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何乐怡

编辑:李静

风品:沈禾 车一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造车三剑客,终于要港股团圆了。

2月28日,蔚来集团公告,已向港交所上市委申请以介绍方式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及募资,计划3月10日挂牌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过2019年“破产”边缘,品尝2020年股价几何级狂翻,痛失2021年新势力销冠……跌宕起伏的蔚来从不缺故事,也从不缺可能性。

只是,面对后浪的咄咄逼势,被吐槽“卖不动”的蔚来汽车,能让港股投资者买单吗?两地上市,会给这位曾经的新势力一哥带来哪些改变?

1

三剑客中垫底

增速跑输大市 一哥怎么了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通过介绍上市登陆港股,可扩大投资者群体,同时不稀释现有股东利益,最重要的是时间更快,缺点是不能为蔚来带来新资金。

内外信心提振之意明显。不急些,也不行了。

看销量,2021全年蔚来交付新车91,429台,同比增长109.1%。小鹏汽车达98155辆,为2020年3.6倍;理想汽车为90491辆,同比增长177.4%,与蔚来差距仅千台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三剑客中增速垫底,同样也“跑输”了大市: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实际上,2021下半年便有征兆。当年7月,蔚来月度交付量首次被小鹏、理想超越,此后连续多月无缘榜首。

进入2022年,形势依然不乐观。1月销量,蔚来彻底跌出前三,昔日“蔚小理”变成了“小理哪”。整体新能源品牌销量排行中,甚至跌出了前十。

2月销量,再被理想、哪吒、小鹏压制,位列新势力第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昔日大哥到底怎么了?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由于产品原因,销量跑输大市,感到挑战不小。

2021年10月,蔚来因生产线升级,销量被拉低到不足4000,交付量不及小鹏和理想的一半。

尽管蔚来对外宣称代工厂江淮已将年产能扩至逾20万辆,但有媒体报道,因受芯片及其他部件、原材料短缺影响,真实产能或打折扣。

即便产能充沛,产品力也待考量。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由于较长时间车型未能更新换代。面对市场接连涌现的新品,势必影响消费者购买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蔚来也做了不少努力。

2021年3季度财报显示,蔚来Q3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高达18.249亿元,同比增长94.1%,环比增长21.8%。高于小鹏的15.38亿元和理想的10.2亿元。

同期,蔚来交付24439辆,小鹏汽车为25666辆,理想汽车为25116辆。换言之,蔚来花了更多的钱却卖了更少的车。

也基于此,2021年Q3,蔚来净亏环比扩超二倍至 28.6 亿元,远高市场预期。

整车销售毛利率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18%,离李斌 25% 的目标差距不小。要知道,“价格屠夫”特斯拉已将整车毛利率做到了30.5%。

销量增长不利、规模效应难突破,自动驾驶风波或“难辞其咎”。

2021年 8月,一名蔚来车主在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辅助)时发生交通事故身亡。行车数据显示,该车主在七月共驾驶蔚来行驶5960公里,其中有52.2%的里程使用了NOP。

由此,蔚来被推上风口浪尖。安全性与自动驾驶技术的不确定性,被反复讨论。期间,虽传出500车主联合签名力挺蔚来的公开信,但车主间的分裂声也进一步加剧。

甚至有车主吐槽:“(联合签名事件)给我们普通车主带来困扰,经常有人问,蔚来车主是不是和传销组织一样,真后悔死了,买这个车脸都丢光了。”

孰是孰非,没有定论。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纷扰对宝贵的消费信心不是加分项。

2

新品争议 高端稳不稳?

