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刑期,服刑人员终于结束了服刑生涯。

但是,社会的“刑期”才刚刚开始。

刑满出狱后服刑人员要想融入社会,会面临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就业问题。

01

工作技能缺乏

漫长的服刑生涯,部分服刑人员原有的技能由于长时间没接触基本已经退化,或者说已经跟不上社会需求了,很多人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再加上大部分刑释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年龄偏大,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当然,如果在监狱里面专门学习了一门生产技能,出狱后的就业情况就会好很多。

不过现在很多监狱最重视的还是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缺乏对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很多服刑人员从事的还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机械性体力劳动,没有真正掌握生产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相关法律对刑释人员再就业限制多。

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相关法律对刑释人员的从业资格和相关条件进行限制

如限制刑释人员担任公务员、检察官、法官等职务。

此外,还有相关法律明确限制刑释人员要符合相关条件才能从事相关职业,如《公司法》、《证券法》等规定:刑释人员具有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侵占财产等某些类型的犯罪或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等情况的,不得担任有关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刑释人员的生存空间。

03

社会对刑释人员的接纳程度有待提高。

不少行业在法律之外自行标榜自己为特殊行业,对有前科人员额外设置准入门槛。

例如,近些年经过多次重大舆论事件之后,国内网约车平台和外卖平台,对注册从业者准入条件变高了。

大部分网约车平台和外卖平台都要对从业者进行身份信息审核,有犯罪记录的无一不被拒于门外。

很多企业的求职表上,都有一栏“是否有犯罪记录”。

这时候刑释人员心里就比较复杂了。

如实说吧,担心被歧视拒用,隐瞒自己犯罪记录吧,又心中有愧,担心哪天被人知道了。

这也可以理解,一是人们对于犯罪普遍抱有厌恶心理,二是社会上出现刑释人员犯罪这类新闻,总会自带流量,引起人们关注,导致社会对有前科人员有一种不安全感。

04

刑释人员要克服自卑心理

接下来便是刑释人员的心态问题。

多年的牢狱生活,习惯于被人管束,自由自在反而不太习惯了。

刚出狱时,很多刑释人员心里都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对外面很多东西都不懂,心里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坐过牢,会歧视自己。

有些人因此产生很多负面想法,之前在公众号“监狱家属”上面就有刑释人员留言,出狱后在家当了几个月的宅男,不去找工作,不想跟社会接触,以此来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

还好在家里人帮助下解决了就业问题,才从灰霾中走出来。

服刑人员刑满出狱后重新融入社会,是个很现实的难题。

他们曾经犯了错,也已经为自己的行为接受了惩罚。如果社会对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少一点歧视,就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多增加一份希望。

这其实也是帮助社会消除不稳定的因素。

对于刑释人员找工作,小编觉得,毕竟明确要求无犯罪记录的单位整体而言还是少数。对于自己的过去,除非法律明确规定,有时候也不必过于坦诚,毕竟谁心里没有自己的秘密。

欢迎关注,一起等他(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