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2 日,美国海军第7 舰队宣布打捞F-35C 战斗机的行动结束,成功回收失事飞机残骸,用时37 天。

打捞上来的残骸被包裹如“粽子”,形状比较扁平,可见主机体结构被压扁,脆弱的垂尾消失。至于有没有碎片残留海底,有没有技术泄露风险,还是个未知数。且说打捞本身,这成绩不值得称道?

打捞这架沉入海底3.77 千米(12400 英尺)的飞机,美军的援潜救生系统完全失效。美军援潜救生系统主要针对600 米内需求,采用军方设备、商用平台船舶的模式,商用平台船舶租赁通过军事海运司令部达成,没有建造如中国、俄罗斯的大型援潜救生船。

所以,美军租赁新加坡的“毕加索”号(Picasso )潜水支援与工程船(DSCV )并不奇怪。对作业船一般要求是:距离事发点近,可进行改装。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一个硬杠杠:起吊能力大于50 吨。F-35C 作为F-35 家族最大机型,空机重量为15.6 吨,最大起飞重量31.8 吨。再考虑洋流等因素,50 吨是保底要求。

起吊能力大于30 吨,对于工程船来说难度不大,尤其是龙门吊。但深海打捞飞机,不可能使用浮筒技术,只能采用打孔固定、提升打捞的方式,这种吊升方式,最适合单臂起重机。寻找这样的工程船,还是比较苛刻。

作为不建造大型援潜救生船的补充,美军制定了VOO 船(Vessel of Opportunity ,救生船)列表,该列表包含了全球范围内满足其搭载要求的商业海洋工程船,在紧急情况下根据VOO 船列表,可迅速在失事地点找到距离最近的海洋工程船。

公开信息显示,1 月24 日飞机失事,“毕加索”号于2 月5 日从新加坡出发,2 月中旬出现在日本那霸进行改装。“毕加索”号装备140 吨起重机,携带2 艘带作业臂的水下机器人。从时间上看,美军耗费11 天完成敲定船舶的流程。这个效率如何?

如果非要加个原因解释,最大可能是改装带作业臂的水下机器人或者载人深潜器拖延了时间。带作业臂的水下机器人或者载人深潜器主要是科研用途,美国海军并不掌握。这类装备主要用于深海捡贝壳,如果用于深海在金属上打孔,相信还需要一堆的改装工作要做。

所以,要完成这两项关键的租赁工作,美军想急也急不来。作为比较,在去年打捞印尼失事潜艇的过程中,印尼潜艇4 月21 日失事,我方援潜救生力量在4 月26 日出发,携带中科院深海研究所作业深度4500 米的载人深潜器,准备时间最多5 天。孰高孰低?

从美方公开信息看,美军实际使用的普通的带作业臂的水下机器人,不能进行水下打孔作业。具体解决方案,是通过水下机器人在飞机上缠绕绳索,将飞机来个“五花大绑”。最后,通过吊机将“五花大绑”的飞机吊上来。

2 月23 日,“毕加索”号从冲绳前往南海事发区域。3 月1 日至2 日,进行实际打捞作业,进行残骸提升。之前的一个星期工作,主要是释放水下机器人进行“包粽子”作业,这是个难度不大但消耗时间的活。

所以总体看来,美国耗时37 天,借助民用平台与人员完成了打捞作业!这成绩也要学习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