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顺潮就香港抗疫提出6点建议,期望能有助扭转疫情。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至今两年多,香港经历过四波的疫情,皆成功控制及有幸安全渡过,可眼前这第五波,却犹如洪水猛兽,完全失控。主要原因是因为Omicron和以往的病毒有所不同,除了飞沫传播,还透过空气传播,传染性极高,因此用旧方法来处理效果不章,必须运用「新思维」、「新战略」来对付它。虽然omicron传染性极高,但参考冬奥的成功防疫经验,和最近有香港案例流入内地,出现小型爆发但最终一一被成功清零,可见只要用得其法,则可有效控制疫情。就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一) 加强全民抵抗力,强制疫苗接种;(二) 找出源头:强制全民1)快速测试及2)核酸检测;(三) 有效切断传播链:使同医院、方舱及隔离中心外,1)加上暂时使用家居隔离,及2)全民戴高保护效能口罩;(四)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以达致最佳的效果;(五) 设立主要渠道以发布疫情即时新闻及教育资讯;(六) 清零后便有可能与内地通关,往后的目标是与国际通关。成功清零后,必须未雨绸缪,为日后的小爆发做好准备,优化追踪能力,确保日后可以动态清零。

(1) 加快疫苗接种,尤其「一老一嫩」群组,有需要时全民「强制」接种

在第五波疫情中,根据当局的数据及港大的疫情硏究, 数据说明疫苗能减低重症、死亡率及感染率,制造对抗病毒的「社区屏障」(Herd Immunity) ,是帮助截断病毒传播链的关键之一。

目前,本港整体接种第一针及第二针的比率,分别是89.7% 及77.6%。但抵抗力较差的小童及长者接种率偏低,令第五波疫情的严重或死亡个案,也集中在这两个年龄组别。目前疫情大爆发,其实最理想的做法是推行全民强制性打疫苗。研究已显示已打疫苗的人士感染风险会较没有打疫苗的人士为低;即使病发,症状亦会较轻微。因此,没有打疫苗的人士实质上是把自身暴露于危险当中,一旦感染病毒,不但危害自身健康,亦使身边的家人朋友受威胁。故此,打疫苗是保障自己及其他人健康的重要一环。政府需要想方设法,以数据说服市民立即行动,尽快将接种疫苗比率提升至超过九成。

(2) 锁定病毒源头:强制全民快速测试及核酸检测

强制全民快速测试,即时把高病毒患者找出来

「核酸检测」和快速抗原检测 (「快速测试」) 是两种最常用来找出阳性病例的办法。核酸检测是国际诊断金标准,优势是准确性高,病毒量低也能检查出来,但受限于实验室设施、需时较长,而且采样时有出现大型交叉感染的风险。而快速测试快捷方便,不受时地限制,现已被欧美各国采纳,香港政府亦于2月26日已接受快速检测结果。快速检测对于找出病毒量较高的阳性个案效果显着;但当病毒量不足时,会出现假阴性。

要达至清零,核酸检测和快速测试可互补长短。建议先以全民快速检测作为前期辅助,由政府免费为市民提供快速测试包,短时间内 (15分钟) 大规模筛查出八成高病毒量的患者,把他们就地隔离;如可持续全民快速检查14天,则可筛查出95%的阳性个案,包括最初潜伏期继而病发的患者、及新受感染的患者。

强制全民核酸检测确保病毒清零

由于快速测试对病毒含量低的病患者无法测试出来,出现假阴性情况,一旦走漏了这些个案,病毒便有机会在社区萌芽及蔓延,故在疫情比较受控,病例明显大减后,可以执行动态清零,锁定源头、全面追踪和隔离时,便可以透过全民核酸检测来确保把病毒「斩草除根」,达至社区清零。就算是已经没有本地个案,如果没有做过全民检测,在社区内仍然有隐形传播链的危险,这有可能导致日后爆发新一轮的疫情的,若能来一次全民核酸检查,确定了社区确实已是病毒淸零

