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25日,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前,一对石狮昂首雄踞在大门两侧,在冷风中威严地凝视着过往的游人。

这对雕刻于乾隆年间的石狮,历经数百年风雨,如今重现当年雄风。石狮后一扇大门的门楣之上,由乾隆用维、蒙、汉、满、藏五种文字书写的“丽正门”,成为我国多民族团结与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2021年8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承德避暑山庄,察看山庄主要建筑和旅游服务设施,详细了解山庄历史和文物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指示,让承德文物保护工作者备感振奋。

为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承德加强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利用,推进文化繁荣再攻坚。

“原来石狮腿部有凹陷、身上有多处破损,由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工艺,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风化脱落。”2月25日,承德市文物局总工程师陈东指着修复后的石狮说,现代科技手段,让这对石狮“重获新生”。

目前,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佛画像、普宁寺石质文物、须弥福寿之庙等,都被纳入科技保护之列,并定期接受专业“体检”,及时得到修护。

承德市还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组建了一支由遗产监测、勘察设计、古建施工、工程管理、文保科研等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性文物保护团队,完善预防性保护专用软件系统,建立承德古建筑保护信息库,从古建筑传统的被动修缮逐步向主动的预防性修缮转变。

承德文物科技保护修复中心与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开展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钟表、唐卡、壁画、佛像、彩画、石雕等文物的科技保护,培养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和研究专业人才。中心对每一件文物都建立专属信息档案、“病例档案”、防患预案和岁修方案,动态、长效监测。

文化遗产要“活下去”,还要“活起来”,让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得以延续传承。

走进避暑山庄清音阁遗址,打开手机App,扫描墙上二维码,一座坐南朝北、阁高三层的建筑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手机上。

避暑山庄清音阁曾与北京紫禁城畅音阁、颐和园德和园,并称清代三大戏台,不幸在1945年的一场大火中湮灭。科技赋能,这座“千余场戏剧登台、上万名艺人粉末”的奇绝建筑丰姿重现。

陈东介绍说,承德市文物部门正在和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大学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开展合作,就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历史原貌、历史沿革、景观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依托VR、AR等技术手段虚拟复原,让这些园林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朕赐杏福杏仁露”“8福运转·茶器”……不久前,在第16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上,避暑山庄旅游集团精心设计的一件件文创产品凭借“颜值”和“内涵”赢得超高人气。“挖掘文物内涵、拓展文化外延,让文物活起来是今天文物保护的核心。”承德市文物局局长王荣昌说。目前他们已成功研发上架文创产品15类近500款。

“我们正在组织《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到总体规划的各个领域内容中。”王荣昌说。

“我们要把山庄文化内涵发掘得更好,把山庄的文化特质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山庄、走进山庄、爱上山庄!”全国人大代表鲍守坤说,要持续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文化遗产创新传播机制,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多元化传播方式,为人民群众送去更多优质的文化“大餐”。

下一步,承德将围绕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组织专业机构编制《避暑山庄文化传承与发展专项规划》《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古建筑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为文化遗产各项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河北日报客户端报道

文字:陈宝云

视频制作:殷雪迪

手绘:杨成林 孟嘉琪

包装:郝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