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据“今日俄罗斯”(RT)此前报道,俄罗斯军方宣布了于当地时间3月5日上午10时停止进攻,开放人道主义通道以便居民离开马里乌波尔和沃尔诺瓦哈。俄方表示,此前已与乌克兰就该通道达成协议。

据俄新社当地时间3月5日晚些时候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告诉记者,由于基辅方面不愿劝导“民族主义者”或延长“静默状态”时间,俄军自当天18时起恢复了在乌克兰的军事进攻行动。

他说:“‘民族主义者’利用‘静默状态’重新集结,并巩固了他们的阵地。”

俄新社报道截图

据报道,稍早前,俄罗斯军方已宣布,在当地时间3月5日上午10点停止进攻,开放人道主义通道以便居民离开马里乌波尔和沃尔诺瓦哈。俄军方还表示,为确保安全,它们对人道主义通道和后勤运输作了详细规划和协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基辅和莫斯科的代表提前获知了这一消息。

马里乌波尔和沃尔诺瓦哈地理位置

然而,当地时间下午12点40分后不久,马里乌波尔市议会表示,疏散活动已“推迟”。马里乌波尔市议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一份简短的声明显示:“俄罗斯方面不遵守停火协议,继续炮轰马里乌波尔及其周边地区”。该声明称,一旦恢复停火,撤离将继续进行。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防部则坚称,已确保自马里乌波尔及邻近的沃尔诺瓦哈出发的人道主义路线的安全。俄罗斯国防部重申,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一直不允许当地平民离开,还利用俄罗斯停止进攻的短暂间隙,调入更多部队。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说:“应乌克兰方面的要求,莫斯科时间今天10时至17时,俄军在马里乌波尔和沃尔诺瓦哈地区进入了‘静默状态’,完全停止进攻,以确保平民撤离,但没有一个平民从宣布的安全通道离开马里乌波尔和沃尔诺瓦哈。”

联合国难民署日内瓦总部新闻发言人马修·索尔特马什表示,乌克兰境内难民数量每时每刻都在增加,难民人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突的持续时间和性质。图自澎湃影像

俄新社报道称,科纳申科夫5日表示,自“特别行动”开展以来,俄罗斯军队已经摧毁了2037个乌克兰地面军事设施,其中包括71个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指挥通信哨所,98套S-300、山毛榉M-1和黄蜂防空导弹系统,以及61个雷达站。

科纳申科夫还表示,俄军还摧毁了66架地面飞机和16架空中飞机、708辆坦克和其他类型的装甲车辆、74个火箭发射装置、261门火炮和迫击炮、505辆特种军用车辆和56架无人机。”

据RT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此前曾指责乌克兰人利用马里乌波尔和其他地方的平民作为“人肉盾牌”。俄新社则指出,人道主义危机正在乌克兰大部分地区蔓延。

此前,当地时间3月3日,俄乌第二轮会谈结束,俄乌双方就临时停火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达成一致。双方近期将围绕建立人道主义走廊保持沟通和合作。

当地时间2022年3月3日,白俄罗斯,俄乌第二轮会谈举行。图自澎湃影像

当地时间3月5日,乌方代表团确认将于7日举行第三轮俄乌谈判,会谈地点仍在白俄罗斯。另据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5日晚消息,俄乌第三轮谈判确实可能在未来几天进行,很可能就是7日。

延伸阅读

被围攻后,这个西方专家仍坚持:俄罗斯动武就是北约的错

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国知名的“现实主义”地缘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就成为西方和俄罗斯网络上的一个焦点人物。因为,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他就曾抨击北约和西方要承担主要责任,并预言乌克兰会被北约和美国推向更危险的边缘。 新一轮冲突发生后,他之前的观点还被俄方用来证明自己出兵的合理性,一些西方人更斥责他是“叛徒”、“通俄”。如今,他的观点是否有所改变呢?近日,美国《纽约客》杂志就此事专门采访了米尔斯海默。

而他给出的答复是:这还是北约和美国的错。

(图为2022年3月1日《纽约客》杂志发表的对米尔斯海默的专访)

在3月1日刊登的专访文章中,米尔斯海默主要谈及了两个北约和美国给俄乌局势埋下的冲突隐患。其一,北约在2008年发表的一份声明表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是可以加入该军事组织的。米尔斯海默说,当时俄罗斯的反应就很强烈,称这是对俄罗斯的重大威胁,而且是一种对俄的“存在性威胁”。

其二,米尔斯海默表示,2014年年初美国参与颠覆乌克兰“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的事情,也给后来乃至如今的俄乌局势埋下了地雷。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列举的两个主要问题,恰是在2014年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后他分析乌克兰局势时提出的。在当时的一篇文章中,米尔斯海默除了指出北约的东扩是导致克里米亚问题出现的原因外,还指出美国一直希望把乌克兰变成一个“自由民主政体”,“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则一直在乌克兰推进的这一工作。而“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则被美国的这些势力视作了敌人,认为他的政权会破坏美国在乌克兰构建“公民社会”的工作。结果,通过不断支持乌克兰的“亲美反俄”势力,美国终于在2014年2月完成了“政变”,并第一时间承认了这场 “政变”的合法性。

米尔斯海默说,如果北约没有东扩,那么美国在乌克兰的做法或许不会引起俄罗斯太强烈的反应,可当此事与北约的持续东扩以及北约向乌克兰承诺“成员”的事情一叠加,就成了俄罗斯完全无法接受的极大威胁,所以俄罗斯才会在当年拿下克里米亚,以免这里将来被北约变成一个对付俄罗斯的海军基地。