无论核酸测试或快速测试,都必须有立法强制上报、隔离,违者必究,这样才能杜绝有人隐瞒病例。

(3) 切断传播链:强制隔离及使用高保护效能的口罩

精准分流,迅速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

启动全民快速测试后,保守估计将会筛查出10万新增阳性个案,及30万密切接触者,如不迅速隔离,数字只会继续以几何级数上升。现时隔离这些人士的地方主要分为:

• 重症患者:医管局医院

• 轻症患者:方舱隔离医院

• 密切接触者:隔离中心、隔离酒店

虽然在中央的协助下,已非常之积极及紧急地建设方舱隔离医院和隔离中心,但短期内仍远追不上实质的庞大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探讨其它解决方法。除以上几类场地,采用家居隔离这一权宜之计,待有在足够的方舱医院和隔离中心时,便可停止家居隔离。武汉疫情最严重时,就是同时使用医院、方舱、隔离中心,并以家居隔离以缓解隔离设施不足的问题。

因为隔离设施有限,因此精准分流是关键。医管局资源应保留予重症,长期病患,或有特别需要的患者,例如体弱多病及高龄患者。方舱和隔离中心应用于轻症/无症状确诊者,或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家居隔离,则可暂时性「收留」这些轻症/无症状确诊者,或密切接触者。

强制家居隔离措施作短期过渡政策

家居隔离适用于轻症/无病征患者、或密切接触者,要「优化」家居隔离,首先要立例规定所有隔离人士严格禁足,避免他们外出把病毒扩散。家居隔离有两大原则:第一,如家中有人呈阳性,则其同住家人皆应被定性为密切接触者,应立即隔离及禁足。第二、要尽量避免确诊者和密切接触者同在一个屋檐下。例如,同住家人中若发现阳性病例,这个阳性病例应按其病性尽快被安排去治疗/隔离。如他是长期病患/幼童/老人,则应送至医管局医院;如属轻症/无症状,则可送至方舱;如方舱不足,则唯有家居隔离,并尽量留在独立房间。另外,如所有家人均检测阳性,则全家人应在家隔离并禁足。如中招人士居住环境无法家居隔离 (如㓥房住户),这类人士也应被安排入住方舱/隔离中心。

住客确诊并居家隔离,其同座的邻居必会有所顾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邻居要有知情权,这样才能做足防护措施。例如在家中尽量戴高效能口罩,减低感染机会;保持厨房及厕所窗户关闭,其他空间则保持空气流通。居家隔离期间,隔离人士仍可如常「叫外卖」,以解决日常正常需要,大前提是送货人士必须配戴高效能口罩。

我们知道居家隔离并不是最理想的做法,但在隔离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居家隔离总比让带病毒人士在社区四处播毒或流离失所好。大部分感染人士一般于一至两周内便可痊愈,如大家可齐心自律坚持两周,则有机会清除大部份病毒源头,扭转疫情。

强制全民戴高保护效能口罩四周

因为Omicron透过空气传播,普通外科口罩保护功效十分之低。要有效切断传播链,必须戴高保护效能口罩,如KN95、N95或KF94口罩。高效能口罩比普通外科口罩更贴面,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会议(ACGIH)最近的一项新硏究显示,证明N95口罩能大大减低吸入病毒及感染的风险。一个戴着普通外科口罩的人面对着同样戴上普通外科口罩的Omicron患者,只需一小时便受到感染;但是,如果两人同样戴上N95口罩,健康的一方可得到超过24小时的保护。希望当局尽快修例,规定市民在家居以外全面执行「口罩令」,配戴高保护效能口罩,并且需持续配戴最少四周,以有效截断Omicron传播链。最后、若是在家居隔离的人士,也需要戴口罩。

(4)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新冠病患者达致最佳的效果

西医方面,新冠疫情发展至今,全球药厂均投发巨大资源日以继夜研发特效药。而透过疫苗作预防配合特效药减轻并发症,将成为控制疫情的趋势。而早期服用药物,体内的病毒活性下降,理论上也有助于减低传染的风险。西医治疗仍是主要及重要的。

中西医结合诊疗是中国抗疫的一亮点,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治疗新冠肺炎有明显疗效的中成药及处方,其中的「三药三方」,

