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里提到去年减税降费1万亿元的数字让我印象格外深刻,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让我们体会到了厚重的政策红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鹰称,“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作了系统谋划,特别是对民航业而言,是一个提振信心、催人奋进的重要报告,我们听后倍感振奋,工作也更加有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国家战略先导产业,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民航综合实力和战略作用持续增强,在主动服务落实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受益于国家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民航大众化出行成为常态,航空出行需求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释放,为我国民航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248个颁证运输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低于200万人次的中小机场达到187个,2021年中小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5.7%,快于全国增速9.9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建、迁建运输机场43个,大部分也都是中小机场。中小机场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民航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人民群众便捷高效航空出行。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既给中小机场带来挑战,更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成渝地区正在加速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成都国际航空枢纽、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持续提升,成渝地区“干支结合”机场布局不断优化,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打造。

在全国两会上,围绕如何加快补齐中小机场短板,大力支持支线航空发展,在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更加主动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李海鹰提交了《关于加快补齐中小机场发展短板服务构建“双循环”、助力国家战略实施的建议》的议案。他从统筹推进规划建设、加大政策补贴支持、加快提升运营能力、协同打造综合交通、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五个方面,对加快补齐中小机场发展短板服务构建“双循环”提出了建议。

在统筹推进规划建设方面,李海鹰建议,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系统思维,加强顶层研究,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特点和地方财力状况,指导地方合理确定机场建设规模,找准中小机场发展定位和方向,对拟建机场的性质、功能、市场预测、航线规划、产业布局等充分考虑,力争在机场远期社会效益与近期经济效益,当地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机场平稳步入正常运营的轨道。

在加大政策补贴支持方面,应充分考虑中小机场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公益属性,特别是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兴边富民”等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建议各级财政统筹专项资金加大中小机场特别是高原、高高原等特殊机场政策支持;完善以成本原则的机场服务收费标准,对涉及中小机场的航线给予补贴和费用减免;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购买航空运力、航线联营等合作方式,稳定航线经营品质;建议行业主管单位适当放宽中小机场航线时刻二级市场互换和执行率考核。

在加快提升运营能力方面,建议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提升中小机场运营管理能力。按照集团化、属地化、市场化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小机场整合纳入区域或省级机场集团管理范围;通过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输出机场成熟运营经验;加强区域内机场人才互动交流,推动中小机场由直接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按照民航四型机场建设指导要求,聚焦中小机场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新技术应用,推进智慧机场建设,通过低投入,实现高产出,提升机场安全运行服务综合能力。

在协同打造综合交通方面,将中小机场纳入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打造,大力推广多式综合联运,提升对周边市州县辐射带动效应,加强机场集散和中转能力建设;行业应统筹区域干、支线机场发展,依托大机场,带动小机场,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区域机场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

在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方面,建议进一步突破中小机场单一运输功能,致力于在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产业要素聚集搭建平台,加快实现民航运输与地区产业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在临空“生态圈”建设中,地方政府应聚焦自身优势,做好顶层规划,防止简单化复制,在农副产品转运、空港经济开发、旅游转型升级、通航协同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基础,以关联产业为支撑的功能空间布局。

记者 杨富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校对 王鹃 图由川航提供(摄影 欧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