好在,新作亮相提振不少士气。2021年12月18日,蔚来正式发布中型智能电动轿跑ET5,起售价32.8万元,顶配版38.6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触手伸向20-30万元的新能源主战场,被视为拯救销量的大动作。不过环顾四周,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小鹏P7、极氪001等竞品也不少,蔚来ET5起售价还是不占优势。

好在,动力、续航等方面不乏可圈点处:如可实现4.3秒的零到百公里加速;550公里和700公里的续航接受预定版本;内饰还配备了氛围灯、标配7.1.4杜比全景声音响系统、大尺寸天幕等。李斌表示,ET5仍是蔚来有史以来订单最多的一次。

的确,蔚来亟需通过推新,在销量上重新支棱起来。“销量排名对车企非常重要。”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与其他车企相比,2021年蔚来销量增长较慢。同时推新,还可缓解过去蔚来对单一产品的销售依赖。

2022年1月交付的9652辆汽车中,ES6单款销量就高达5247辆,占比54.4%。

只是,还不能高兴太早。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随着ET5发布,需警惕“左右手互搏”隐患。ET5和ET7两款车型都是基于蔚来的NT2.0平台所打造,两者有不少相似处。

如动力布局上,两款车型都具有双电机布局,同样拥有75kWh、100kWh和150kWh三种不同动力电池容量选择,最大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智能化上,两款车型同样拥有NAD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超感系统AQUILA、超算平台ADAM。以至于ET5被一些舆论称为“缩小版的ET7”。

而相比ET7,ET5便宜了将近12万元,这样的定价策略会让老车主接受吗?是否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对此,李斌的回复耐人寻味:“家里两个孩子,谁有出息都行”。蔚来总裁秦力洪坦陈部分预定ET7的用户犹豫很正常,“ET5绝大多数订单还是来自没买过任何蔚来产品的新用户。”

问题在于,市场是最聪明的,客户也不傻。低价高配是否利于蔚来内部产品体系发展?

对苦心经营的高端化形象又影响几何?

要知道,高端化是蔚来的主打标签。2021年,虽整体销量不佳,但在中国30万元以上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占有率达40.8%,位列第一;另据全球权威机构数据,2021年1至11月全球高端电动汽车(MSRP5万美金以上)销量排行中,蔚来位列前二。

李斌曾言:“如果你在购买一辆汽车,你不仅仅是在买一辆车,而是在买一张通往新的生活方式门票。”

一直以来,蔚来定位为“豪华”和“服务”。前期重在研发和车型拓展,后期注重蔚来品牌的豪华格局和客户的服务体验。

那么,在蔚来尚未能达到BBA价值水准、品牌影响力时,有足够勇气完成品牌下探吗?

“蔚来现在走的是跟特斯拉一样的路线,先高端后中端。”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虽然蔚来定位于豪华品牌,但其战略会像BBA等传统燃油品牌类似,在每个细分市场都进行布局;同时运用固态电池、激光雷达等新技术来提高产品竞争力,打开市场。

愿景足够振奋,实操难度几何?

3

亏超270亿、补贴退场

手机生意多香?

不止价格下探,蔚来也或有新业务动作。

据36氪报道,蔚来已开始“动手”做手机了,前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已加盟。

有消息称,蔚来深圳手机研发部门动作频频,年后新发了100多份offer,并持续在深圳增加200多个研发类岗位。

对此,蔚来回应“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企跨界手机业,有一定合理逻辑。行业分析师林永表示,在智能汽车产业,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的车机互联是所有车企都在追寻的目标,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的搭配或成为车机协同的趋势。

“对蔚来而言,染指手机硬件既是对自身生态的补充,也是提升用户体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2021年9月,吉利因跨界造手机引发热议。

作为李书福口中“万物互联”的关键桥梁,手机已被提到战略发展高度,斥资 100 亿元布局,并传出有意收购魅族。

看看李斌的创业“执念”,入局手机也不突兀。

回顾往期生涯,这位大神已然构建了一个庞大“出行帝国”。通过其个人、易车和蔚来资本,李斌已投资了几十家出行相关公司,包含嘀嗒、摩拜、车和家、优信二手车、天天拍车等明星项目,覆盖汽车电商、整车制造、汽车后市场、汽车周边服务、移动出行等多细分领域。手机作为新兴媒介,是上述业务链最好的串联器。

只是,毕竟隔行如隔山。从头开始需要勇气,更需技术基因与雄厚财力。

造手机,一点不比造车少“烧钱”。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华为在手机业务上的研发费用约400亿元人民币;小米CEO雷军也透露,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这还仅仅是研发费。相较吉利收购魅族的“拿来主义”,蔚来若“从0到1”无疑要面临更大挑战。

