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是家庭教育的“天敌”。

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低,对别人的要求高。

所以很多80后和90后父母,尽管在小时候经受了太多的求全责备和严厉惩戒,但是到了自己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以后,又将自己小时候的童年阴影,如数奉还给了自己家的孩子。

可笑的是,很多家长当年根本就不爱学习、不会听讲、不写作业,如今却在绞尽脑汁地逼迫和督促孩子,希望他能够继承和完成自己小时候从未实现的梦想,通过学习、高考和就业来帮助家庭解决眼前的经济问题。

孩子当然会有怨言,因为这样的教育从一开始起,就是急功近利和不近人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正所谓,“小孩子才争对错,成年人只分利弊”。

头脑中与生俱来便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他们更喜欢尝试和探寻,逐步去了解身边的家人和眼前的世界。

他们会在一堆沙土跟前玩耍一整天;
会在一个旧车库里嬉戏打闹捉迷藏,直到深夜;
还会和其他孩子凑在一起,兴奋而不知疲倦地讨论手机游戏。

但不管你觉得此时此刻,应该如何管教、督促孩子,怎样指导和培养孩子,你都应该先平心静气地问自己一句:

孩子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很多时候,在孩子一伸手、一踮脚、一动脑就能轻易解决的实际问题面前,如果父母总是为了图省事、图方便,就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来代替孩子尽快完成,取代了孩子原本应该通过自己的思维理解,来提升自我实践能力的机会。

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不负责任和漫不经心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所以说,在陪伴和教育一个孩子的同时,太过心急和喜欢代劳,还真不一定是好事。

这就像是刚开始学习数学题的小学生,本来在课堂以外就需要多做练习,然后熟练应用。可是每次老师发布作业以后,总有些孩子的父母,会因为孩子做题磨蹭,担心他太晚睡觉,损伤了视力和健康,而拿起纸笔来帮孩子写作业。

这样的结果自然不难预料,必然是父母越来越累,孩子越学越差。

其实很多孩子在学习和玩耍时,都有一种边尝试、边理解、边提高的“游戏心态”。

而孩子们一旦不由自主地陷入自以为轻松愉快的“游戏心态”,就会拥有和平时完全不同的愉悦心情,从而学得更快、记得更多,在写字做题时的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仗着自己是成年人,吃的饭、读的书、走的路都比孩子多,在孩子回家写作业时就总喜欢肆无忌惮地随意打断和叨扰孩子。

写错一个字,非要强迫他把每个错字写10遍;
做错一道题,就要督促他再做10道题;
考试成绩差,就要求他放下手机和游戏,别想再休息或放松。

如此急功近利,想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却让许多孩子因此对读书学习和刷题背书深恶痛绝,从学校到家庭,对于作业练习能躲就躲,全然提不起一点儿兴趣。

这归根到底,都是错误家庭教育的“锅”。

03

任何一个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规律。

当然有些孩子是特别的,小小年龄便有着博闻强记的能力。唐诗3百首、汉语3千字,对于其他孩子来说难于登天的事情,他们却能够轻易攻克。但是可想而知,在这些“天才神童”的背后,必然有一对严厉苛刻的父母,给予孩子远超同龄人的“超前教育”。

有太多的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和期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学习初高中的知识,甚至不惜投入重金,培养孩子争分夺秒地自学、补习和拿奖,就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获得比其他孩子更多更高的荣誉。

让孩子创造出最小年龄参加中考、高考的“舆论奇迹”,进而赚取流量和名声,仿佛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但是显而易见,太过心急和急功近利的教育,不可能让孩子对读书学习保持长久而蓬勃的兴趣。而一个对学业和生活失去向往的少年,你又怎么能指望他能够在离开父母和家庭以后,还能够自觉自愿地沉浸在刷题考试的“煎熬”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大多数从普通家庭逆袭的高分学霸,因为从小经受了父母和老师紧迫严苛的管教,在考入大学以后,往往会因为打游戏、谈恋爱或不自觉,而逐渐变得堕落和自闭。甚至还有学生,因为不适应从高考前的激烈竞争到高考后的放任自流,而做出逃学、休学或退学的决定。

这难道都是孩子自己的错误吗?

总之,父母教育孩子,不是比谁花钱更多、比谁更费力气、比谁舍得打骂责罚,孩子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只会听话服从的“木偶”。

因而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努力去激发孩子的兴趣,扩展孩子的视野,帮助孩子摆脱坏情绪、建立小目标,懂得通过坚持和专注的付出,换来目标和理想的实现。

这要比单纯逼迫和打骂孩子,更容易贴近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