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改变命运”,学校是知识的源产地吗?

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通过上学掌握知识,依然是改变命运最低成本的一条途径。因此,普通家庭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学校教育,从而更加看重能提供优质资源的学校。

这也是为什么“择校热”一直无法根本消除的其中一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8、9月份,幼升小、小升初,是适龄孩子家长最忙碌的季节,因为这对孩子来说,都是生命中最关键的一个开始。

对家长更是如此,每一步选择,都关乎孩子的未来,来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试入学,也是具有可选性的。

因为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成年人始终相信,好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学校是知识的原产地。

二、那么知识真的只有在学校里才能获得吗?

事实证明,知识的获得却并非仅限于学校。

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书籍,大部分问题,我们都能从书箱中找到答案。所以比较注重知识的人一般都会定期读书。
2、老师,向身边的专业人士学习。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3、网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懂找度娘或百度一下这也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也正是这个原因。
4、生活实践,有些我们无法从他人那儿获得的知识,只能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来一步步验证。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如此。

因此,人需要上学,但并非只有考上大学这一条路可走,即使走出校门,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择校”,家长有错吗?我们只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离秋季招生还有半年时间,许多幼儿园大班的家长已经开始相互打听,即将进入哪所小学?以及学校的现状?对于现居住地划片学校不太满意的家长,开始找关系,运作到口碑比较好的学校去。

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已经提前买好了学区房,迁移完了户口,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不打算买房的,就着手办理暂住证社保等,忙得不亦乐乎。

还有更多像我这样的,碰巧划片学校也是中等水平,家庭条件也是一般水平,六年公立学校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至于初中,有能力就考没能力就划片。

其实还有比较佛系的家长,更在意学校离家远近的距离,觉得只要满足离家近这一条件就行了,到了初中再好好选。也有些家长觉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别说小学了,幼儿园上的也是贵族式的,小学自然要选顶尖一流的。

无论抱有何种态度“择不择校”,作为父母我们都只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孩子我们认为最好的资源。

四、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

和家有小学生的妈妈们聊天,发现学校无所谓好坏,主要看整体氛围和综合管理水平,以及教师个人魅力。

一个孩子若能遇上一个认真负责、热爱孩子、喜欢教育的好老师,那绝对是他一生的幸运。

孩子的心思比较单纯,他不会认为学习是为了自己前途,而是错误地认为是给父母和老师学的。所以,当他喜欢某个老师,就会顺带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课。若是不喜欢哪个老师,顺带连这个老师教的课也觉得厌恶。

所以,家长们才会不遗余力地想要给孩子挑一所好学校,好老师。

虽说在管理规范的学校里,不一定就能遇上“诲人不倦”那个人生贵人,最起码避免遇上“毁人不倦”的人生克星。

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想要择校的原因。

五、“双减”之下,家长如何消除自身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试点省份,河南去年已经全面开始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但有些家长还是不免焦虑,害怕自己的孩子无法顺利考入大学,继续深造。

因为义务教育结束后,就要实行分流,一部分进入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继续求学之路,另一部分则进入职高,学习工作技能,提前进入社会。

做一名白领还是蓝领,我想大家不是情非得已,都愿意选前者。

可是,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人自身的智力、兴趣、脾气、秉性、追求……皆不相同,自然无法完全按照家长的计划和要求行事,没有所谓最好,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几千年前孔子就曾经说过“因材施教”,所以让孩子们接受“素质教育”才是回归教育本源,家长的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除了徒增烦恼!

坦然接受、坦然面对,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孩子没有成才与废柴,只看放没放对地方?

无论家长如何想,我们的国家正在纠正之前应试教育所犯下的错误——缺乏创新。单看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所有孩子的未来却代表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首先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知识改变命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成功是否也应该被重新定义,即使提前离开学校,也并不代表着失败,我们依然可以在各行各业发挥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