛徒的出卖,路线被日军所得知。

裴敬天进了鬼子的包围圈,面对五倍于自己的敌人,从上午九点一直打到晚上六点,裴敬天战斗到最后一人,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整支队伍,血洒黑土地,壮烈牺牲;不分国籍无论党派,这支部队站着是英雄,躺下是丰碑,在白山黑土当中,灵魂为笔、热血为墨、书写抗日历史。

而李在德这边,她在被服厂辛勤工作,在医院当中照顾伤员;时而遥望窗外,等待最爱的那位大哥哥归来……

裴大姐得知弟弟牺牲之后,强忍着泪水来找李在德,将一切的一切,告诉了自己这位小妹妹。

李在德只感觉双眼一黑,身子晃了晃差点晕倒,当她反应过来之后,抱住裴大姐痛哭流涕。

这件事对李在德的打击非常大,她发誓从此之后永不再嫁。之所以这样说,是害怕同样的打击,再落到自己的身上。

从上帝视角来说,李在德的亲人接连牺牲,所以裴家姐弟,是她精神和心灵的依靠,尤其是未婚夫裴敬天。

在当时,东三省分为南满和北满,1937年7月,北满省委在汤原县附近开会,地点就位于被服厂,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抗联高层。

李在德负责后勤工作,等会议开完的时候,有一位首长故意说:“我们这么多英俊的小伙子,又有那么多漂亮的大姑娘,大家帮帮忙,让他们有缘分的结成百年之好啊。”

很多人都跟着哈哈大笑,而李在德他们,一张脸羞红一片。

等女同志离开会议室之后,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站了起来,朝着一位帅气的小伙子走了过去。

这小伙子名叫于保合,当时化名万内,不仅打仗勇敢,而且学问高,例如这次重要会议,就是由于保合全程记录。

(1957年的合影,于保合与李在德)

杨尚志问:“小万,你的眼光太高了,很多姑娘喜欢你,你也该成亲了吧?否则十几位女同志,都在等你消息呢。”

于保合嘿嘿笑了笑,没有回应。

杨尚志又问:“不知相中哪位姑娘啦?”

于保合直接就说:“我看李在德同志挺稳重,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

这时候冯仲云站了起来,此人前文提起过,受李在德奶奶保护,才躲过劫难。

冯仲云说:“小万有眼力,我了解李在德,不知裴大姐是不是肯放……再有就是裴敬天牺牲了……”

赵尚志了解了情况之后,将此事交给了冯仲云,随后就去找裴大姐,谈起牵红线做媒人的事情。

当裴大姐找到李在德,将事情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李在德回应说:“大姐,我谁也不嫁,就跟着你!”

裴大姐关心李在德的婚事,于是苦口婆心的劝说,一是年龄、二是生活、三是终身幸福。

随后裴大姐又夸小万,的的确确是一位好同志,长得英俊帅气,学识又在抗联当中名列前茅。

因此,李在德才同意,去跟于保合相亲,二人见面之后开始畅聊;不得不说于保合的个人魅力,有战功、有文化、谈吐不凡,又长得英俊。

北满的会议结束之后,由多位将军主持婚礼,两对新人结为夫妻,其中一对就是李在德和于保合。

婚礼结束之后,当时抗联的经济很困难,部队唯一能给的,就是一顶蚊帐。

所以李在德和于保合,在树林当中,撑开了蚊帐,在苍天和大地的见证下,山盟海誓开始了新的生活,从此之后成了东北抗联的模范夫妻。

(建国后,李在德一家三口的合影)

1937年8月,于保合要去别处作战,所以来到了6军的被服厂,要把李在德接走,去开辟新的战场。

李在德要离开的时候,和以前亲如姐妹的战友告别,尤其是裴大姐,从小就一直照顾自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李在德哭着告别裴大姐,裴大姐则满脸微笑说:“为革命而战,我相信咱们肯定能够打走小鬼子,共产党肯定能够迎来革命的最终胜利!”

殊不知,这是李在德和裴大姐的最后一次相见,告别之后去往不同的战场。

1938年11月22日,裴大姐掩护队伍撤离,结果因为叛徒的出卖,所以牺牲在了宝清县……

东北抗联的历史,历经一次次的劫难,和日寇浴血奋战,英雄的鲜血,染红了这片黑土地。

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无数儿女前赴后继,历史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

1937年12月,于保合转战南北,率领队伍在高山密林当中搏杀日寇,因此他和妻子自然是聚少离多。

李在德在第三军的被服厂当中,担任领导工作,而且在宣传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间来到了1938年,日寇对东北抗联,展开了更加残忍的围攻,东北的抗日队伍,进入了艰难的一年。

到了夏初,李在德怀胎十月即将分娩,因为部队要往大山当中转移,所以李在德在两位战友的照顾下,躲在了密林当中。

三人住在小小的蚊帐当中,几天后李在德顺利分娩,生下了一位可爱的男婴。

然而在五个月前,日军就对抗联展开了经济封锁,李在德要吃没吃要喝没喝,所以奶水不够。

五天之后,一条小生命离开了,安葬在大山深处。

再看于保合这边,4师的师长牺牲了,新来的师长又叛变了,只剩下他们三十七人。

到了1939年的深冬,于保合带领队伍,艰难来到乌苏里江,进入了苏联地区,在黑黑的一间屋子里,找到了东北抗联的多位高级领导。

在苏联,确认了以后的作战方针,于保合他们回国的时候,还带上了一部电台,能随时跟各方联系。

1939年7月,赵尚志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的总司令,于保合在党支部担任副书记。

(赵尚志)

(日军拍摄赵尚志遗物,枪是真的;子弹和手雷,是日军故意放的)

当时,鬼子在东北有许多测量队,而今抗日战场进入了艰难时期,李在德带着山林队,多次截杀测量队,立下诸多战功。

紧接着,上级领导,派给李在德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抗联急缺无线电方面的人才,所以派遣于保合和李在德,两位知识分子学习电讯技术。

1940年8月9日,李在德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为于根植;因为战场环境艰难,所以孩子交给一位苏联军官带走。

当天夜里李在德哭得很伤心,结果第二年的时候,孩子所在的幼儿园,遭到了德国的攻击,从此了无音讯。

东北抗战多艰难?李在德和二路军并肩作战,亲眼看到炊事员,把粮食省给战士们吃,而本人却因为饥饿而失去生命。

每当有人走不动的时候,就会对大家说:“你们快走吧,我死也要死在山沟里,绝对不会叛变;希望大家,将革命进行到底,我相信中国共产党,肯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抗日期间,李在德在无线电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负责联络各方;而且在作战方面,更是多次带队出击。

抗战胜利之后,苏联和朝鲜方面,多次派人来找李在德,给予数不清的优待,想让李在德加入苏联国籍、或者回到朝鲜。

李在德只说:“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还没有完全胜利,我要留在中国,参加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当中,李在德的电讯技术,更是为第四野战军,立下了赫赫功劳!

(全家福)

1948年8月,朝鲜举行开国大典,李在德作为代表前去参加,见到了以前的老战友,金日成、金贞淑等人。

后来李在德多次代表东北,去往朝鲜参加活动;直到1992年的时候,金日成过八十寿辰,特地邀请李在德。

朝鲜和苏联,都知道李在德是难得的技术人才,更是东北抗联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都想争取。

不过李在德加入中国国籍,而且在遗嘱当中这样写:我去世之后,骨灰撒在松花江上、撒在帽儿山、宝泉岭、以及赵尚志牺牲的地方,我要陪伴我的战友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