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的午饭过后,天气不温不燥,大多数人都正在家进行午休,但也有一些人正处在危险边缘。

在云南省文山州的麻粟坡村的坝子雷场,有一队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排雷工作,为了让附近百姓们不被炸伤,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走在雷区。

这时,有两名排雷兵的探测仪里传来了警报声,这两名排雷兵便开始进行排雷工作,当天下午的2点40分,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这枚手雷发生了爆炸,其中一名排雷员身受重伤,当场昏迷休克,而他的队友脸上仅有一处擦伤,随后救护车紧急赶来,把伤员拉往医院进行全力抢救。

这位身受重伤的排雷员没有想到,这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排雷行动,而他的队友在他的保护下并无大碍。

这是怎么回事?这位身受重伤的排雷员是谁?他后来怎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杜富国,在这场排雷行动中他被授予“一等功”,但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1991年11月,杜富国出生在贵州遵义的一个普通家庭中,虽处和平年代,但杜富国自小便有一个参军梦。他看着电视上的军人们,无数次幻想着自己身穿军装的模样,他努力学习,想要有朝一日能够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在2010年12月,杜富国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军人,在2015年6月份,他主动报名前往祖国边境,参加扫雷行动,隶属于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员,在部队里他刻苦训练,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

到2018年,在一次又一次的排雷行动中,杜富国总是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三年的扫雷工作中,他共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雷2400余枚,进行排雷行动时,稍有不慎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杜富国先后有20多次都是险象环生,最后都被他化险为夷,被称为队里的扫雷能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对越反击自卫战后,我国中越边境处大量的地雷和炮弹埋伏在地下,而云南文山州麻粟坡村的村民深受其害,毫不夸张的说当地200个人只有300条腿,到处可见的都是残疾人,家家户户里都备有拐杖,他们有些条件好的会装上假肢,但大多数人可能就此被困在家里,再也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的10月,杜富国所在的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奉命前往云南省麻粟坡县进行扫雷行动,一路上,他看到不少村民就在家门口坐着,那些村民们看着战士们,眼神尽是对生活的渴望,这让杜富国心中十分难受,他决心要把那些埋藏的地雷和炸弹排除干净,让百姓们不用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他没有想到,这竟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排雷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1日的下午,杜富国来到了麻粟坡县的坝子雷场,他和战友艾岩来到了一个爆炸物十分密集的雷场,两人身穿20多斤重的防爆衣服,打起十分的精神,时刻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手中紧握着扫雷仪,一处不落的进行勘测,慢慢的往前挪动着。

突然,手中的扫雷仪发出了警报声,两人再次对当前区域进行了排查,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炸弹露出了地面,他凭借着多年的排雷经验,初步断定那是一枚67式加重手榴弹,这种炸弹爆炸威力十分巨大,一旦发生爆炸,周围10米以内都会收到伤害,而这仅仅是地面上露出的,地下是否埋藏有炸弹无从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富国深知这颗炸弹的杀伤力,队友艾岩入队较晚,作为小组长,他命令战友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这也是杜富国在以往的排雷行动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仔细交代着艾岩,发现情况不对后赶紧跑,他总是这样,一往无前,冲在队伍的最前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他已经参加过1000多次的排雷工作,但他仍是十分谨慎,接下来杜富国如往常一样,匍匐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清理着周围的浮土,而这时的艾岩收到了杜富国的命令,已经后退了几步,突然“轰”的一声,这枚炸弹发生了爆炸,天空中出现了巨大的蘑菇云。

顿时尘土飞扬,生死关头,杜富国在爆炸的第一时间,竟是扑到了战友艾岩身上,他用自己的身体抵挡着强烈的冲击波,当艾岩反应过来时,只看见杜富国倒在了血泊中,已经昏迷休克,两只胳膊已剩半截,防护服被炸成了棉花状,防弹头盔被炸的粉碎,在他的保护下,艾岩只受了一点皮外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日下午2点40分,赶来的军医对杜富国进行了紧急包扎处理后,战友们合力把他抬上了救护车,此时,杜富国的安危紧扣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杜富国被紧急送往了麻粟坡县人民医院,一时间,外科、骨科、眼科烧伤科等多名专家一同前往协助,在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努力后,杜富国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伤情实在太过严重,连夜把杜富国送往了解放军第59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2日的凌晨,部队医院里,10多名专家对杜富国进行了紧急会诊,由于治疗及时,杜富国的伤情基本稳定,虽然没有了生命危险、但此时的杜富国已经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这一年他仅仅27岁。

杜富国清楚地知道炸弹的威力,刚醒来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双手,但以为眼睛只是受了轻伤,并没有想到会失明,一直想着康复后还要再次归回队伍,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看不见了,但他并没有做出过激反应,当他的父亲告诉他这一消息时,杜富国显得十分平静,只是说了一句:“都这样了,我会坚强面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正如杜富国所说的那样,身体上的残缺并不能打击到他,他坚持着军人的本色,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原本医院担心他会一时接受不了打击,给他安排了心理医生,但没有想到杜富国十分的乐观积极,在基本康复后,他就开始学习独立穿衣吃饭,不想让家人太过照顾他。

每一次的康复训练,都是异常艰难的,杜富国从来没有过怨天尤人,没有了双手,就锻炼双臂,杜富国按上了肌电假肢,由于假肢没有感知能力,而且重达三斤,为了能更好的操作,他经常会练的汗如雨下,摘下假肢后,他的双臂绑上了重重的沙袋,不断的锻炼着肩部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杜富国不懈的锻炼下,很快他就能自己吃饭和一些简单的自理了,尽管没有在部队生活,但他每天还是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有战友来看望他时,他还是会站得笔直,敬一个军礼,犹如当初在部队一样,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众人都没有想到他有这么强大的意志力。

杜富国刚受伤时,仅仅结婚一年,他的妻子王静刚开始有些接受不了,当她看到自己丈夫乐观积极的心态,她也只是在身旁默默陪伴,做起了杜富国的双眼,医院的护士说,杜富国在住院期间,他的妻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无论杜富国走到哪儿,都有王静的身影,她就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自己的丈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11月24日,杜富国被授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2019年2月18日,他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称号,众多荣誉加身,他当之无愧。

尽管如今身体残缺,对生活已造成了影响,但杜富国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他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受伤,想要得到特殊照顾,当别人叫他英雄时,他总是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这样做。”他没有被打倒,努力地生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的8月份,一档广播节目《南路之声》开播,杜富国担任了播音员,他在广播中感谢着众人对他的关心,用自己的故事鼓舞着众多士兵们,依旧在播音员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国家不会忘记杜富国的付出,对于负伤的军人,国家会给予妥善的照顾,杜富国的生活因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而人民群众们也一直惦记着他,随着杜富国的英雄事迹逐渐被媒体报道,大家心中都十分的佩服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些排雷兵的不断努力下,当初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坝子雷场,终于如杜富国所愿变成了一片耕地,村民们再也不用惧怕了。

如今的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向英雄杜富国和所有的人民解放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