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救护车闪着刺眼的灯光驰停在医院急诊科门口。

车上,是一个夜班流水线上受伤的工人。损伤的位置,是左手。

拍片证实,左手大拇指骨折、手掌开放性伤口。

明确伤情后,急诊科医生立即联系骨科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骨科医生赶到后,立即拨通了手术室和麻醉科的电话:这个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

这天晚上,麻醉科值班的是李医生。

接到电话后,他第一时间赶到了急诊留观室。

由于剧烈的疼痛,此时的患者已是满头大汗。

赶来的家属,在门口团团转;床旁,大家都紧盯着李医生。无一例外的,都在等待李医生说“好,可以接患者了”。

术前评估,是麻醉科工作流程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术前评估,可以找出患者身上哪个是影响手术和麻醉安全的主要因素;另外,也能因此制定有利于安全以及围术期管理的麻醉方案、镇痛方案以及加速术后康复等方案。

李医生不断摇头的动作,让大家的心里非常紧张。因为,只要麻醉科说“不”,手术就没办法进行。

怕什么,来什么。听诊完患者的心肺后,李医生说:先别着急手术,患者的心肺功能可能都有问题。

转身,李医生就去门口找患者家属了。找家属,是希望家属给他提供一些患者病情的线索。

看到李医生出去,骨科医生嘟囔道:还耽误什么时间啊!打个“臂丛”就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骨科医生说的“臂丛”,全名叫“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骨科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几乎适合所有上肢的手术。

他们哪里知道,李医生通过听诊发现了几乎不能手术的问题:患者的一侧肺几乎没有呼吸音。

于是,他要求给患者胸部拍一个片子。

然而,刚刚的检查项目中却没做胸部的检查。

有的人说,到医院不是所有的检查都做一遍么?

不是这样的。正常情况,医生都会根据病情针对性开检查。

这个患者是在工作中受伤,明确受伤的部位是手部。因此,医生第一时间只给做了手部CT。

李医生暂停手术,是因为他高度怀疑患者的一侧肺是“毁损肺”。

“毁损肺”,就意味着一侧肺没有功能。没有功能,就意味着无论采取哪种麻醉都会有巨大的风险。不仅手术中有风险,手术后一旦呼吸功能不全就得去重症监护室。

同行来的患者单位领导,一听到要给患者加一个胸部CT,几乎立马暴跳如雷。在急诊室门口,几个人开始大声嚷嚷。

不仅需要做CT,患者还需要做一个“肺功能测试”。

其实,李医生的要求是很正常的。单纯的CT只能判断出肺部的整体情况,而肺功能可以更加细致的评估、甚至预测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呼吸功能情况。

有的人会说,人家还能上夜班、还能干活呢,肺功能能差到哪里去?

还别说,有的人肺部情况很严重,但依然可以坚持工作。人的身体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只要不是突然严重,一般都会慢慢适应。

然而,那时已经是后半夜,肺功能科室里没有人值夜班。如果要做,就得等到早上。但是,距离早上还有三个多小时。

一听需要等几个小时,骨科医生说:开放性伤口,感染怎么办?谁来负责任?

李医生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手术做了,你们是不担责任了,患者醒不了怎么办?

看到确实是开放伤口、不宜久拖,李医生非常矛盾:他何尝不想救人,但如果把关不严,就可能把患者加速推向另一边。

思来想去,李医生说:CT必须得做。至于做不了肺功能,那就采一个“血气分析”。话说前面:一旦术中有需要,可能还要采血气。

看到李医生答应给做麻醉了,骨科医生连忙出去和家属以及陪同来的患者单位领导解释沟通。

骨科医生的解释沟通,其实也是变相支持了李医生的工作:单纯从疾病角度,李医生其实并没有那么担心。更多的担心,是来源于疾病以外的各种事儿。

那么,从麻醉角度李医生担心什么?

就按照骨科医生说的“打个臂丛不就完了嘛”,是不是这么简单?

表面上看,过程也确实只是打了个“臂丛”。但不要忘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都希望成功,但是不能忽略有失败的可能。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虽好,但也有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阻滞或者气胸等风险。出现哪一个,对这样肺功能不好的患者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补充检查的结果显示,这个患者的一侧肺功能确实很差。令人稍稍安心的是,另一侧的肺还行。另外,长期劳动,体质也不错。于是,大家把患者推进了手术室。

麻醉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李医生在超声引导下为患者实施了臂丛麻醉。不仅麻醉成功率有了保障,也极大地降低了各种风险的发生率。

题后语:虽然风险永远不可能为“零”,但患者同意、外科支持,就没有可惧怕的。请多多支持麻醉科,你们有多支持,麻醉科就有多支持。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解密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