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期发生的乌克兰危机与孤悬海外的“台湾省”八竿子打不着,但一向喜欢蹭热点的民进党当局还是及时的表示“对乌克兰情况感同身受”。与此同时,为了“浑水摸鱼”,一些绿媒和网络水军也不断在网上鼓噪。

说什么“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台湾比乌克兰更重要”等等,以至于一些吃瓜群众还真就信了他的鬼,认为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与台湾和中国的关系是一样的。对此,我国热心的网民及时地对他们进行了脑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论道“乌克兰当然与台湾不一样,这是正确的废话”,“乌克兰是主权国家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但很多湾湾的网友还是不服,大有不与中国扯上关系誓不罢休的架势。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这几天我研究很多资料,还真找出一个和乌克兰比较像的地方,那就是我国古代的“中原”——河南。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做一下对比。

乌克兰

在公元8世纪之前,古代俄罗斯的面积比今天的俄罗斯要大得多,包括了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不过,那时候它还是由一个个的小型游牧部落组成的,没有统一的名称。现代史学界称他们为东斯拉夫人。

第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是由来自瑞典的维京人于公元882年建立的。乌克兰地区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再加上靠近文化发达的东正教中心地区,而成为了当时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因此,那时的“俄罗斯”又被称为基辅罗斯公国。

维京人

基辅罗斯从一开始就拥有巨大的领土和可通航的河流,可以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当时的主要市场——伊斯兰世界和地中海,通过里海和黑海连接起来。而这也正是作为北欧最主要的贸易商,掠夺者和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探险家的维京人所看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维京人依靠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庞大的船队,不断地抢夺欧洲沿海国家的财富。在吃了无数次北欧海盗的亏后,欧洲人终于开窍了,开始向姚启圣学习,实行“迁界禁海”政策,不再将贵重物品存放在海岸附近,并在沿海地区修建了一些基础的防御措施。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经过数百年的扩张后,维京人用来制造先进长船的特殊橡树和松树也已经被砍伐的差不多了。因此,当抢劫不再有利可图时,他们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贸易。可以说,在基辅建都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波罗的海到黑海的贸易通道。

实际上,大多数的俄罗斯城市都起源于北欧人在大河沿岸建立的坚固贸易飞地。因此,北欧人将俄罗斯城市称为garð,意思为花园或围墙之地。而其他的欧洲人则称它们为“俄罗斯”,意思是北欧人的土地。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北欧人成功地实现了他们的战略目标,建成了从波罗的海延伸到黑海的庞大贸易网络,使基辅罗斯变成了欧洲最大的领土政体。与此同时,北欧商人与东斯拉夫人逐渐融合在一起,斯拉夫语成为了通用语。

大分裂

12世纪后,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和西欧通往亚洲和近东的新贸易路线的开辟,使得黑海通往波罗的海的贸易线路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人们对基辅的依赖开始减少。1132年,最后一位维持统一国家的统治者姆斯蒂斯拉夫大帝死后,基辅罗斯迅速衰落,并于12世纪末分裂成了12个不同的公国。

1204 年,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使第聂伯河贸易路线边缘化。与此同时,北方十字军正在攻占波罗的海,时刻威胁着诺夫哥罗德公国控制下的伏尔加河至波罗地海贸易路线。在无休止的内忧外患中,基辅罗斯公国最终分裂成了若干个小国,并最终导致了蒙古人的入侵。

1240年基辅陷落后,东斯拉夫分裂成了东北罗斯和西南罗斯两部分。向东迁移到伏尔加河上游的东斯拉夫人成为了金帐汗国“以华制华”政策的代理人。金帐汗国衰落后,东北罗斯人驱逐了蒙古人并统一了基辅罗斯的东北部建立了莫斯科公国,这就是现代俄罗斯的前身。

而向西迁移到加利西亚的西南罗斯人则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附庸,并分裂为信仰东正教和天主教的东乌克兰和西乌克兰。虽然统一的东斯拉夫民族已不复存在,信仰也开始不同,但人民和土地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大俄罗斯意为旧的外围,小俄罗斯意为原始的俄罗斯。也就是说在贸易上不再以波罗的海——黑海为中心,而是以伏尔加河和西伯利亚的转口贸易为主要方式。俄罗斯捕猎者沿着河流,与当地人达成交易,为他们提供该地区的专业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目的地的资源枯竭后,他们会沿着河流转移到下一个城市,这就是俄罗斯为什么会出售阿拉斯加的原因。在此后的数百年里,基辅地区先后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在内的各种列强争夺、划分和统治,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

河南

河南在中国历史上又被称为中原,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自商朝起就成为了很多古代王朝的都城。因此,也就有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然而,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从宋朝开始便已繁华不在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衰落呢?

首先,在历史上中原地区经历了几次小冰期,这就使得原本温暖湿润的中原逐渐变得干旱少雨,气温降低。而汉中大地震迫使古汉水改道则进一步加剧了中原的水资源匮乏,从而成为了中原农耕文明发展的最大障碍。

其次,河南肥沃的土地吸引了无数其他地区的人民来此定居,但越来越贫瘠的土地却养不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因此,人们开始向气候更加温暖,粮食产量更高的长江流域迁移。而西晋时期的几次大规模衣冠南渡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华东一代的城市迅速崛起。

再次,13世纪以后,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奥斯曼帝国开始崛起,阻断了“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此后,靠“丝路经济”吃饭的内陆人民也开始向南方沿海城市转移,从而使得中原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进一步降低。

最后,选择中原城市作为首都除了政治和经济的考量外,还有战略防御的目的。自商朝至北宋,历代面对的军事威胁多来自于西域。后唐时期,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后,中原地区再也无险可守。

因此,整个宋朝时期在中原地区大仗小仗打了无数次,从而极大地破坏了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自宋朝以后的很多朝代都将首都迁到了北京,而中原则彻底衰落。

结语

通过上面的简单对比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乌克兰和河南是不是很相似啊?都是起于沃土而终于战乱。虽然作为文明的摇篮,以及政治和经济中心而繁华不再,但是它们的人民和土地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他们都是各自血脉相连的大家庭里的亲兄弟,尽管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麻烦而没落了,但我们不会因为混得不好而瞧不起他们,更不会忘记他们曾为家庭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虽然台湾人民也是我们的同胞,但就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贡献而言,似乎比河南差了很多。

因此,如果非要在中国找出一个和乌克兰相似的地方,那一定是我国古代的“中原”——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