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主体管开发、一套标准管品质、一个平台管实施、一体化制度管治理……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下称一体化示范区)在过去两年多的探索中成功“出圈”,“五个一”跨域共建共治新模式堪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接下来,“五个一”是否可以走出示范区,为长三角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又该如何向纵深推进?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与会代表委员们就此积极建言献策。

  “水乡客厅”擘画示范区未来

方厅水院、江南圩田、桑基鱼塘、水乡湿地……对于一体化示范区人民来说,这些如诗如画的场景不是梦,这是“水乡客厅”即将要擘画的新江南画卷。

在沪苏浙交界处,长三角原点,水乡客厅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2022年,这里将启动建设规划道路18条,金南路—浦港路(青浦至吴江)、汾湖大道—兴善大道(吴江至嘉善)等互通互通项目,持续拉近示范区人们之间的距离。恒力长三角科技创新园、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项目也将先行启动,为示范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水乡客厅也有一个目标:一年搭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说,立足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水乡客厅将建设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的引领区。

作为一体化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五个一”的跨域共建共治新模式在长三角成功“出圈”。

华源说,通过编制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水乡客厅控制性详细规划,水乡客厅已经实现了“一张蓝图管全域”;通过组建由两省一市同比例出资、同股同权的长新公司,长新公司与三峡集团合资成立水乡客厅公司,实现了“一个主体管开发”;成立联合指挥部,实现了“一个平台管实施”;通过制订水乡客厅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实现“一套标准管品质”;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财税分享等重点领域,实现了“一体化制度管治理”。

“五个一”描绘的生动图景,是否可以走出示范区,在长三角广袤的土壤中结出制度创新的果实?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对于带有区域性、流动性的大气、水污染等的联防联控、共治共保,需要提供一体化的司法保护,以排除地方干扰、统一司法标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他建议,聚焦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示范区内生态保护类刑事案件以及相关公益诉讼案件集中管辖,推动长三角区域长江航运公安机关办理的生态保护类刑事案件以及相关公益诉讼案件集中管辖。

  期待更深度一体化

长三角示范区“五个一”如何破圈?走出一体化示范区,放眼整个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种种困局受到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长三角集疏运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海关监管方式、监管效率、协作配合等方面尚无法满足构建高质量集疏运体系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珏慧说。

在她提交的《关于加大力度推进长三角通关一体化的建议》中,徐珏慧建议,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五个直属海关建立联合协调机制或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逐步实现长三角海关全业务领域一体化。借助统一的海关监管规则和信息化平台,将风险监管、货物监管、纳税、统计等纳入一体化领域。结合电子关锁、北斗导航等技术,对长三角区域内各海关监管作业点之间的货物进行全程智能化监管,并实现远程处置,实现“多地通关,如同一关”。

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杲云看来,当前,长三角地区老年人口相关信息互通还存在壁垒,老年群体服务需求、医疗等信息难以及时共享,降低了异地机构信息评估效率,不利于匹配老年群体医疗护理服务和实际需求。同时,开放性信息平台的缺失也影响老年人口医保信息、参保关系等在异地之间的流转接续,医保异地结算、养老金异地支取等社保制度难以推行。

他建议,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养老信息互通互享。在长三角范围内,针对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老龄化、纯老家庭及独居老人可入住床位基本情况等基础数据,制定可比较、可交换的统计口径,实现区域内老年人口和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

  促进利益分享机制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当前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共享型合作模式、损益型合作模式、比较型合作模式。

在他看来,从根本上彻底打破当前区域合作的局面,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最关键的是促进利益分享机制落地,让各方都能共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红利和改革成果。

为此,张天任建议,当前亟须出台区域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层面要对产业转移、经济合作、生态治理等区域合作过程中双方的权利责任、利益分享原则,以公平公正的法律条文加以规范,而不仅是依靠双方协商和谈判解决问题,以此确保市场安全、稳定利益预期、减少交易成本,更好地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同时,建议立足长三角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根据各地功能定位划分,形成不同地区间、不同产业间有序竞争新格局,让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找准各方利益契合点,推动实现各地产业和财政政策均等化、协调性,在更大范围内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利益共享,可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