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在某军区的机场内,一架直升机的螺旋桨正在飞速转动着,卷起了巨大的气浪,发出刺耳的轰鸣声,这时,一般没有人靠近。

只见一个机务兵就在飞机旁,在起飞前做着最后的检查工作,只见他一丝不苟地俯身查看着机身情况,在经过一番检查后,他连连比出“OK”的手势,随后便在放飞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飞行员在放飞单上看见这个人的名字后,立马轻松了起来,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了飞机,开始了此次的飞行工作。

飞行员们说:“有他在,我们放心。”

他是谁?为何让飞行员们如此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一级军士长芮银超,飞行员们称他为“定海神针”,敢跟外国专家叫板,部队曾为他改编士官编制,40万年薪毅然拒绝,一心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0年农历8月,芮银超出生在江苏省新安镇的一个小村庄,在他小时候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他的父母想要陪伴他,但还要解决温饱问题,父母都忙忙碌碌的上班挣钱,就把他送到了他的外婆家。

芮银超在外婆家待的那段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蹲在门口,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婆家隔壁部队,解放军叔叔们身着军装,英姿飒爽的模样让他印象十分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自芮银超有记忆后,他的父母就规划着他的人生,想让他做一个厨师,觉得这样就衣食无忧了,所以芮银超就把他的参军梦深深的埋在了心底。

这一天,芮银超再次来到了外婆家,他又看见了那熟悉的身影,这让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一腔热血,决定参军入伍。

1987年的秋天,芮银超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报名处,但就在体检时没有通过,原来他做农活时,胳膊在被扎起了很多水泡,医院以为他是皮肤病,就这样,他第一次报名参军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2年的这个时候,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再次来到了报名处,但部队告知他那一年不招兵,芮银超再次失望地离开了,这时他的父母已经给他买好了门面,想要安排他去学做饭,但芮银超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坚持着自己的参军梦,时刻关注着当地的招兵信息。

终于在1989年春节过后,芮银超终于等来了部队招兵,在得知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冲到了报名处,这次他终于报名成功,实现了当兵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芮银超在入伍后被分到了陆航部队,成为了一名机务兵,主要负责飞机修理工作。

想要做好这个工作,就必须有好的文化基础,然而芮银超只有初中学历,那些航空学原理和一些物理电工学知识,对于他来说犹如天书,

有战友劝他去炊事班,但芮银超不服输,他借来书籍,不分白天黑夜的努力学习。

早上战友们都在睡觉时,他就已经起来背各种原理和参数,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跑到内场熟悉飞机的各种电路,晚上睡觉前也会把当天看过的电路给画出来,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芮银超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最终成为了他那一行业的专家。

芮银超认为自己的工作十分平凡,但又十分重要,他的工作保障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也关乎着战友们的生命安全,容不得有一丝马虎,就连外国专家在场,他也敢跟其叫板。

2000年10月,芮银超所在军区从国外引进了6架直升机,但就在几个月后,其中4架自动驾驶仪连接出现了故障,因当时服务期还没有结束,外方就派来了专家进行检查维修,然而外国专家在检查了半个月后,只是说是机件耦合的问题,再飞一段时间就好了。

在外国专家检查时,芮银超全程跟在他们身后,仔细分析了一下他们检查的每个环节,芮银超心想:现在问题没有解决,让飞行员去试飞,发生意外怎么办?

芮银超默默的说:“第一,这6架飞机是同一批次的,为何那两架没有问题,第二,如果是机价耦合有问题,又是怎么通过你们的检验的?”