在防治新冠方面所起的显著作用,在内地已是为人知。对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在重症方面,以西医为主,同时结合中医治疗显着提高了救治效果,降低了死亡率。而中医药的优势还在于是对出院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在新冠肺炎各个阶段,中西医都可以优势互补,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临床充分验证。

再以本港为例,早在2003年非典袭港期间,香港医管局就邀请广东的中医师来港助力抗击非典。而当时一些医学界人士,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及医疗机构,在中西医防治非典方面亦已作出了很多有益有效的尝试。据统计,本港共有约8千名注册中医及 5百多名表列中医。这是壹支庞大的力量,应加以发挥他们的作用。

(5) 设立主要渠道以发布疫情即时新闻及教育资讯

尽管香港一直奉行严格的感染管理措施,但第五波疫情感染个案飙升,不得不把政府、专家、医疗系统及市民杀个措手不及。疫情每日变化和不断发展,政府有不同官员和不同的专家发表意见,市民感到混乱之余,甚至会接收到错误或当下已不适用的指示。要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尽快有效地控制疫情,一个能向市民大众传播准确和第一手资讯的公用平台必不可少,市民才能针对性地作出即时反应。

香港电台作为官方指定广播渠道,理应行前多步担当主要角色发布第一手疫情资讯。香港电台可设立两个渠道,分别以成人及儿童为受众。以成人为受众的渠道可主要发布最新疫情新闻例如最新感染个案及防疫政策,同时政府亦可善用此渠道作即时更新。考虑到儿童及学生在家防疫,并将提前于3月开始放假,以儿童为受众的渠道可提供丰富且有趣、集娱乐和教育于一身的节目,教导学生防疫知识。此举可能需要额外投放资源于外购节目版权,不过学生能从节目中学习防疫,有利于日后恢复面授课堂,长远而言仍有裨益。

(6) 清零后便可与内地通关,往后的目标是与国际通关

先与内地通关,需要优化追踪系统和政策,日后才有望动态清零,继续通关

香港必须要先清零,才有条件与内地通关,即使成功通关后,日后估计仍会有小爆发。但只要我们能做到动态清零,在面对小爆发时可在短时间内找到源头及紧密接触者,并做出隔离措施,便可防止大爆发。要有效追踪病毒进而防控,政府必须优化追踪系统和政策。部分市民对披露个人资料虽可能有所顾忌,但目前正处病毒大流行之际,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需要达致一个平衡,我们可以立例把追踪的功能只限于使用在防疫抗疫的用途上,数据更会在潜伏期过后自动消灭,增强对个人私人的保障。而当局必须善用科技作追踪等工作,为市民健康提供更大保障。

全世界疫苗接种率高,这形成保护屏障,减低接种疫苗后人士感染的机会,从而不会传染他人,挡住了病毒传播。新冠疫情发展至今,全球药厂正陆续推出不同的特效药,对减低传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和其并发症十分有效。有鉴于此,笔者个人比较乐观,希望香港在几个月内有望与内地通关,一年内有机会与国际通关。

「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生命。」我们不会容忍自然感染导致大量长者死亡,「与病毒共存」将不会是我们的选项,与病毒斗争,我们需要力争清零。笔者深信,若能严格执行以上几项建议,香港则有机会「不封城」也能动态清零。

结语

内地防疫抗疫有相当的经验,并且做出好成绩各国有目共睹。香港感恩有中央的大力支,并应全力配合中央就医护人员、物资、及药品上为我们提供的援助。制定防疫抗疫政策必须「准」、「狠」、「快」。「准」,制定政策时要精准分析及衡量缓急快慢;「狠」,市民有不同的想法和政治背景,没有一项政策是人人都会支持的,政府应该「软硬兼施」,必要时使用强硬手段,狠起来;「快」,Omicron传染性极高,每三天感染数字便翻倍,因抗疫行动必须分秒必争。

「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生命和健康。」我们不会容忍Omicron导致大量长者死亡,「与病毒共存」将不会是我们的选项,与病毒斗争,我们需要力争清零。笔者深信,有中央的指导和帮助,若能严格执行以上建议,香港则有机会「不封城」也能扭转疫情,最后可以「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