审视财务状况,有多少腾挪空间:据港股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蔚来净亏损分别为96.39亿元、112.957亿元、53.041亿元和18.735亿元。不到四年亏超270亿元。虽近两年亏额减少值得肯定,但离真正盈利路途仍然遥遥。

截至2021年9月30日,蔚来现金储备共计约470亿元(73亿美元)。同时在去年11月,蔚来完成约127亿人民币(20亿美元)美股ATM增发,通过在市场上发售,蔚来出售了53292401ADS,筹集到20亿美元融资。

蔚来表示,其预期持续于研发、销售及服务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并在扩大产能方面进行投资,以进一步发展及扩展业务,而该等投资可能无法及时或完全无法使收入或现金流增加。

换言之,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目光撤回新能源汽车,2022年行业也将迎来重要转折: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无疑,本已内卷的新能源车圈,竞争将更加白刃。本就左支右绌、销量被反超,又能在手机市场翻腾出怎样浪花?

况且,手机生意同样没多香。一方面产品疯狂内卷后带来更快迭代;一方面产品同质化带来市场销量疲软。IDC数据显示,2016至2021年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呈逐年下滑态势,由4.67亿台滑至3.0亿台。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智能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寻找新的手机生态内容和效益增长点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手机的众多存量客户,却是潜在的汽车产品的增量客户。

行业分析师李晨则认为,车企做手机更像是防守型逻辑。面对来势汹涌的跨界新玩家,全生态打通会是至关重要的竞争点。

简言之,与手机企业“互攻腹地”,似乎已是蔚来不得不做的选择。但如何保证博出一片协同新天地,而不是新增一个亏损包袱、发展累赘?同样是一个严肃思考。

4

生长密码

找回一哥荣耀

李斌曾在采访中提到:“不理解为什么还有人买油车。除了能闻汽油味,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好的。”买油车就像买机械表一样,更多是一种情怀。

这种高调自信,被一些网友吐槽为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很难说,谁对谁错。

可以肯定的是,电气化时代大潮已势不可挡,传统车企的反扑也日益凶猛。正如何小鹏解释二次上市: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迎接2023年的智能汽车史上最强“战役”。

想必,销量落后的蔚来更有此危机意识。欣喜的是,虽有上述成长痛点,好在两者从未停止精进、改进脚步。

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前三季,蔚来累计投入研发费超27亿元,全年预计投入50亿元研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蔚来员工数量超15000人,其中研发人员为4809人。

新品方面,根据规划,将在2022年交付三款基于NT2.0技术平台的新车型。其中,蔚来首款中大型智能电动旗舰轿车ET7将于3月28日开启交付;去年底发布的中型智能电动轿跑ET5,预计2022年9月开启交付。

此外,蔚来总裁秦力洪透露,4 月中旬将发布另一款中大型 SUV ES7,舒适性上将做到更加极致,年内交付。

用户体验方面,为给用户“与燃油车加油”一样的补能体验,蔚来2020年成立了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BaaS电池租用服务、换电模式等体系提升了不少用户驾乘体验。

不难看出,蔚来也在负重前行,不缺翻盘底气。这股不服输、持续向上的韧性、敏感性,也是其一路披荆斩棘、笑看荣辱的密码所在。

李斌的认知是清醒的,正如其所言:无论是领跑的品牌,还是掉队的品牌,这场资格赛都还没到结束的时候。“永远都不能说危险已经过去。”

的确,这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一时先后,不算成败,关键是要持续向上。

招股书中,“风险因素提示”长达87页。蔚来表示,公司对于按期、大规模地研发及制造高质量且对客户具有吸引力的车型能力及运营经验仍然不足。2022年也是成立以来,对供应链能力最大考验的一年。

2022年初,哪吒汽车开启目标估值约450亿元的Pre-IPO轮融资,其主体-合众汽车也被曝正式启动港股上市计划;同时,零跑汽车也加入了IPO大营,加上在科创板门前做俯卧撑的威马汽车,一场新上市潮正在路上。

消费者、投资者都不缺选择,蔚来有什么核心竞争力、靠什么让两者买单?凭啥找回一哥荣耀?即将第四次敲钟的李斌,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