芮银超的话让外国专家哑口无言,但又不知怎么来解释,于是就让他自己去检查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人的注视下,芮银超开展了检查工作,随后他坚定地说了一句:“问题出在了自动驾驶仪器的液压舵机上。”

外国专家决定相信他一次,就更换了液压舵机,没想到一番修理后,直升机竟然恢复正常了,芮银超的这一番操作,为我国挽回了近百万的经济损失,也让那几位外国专家心服口服。

他们竖起大拇指,对芮银超夸赞到:“中国芮,真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7月,芮银超跟随部队来到了重庆,当地温度当时高达40多度,整个机身暴露在阳光下,有一架直升机尾梁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当时尾梁舱已经被晒到了60多度,芮银超主动请缨,拿起工具就爬到了尾梁舱里。

芮银超身高1米83,但尾梁舱的高度不到一米,进去没有几分钟,身上的汗水就犹如雨珠一样往下落,他咬牙坚持着,在极度狭小且高温的环境里待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问题并进行了维修,芮银超这时才松了一口气,战友们却迟迟不见他出来,便派了一名战士进去查看,发现他已经晕在了地上,最后战友们用绳子把他给拖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芮银超在岗的30年里,始终坚持着机务兵的铁律“故障不过夜”。

2013年4月19号的晚上九点多钟,飞行员训练结束正在闲聊,芮银超无意间听见机组人员说,有一架飞机有一点小毛病,等睡醒再去查看,这句话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他当即表示现在就要去查看,战友们看他态度坚决,也没有说太多。

于是,芮银超带着战友,对那架飞机进行了连夜抢修,工作完成时已经是凌晨三点钟,然而谁也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0号的早上八点钟,芦山发生了特大地震,对交通道路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此时直升机变成了唯一的运输工具,芮银超所在部队收到命令,派出直升机飞往灾区参加救援行动,领头的正是芮银超昨夜抢修的那架飞机,是他的坚持才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在此次救援行动中,芮银超白天运送物资,晚上在直升机不工作时,还要进行日常检修。

战友们说:“每次遇到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在2005年时,芮银超差点就退伍,这一年他入伍已经过15年,当时他只是一个士官(现已改为军士),当时他的部队里也没有高级士官一衔,这意味着他即将要脱下军装,退伍还乡。

有一些航空公司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觉得芮银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立马向他伸出橄榄枝,答应给他年薪40万,还给他配房配车,但芮银超都不为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芮银超觉得部队培养了他,他也要报答部队,在即将要退伍的一段时间里,他连夜把自己那40多本的工作笔记给整理了出来,那45万字是他日日夜夜积累而来的,他想要把这些实战知识传递给那些新兵们,让他们能够更快的报效祖国。

芮银超把整理的资料交给首长后,首长非常意外,因为在他之前,并没有人整理自己的笔记,而他的笔记涉及的机务知识十分广泛,对于机务兵们的培养也十分重要,他没有想到只有初中学历的芮银超,精神如此高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芮银超的赤子之心,首长把他的笔记交给了相关专家,并向上级申请,继续让他待在部队,这样一个人才,如果不在部队服役是非常可惜的。

总部立刻围绕着芮银超一事,召开了两次的专题会议,最终决定改编特设专业高级士官的编制,芮银超破格留在了部队里,部队为了他而改编,也让芮银超心中十分感动,在日后的工作里,他更加的刻苦勤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芮银超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却愧疚于亲人。

10月的一天,他参加了云南的一个军事演习,这场演习足足准备了5个月,芮银超带领着技术人员们,在飞机起飞前进行最后的检查工作。

但就是这一天,芮银超接了一通家里打来的电话,他的父亲去世了,得知这一噩耗后,芮银超心中十分难过,但演习还没有结束,这场演习是所有人的心血,如果因为自己的离去,有了什么差错怎么办,芮银超整理过情绪就继续开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习结束后,芮银超连夜赶回家乡,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到家后,家人们说他的父亲在去世前一直看着家门前的那条小路,那是芮银超回家时的必经之路,芮银超心中满满的愧疚,然而父亲现在已经不在了。

在部队里芮银超先后维护过6种机型的直升机,熟练掌握500多类直升机"疑难杂症"的诊治办法,排除直升机故障和事故隐患700多起,安全保障飞行2000多个场次,安全事故依然保持着零纪录。他荣获二等功、三等功,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和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12月,芮银超结束了30年的军旅生涯,正式退休。他不留余力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带出了400多名徒弟,其中有33人在他的教导下成为了特设师,有8人更是成为其专业骨干,有50人立功受奖,如今,他的徒弟依旧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芮银超踏实肯干,积极为祖国作出贡献,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