(图为2014年时米尔斯海默发表的评论乌克兰局势的文章)

而在8年后的今天,除了在《纽约客》的专访中再次阐述了上述这些观点,米尔斯海默还指出,在过去8年里西方并没有想办法去理解俄罗斯的不满并试图化解矛盾,反而还为了证明当年自己做的“没错”,而在舆论和政策上持续制造敌视俄罗斯的氛围,把俄罗斯因为西方的所作所为而产生的强烈不满和反应,说成是俄罗斯“要扩张”、“要侵犯东欧”、“要构建俄罗斯帝国或恢复苏联”,不断火上浇油。

米尔斯海默更认为,如今西方对俄罗斯在俄乌局势上几乎一边倒的谴责,其实也是为了掩盖西方自己在这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

不过,采访米尔斯海默的记者对他这些“现实主义”的分析并不完全买账。比如,该记者问他说:难道乌克兰人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吗?你米尔斯海默做出的这些对乌克兰分析,难道不带有一种“帝国主义”性质吗?

对此,米尔斯海默否认他对乌克兰情况的分析是“帝国主义”,他说这是“大国地缘政治”的一种现实,作为紧挨着俄罗斯这个大国的乌克兰,当然要谨慎地考虑俄罗斯的感受,因为如果乌克兰拿着棍子去戳俄罗斯的眼睛,后者是会报复的。他还特别强调说,这就是所谓的“门罗主义”,美国这个西半球的霸主,也不可能允许一个该区域外的超级大国在美国势力范围内的一个国家驻扎军队和布置军事武器。

(图为2022年3月1日《纽约客》杂志发表的对米尔斯海默的专访)

其实在2014年分析乌克兰局势时,米尔斯海默也曾拿美国做出相同的比喻:如果中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构建一个军事联盟,华盛顿肯定会气炸。

(图为2014年时米尔斯海默发表的评论乌克兰局势的文章)

但《纽约客》的记者随后又提问说:是否应该构建一个让小国免于被俄罗斯或是美国这样的大国玩弄的世界呢?

对此,米尔斯海默的回答是:这不是这个世界运转的法则。

(图为2022年3月1日《纽约客》杂志发表的对米尔斯海默的专访)

写到这里,可能不少中国国内的网民会认为米尔斯海默的说法确实很有道理。但耿直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米尔斯海默说出这番话可不是给中国人听的。

这是因为,这个因认为“中国不会和平崛起,美国必须全力遏制中国”而在中国被知晓、并引起了不少中国学者警惕的美国“现实主义”学者,一直有着一颗“联俄抗中”的心。所以,他做出的这些认为北约和美国在逼俄罗斯的表态,背后也藏着这样的一层逻辑。

而且,大家也不要觉得他的这种“联俄抗中”的想法有多么“夸张”。因为不少西方官员和熟悉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西方记者都表示,普京在2000年刚当总统那会,其实是很希望与西方走近,甚至加入北约的。

比如,曾在1999年到2003年期间担任北约秘书长的英国政客乔治·罗伯逊,去年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就表示普京在2000年刚成为俄罗斯总统时,曾表达过希望与西方亲善,并想让北约邀请俄罗斯加入的意思。

(图为《卫报》称普京在2000年时曾想加入北约的报道)

《卫报》称,乔治·罗伯逊的说法与一些熟悉普京的西方记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吻合。这些记者称,普京的世界观在过去20多年里其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他对待北约的态度,是被乌克兰发生的那些亲美的政变,以及北约在过去这些年里持续的东扩,以及向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许诺了北约成员资格等事件,逐渐推到了对立面的。

这恐怕也是包括米尔斯海默在内的一批西方“现实主义”派地缘政治学者,会认为西方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负有主要责任的另一个原因,即西方的这一系列“战略误判”,还白白把俄罗斯这么一个本可以用来对付中国的大国,推入了中国的朋友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米尔斯海默在《纽约客》上做出的这番对于俄乌局势的最新分析,目前已经在西方的国际关系圈子里引起了不少探讨乃至争论。

从这些探讨来看,不少西方学者都同意北约和美国有责任、北约的东扩是导致局势紧张的原因之一——包括一些反对米尔斯海默的人。但他们与米尔斯海默的不同在于,就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一事上,他们认为北约和美国的问题是次要矛盾,俄罗斯自己是主要矛盾。

还有一些认同北约有更大责任的人,也在反对米尔斯海默。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于,前者认为米尔斯海默完全抛开国际法和联合国,只从所谓的“大国地缘政治”角度去谈论俄乌冲突,是与世界的发展方向脱节的。

一些与耿直哥谈及米尔斯海默这些观点的国内的国际关系学者也认为,米尔斯海默本质上还是在用一种“帝国主义”的视角去看待国际问题,即便他将自己的视角称作“大国地缘政治”或“现实主义”。

这些国内学者还指出,尽管米尔斯海默用近乎“丛林法则”的视角来看待国际关系的做法,对于见证了太多西方列强的虚伪和双标、见证了国际法和联合国被列强们随意忽视玩弄的中国人来说,确实更能引起共鸣。但改变这样的国际关系,才是中国的初心和使命。

其实,中国官方在很多国际冲突上曾反复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只有维护和支持联合国在全球治理机制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多边主义,才能令国际关系不再沦为大国零和博弈的角斗场。

这,才是维护人类发展进步正确方向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